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板栗种植新技术
15637300000012

第12章 栗树主要病虫害防治(2)

(2)形态特征和生活史:成虫体像大黄蜂,体长15~23毫米,翅展35~42毫米,腹部黄色,腰部赤紫色,翅膜质透明,腿上生有黄褐色毛丝。卵长椭圆形,栗褐色。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5~42毫米,头部栗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后缘有一倒八字褐色沟纹。蛹黄褐色,体外被有丝和虫粪、木屑缀合而成的纺锤形茧。

此虫2年1代,以不同龄期的大小幼虫在栗树皮层下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开始活动,在韧皮部蛀食,虫道内充满木屑和虫粪,并不排出树干外。8~9月份化蛹和羽化,成虫交尾后于夜间产卵于树干粗皮裂缝或虫道内,以主干靠近地面10~70厘米范围内为最多。

(3)主要防治方法:①刮树皮。8~9月份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及幼虫孵化阶段,刮除树干老皮,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春季3~4月份,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用1~15升煤油加80%敌敌畏50毫升,混合均匀后涂抹树干。

九、栗大蚜

又叫大黑蚜虫。我国北方栗产区为害较严重,其他地区也有为害。

(1)病害表现:主要为害嫩枝,引起树势衰弱。

(2)形态特征和生活史:有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体长5毫米,足细长,身体黑色有光泽,腹部肥大。卵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卵密集在一起,单层排列在主干背阴处。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旬孵化为无翅蚜,密集成群,为害枝梢,并进行孤雌生殖。5月份大量发生有翅蚜,飞散各处进行孤雌生殖。10月中旬后集中在粗枝上为害,尔后发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3)主要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冬春刮树皮或刷除越冬密集的卵块。②药剂防治。喷50%敌敌畏1 500~2 000倍液;40%乐果2 000倍液;50%久效磷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3 000~4 000倍液;或用灭扫利2 500~3 000倍液。以上各种药剂重点喷嫩梢栗大蚜集中的地方。

十、栗花翅蚜

又叫栗角斑蚜,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1)病害表现: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引起煤病,使叶发黑影响光合作用。此虫常在秋季发生,引起早期落叶。

(2)形态特征和生活史:无翅蚜胎生,雌蚜体长14毫米,体暗褐色,胸腹背面两侧均有黑色斑点。有翅蚜体长约15毫米,体赤褐色,翅透明,沿主脉呈淡黑色带状花纹。卵长约04毫米,呈椭圆形,黑绿色。以卵在枝杈上过冬,翌年春暖树芽萌动时孵化,为害幼叶,到秋季繁殖很快,有翅蚜无翅蚜交叉发生。10月中旬有性蚜在枝梢上产卵过冬。

(3)防治方法:同栗大蚜,喷药时重点在叶子背面。

十一、栗链蚧

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1)病害表现: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栗树主干、枝条及叶片上吸取汁液。枝条被害后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当年新梢被害后表皮开裂,秋后干枯而死;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引起早期落叶。

(2)形态特征和生活史:成虫体径约为1毫米,介壳椭圆至圆形。雌虫橙黄色,雄虫淡白色。卵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转暗红色。

此虫在南京每年发生1代,在江西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板栗树枝干表皮上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活动,4月产卵,卵期15~20天。初孵化幼虫很活泼。1天后固定下来,用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养分,分泌蜡质,形成介壳。20~25天后出现雌雄分化。雌虫群集在主干枝条上,雄虫化蛹羽化后与雌虫交尾。雌虫交尾后产卵形成第二代。如未发生1代受精,雌成虫不产卵即越冬。

(3)主要防治方法:①在栗链蚧幼龄阶段,用40%乐果或80%敌敌畏1 000倍液喷杀。②保护天敌,红点唇瓢虫是栗链蚧的天敌。对此天敌应加以保护。③人工刮除介壳虫体。

十二、云斑天牛及其他天牛

在栗产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1)病害表现:幼虫在树干内做纵横道为害,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成虫啃食嫩枝。

(2)生活史:云斑天牛2~3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木质部内越冬。幼虫在树干内蛀食,2~3年后化蛹,成虫6~7月份钻出洞外。成虫生活10~15天开始产卵,先咬伤枝条,在伤口处产卵,卵孵化后蛀入枝干中。

(3)主要防治方法:在幼虫为害期,从虫道注入80%敌敌畏100倍液,尔后用泥堵住虫孔,利用药剂熏蒸杀死幼虫。这种方法也可防治其他天牛,如桑天牛、微小天牛、密齿锯天牛、栗山天牛、薄翅锯天牛、四星天牛等。

十三、苹毛金龟子及其他金龟子

在栗产区均有发生,北方地区更为普遍。

(1)病害表现:苹毛金龟子在5~6月份大量发生。为害嫩梢、叶片、花序,尤其是吃掉雌花,影响产量。

(2)主要防治方法:①清晨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将其振落加以捕杀。②喷洒90%敌百虫1 500倍液或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或50%对硫磷2 000~2 500倍液。

以上方法对葡萄金龟子、日本金龟子、铜绿金龟子、茶色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白星金龟子、棕色金龟子等也基本适用。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板栗胴枯病

胴枯病是世界性栗树病害,本世纪初期曾使欧美各国的栗树近乎毁灭。在栗属中,板栗比欧洲栗、美洲栗抗胴枯病能力较强,但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有些地区危害相当严重。

(1)病害表现:病症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发病初期枝干退绿,并逐渐变为黄褐色圆形斑点,尔后发展成较大的不规则的赤褐色斑块,最后围抱整个树干,并上下扩展。病部略微凹陷,病斑呈水肿状隆起的橙黄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内部湿腐,有酒味,干燥后树皮纵裂,可见皮内枯黄色病组织。

(2)病原茵及发病情况:病原菌为子囊菌,由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染危害。在南京地区,3月份开始发病,4~5月份产生橙黄色至橙红色无性子实体——孢盘,并从体内溢出大量分生孢子。由昆虫、鸟类及雨水等传播。10月下旬产生有性世代子囊孢子,翌年春季由风、雨水、昆虫等传播至健株。侵染途径主要是各种伤口,尤以嫁接口侵染为最多。孢子萌发通过伤口进入板栗组织内,形成大量菌丝体,引起组织腐烂。病菌繁殖的温度范围为3~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氢离子浓度为100微摩/升(pH40),氢离子浓度低于3163微摩/升以上时病菌停止繁殖。另外,在密植、栗园土壤过干或过湿、缺乏有机质、肥料不足等情况下,发病率增加,在诸因素中,树势衰弱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3)主要防治方法:①在无病区生产苗木和采取接穗、种子。苗木和接穗要通过严格检疫和消毒,防止病菌带入新区和潜伏感染。②加强管理,控制密度和留枝量,减少伤口。因病菌多在树势衰弱的植株上寄生,而且多从伤口侵染,故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水,培养壮树,及时治虫和防寒,保护嫁接口以及避免一切机械损伤,对伤口涂抹波尔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剂等碱性农药,可抑制病菌侵入。③及时拔除病株和剪除病枝,并集中烧毁。剪除病枝时,须把患部以下及健康的枝段剪掉,并涂药保护伤口。④选育抗病品种。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绝对抗病品种,但我国板栗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很有希望选育出抗病的品种或类型。⑤用抗菌素401的400~500倍稀释液加01%平平加,涂在病部,能有效地抑制病菌的发展。具体方法是在4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天涂药1次,共涂5次。涂前先刮去病部的粗皮,用毛刷蘸药剂涂施。⑥将病斑刮除后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涂抹消毒。结合使用生物农药“腐必清”能防止病斑重犯,并能促进伤疤的愈合。

二、栗仁斑点病

该病是1979年河北、北京等地板栗坚果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到80年代初期相当严重,表现在板栗种仁上有变色、变味和坏死的斑点,发生率达20%左右,严重影响板栗的质量。

日本商人提出:此病不解决将影响燕山板栗的出口。这引起了外贸部门的重视,因此主要产区和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研究,并将此病称为“栗仁斑点病”。近几年此病又自然减轻。

(1)病害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黑斑型,种皮常呈黑褐色,种仁表面有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斑点,大小约有高粱粒大,并深入到种仁内部;二是褐斑型,果皮及种皮一般无异常表现,种仁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呈漏斗形深入到种仁内部;三是腐烂型,果皮及种皮无异常或稍变黑,种仁表面病斑红褐色或黑褐色常溃烂。以上三种情况,果仁食用时都有明显苦味。

(2)病原菌及发病情况:通过接种培养,黑斑型主要分离出炭疽病菌和链格孢菌,有时有镰刀菌;褐斑型主要分离出镰刀菌和青霉菌;腐烂型主要分离出青霉菌、镰刀菌,有时有球二孢菌、大基点菌。以上说明引起此病的病原菌比较复杂,对病菌如何侵入等生活史目前尚不清楚,但肯定病情的发展与温度、水分和树势强弱有关。

从沙藏温度与斑点病情发展来看,5℃下沙藏30天,病粒无明显增多;15℃下沙藏,20天内病粒无明显增多;25℃下沙藏10天,病粒达24%,30天达41%。这和病原菌在实验室中培养情况是一致的。从栗仁含水量对发病影响来看,栗仁轻微失水即明显促进病斑的发展及病害的加重。在树势衰弱时,此病发生严重,1979年的大发生和前一年栗瘿蜂严重为害有关,由于栗瘿蜂引起枝梢大量枯死,树势极度衰弱,斑点病也随之严重。

(3)主要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防治栗瘿蜂等为害,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②在商品流通中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包括采收、交售、加工、运输等工序,使商品尽快到达口岸冷库和冷藏船中,减少自然界高温时间对它的影响。冷库的温度要在5℃以下。③采收后要立即沙藏:防止栗仁失水风干。

三、白粉病

主要分布在南方栗产区,山东胶东半岛也有发生,北方气候干燥地区很少发生。

(1)病害表现:染病叶初期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块状退绿病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秋季病斑颜色转淡,并在其上产生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小颗粒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囊壳。嫩枝、嫩叶被害表面布满灰白色粉状霉层,发生严重时,幼芽和嫩叶不能伸长,皱缩卷曲,凹凸不平,叶色缺绿,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早期落叶。

(2)病原茵及发病情况:病原菌为子囊菌。在江西产区,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3~4月份开始发病,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使病害继续蔓延扩大。9~10月份形成闭囊壳。发病以苗木幼树为主,大树发病轻。

(3)主要防治方法:①清除有病的枝梢,并及时烧毁,以消灭或减少越冬病源。②在4~6月份发病期,喷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均可抑制发展。对严重病区可在栗树萌芽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③选用抗病品种。

四、芽枯病

在南京等地有发生。

(1)病害表现:多发生于新芽、新梢、苞叶和新叶上,患部旱水浸状病斑,由褐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而枯死。

(2)病原茵及发病情况:本病为细菌病害。在春季新芽伸展时发生,7月份后停止扩展。

(3)主要防治方法:清除被害部分,集中烧毁。发现此病可喷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及其他杀菌剂防治。

五、炭疽病

此病在江苏、浙江等地有发生。

(1)病害表现:主要为害枝干部分。病部于5月下旬发生腐烂,易折断。

(2)病原茵及发病情况:是真菌病害。南京地区在4月下旬可见枝干皮孔开裂处有黑色分生孢子盘,内有多隔的分生孢子,病部逐渐扩大溃烂,产生大量黑色子实体。枝干皮层开裂散出孢子,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经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组织。

(3)主要防治方法:结合修枝剪除病枝,集中烧毁。4~5月份喷半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