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世界遗产
15638200000009

第9章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

乞力马扎罗是非洲最高的山脉,面积756平方千米,它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座落于南纬3度,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

乞力马扎罗山远眺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森林走廊组成。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千米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雄伟的蓝灰色的山体戴着她那白雪皑皑的山顶,赫然耸立于坦桑尼亚北部的半荒漠地区,如同一位威武雄壮的勇士守卫着非洲这块美丽神奇的古老大陆。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至今仍在活动的休眠火山,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巨大的火山傲然耸立,而无其他山脉相伴。

在斯瓦希里语中,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此语对这高耸的火山及其壮丽的白雪皑皑的山顶而言,喻意恰如其分。它的轮廓非常鲜明:缓缓上升的斜坡引向一长长的、扁平的山顶,那是一个真正的巨型火山口——一个盆状的火山峰顶。在酷热的日子里,从很远处望去,蓝色的山基赏心悦目,而白雪皑皑的山顶似乎在空中盘旋。常伸展到雪线以下缥缈的云雾,增加了这种幻觉。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摄氏度,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摄氏度,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和迷信的山——没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

关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名称起源有多种解释,但都不能令人满意,而且也没有人敢十分肯定他所说的就是对的。“巨大之山”“白色之山”“大篷车之山”都是乞力马扎罗山的解释之一,它们分别源自斯瓦希里、查嘎和马夏米方言。当然,众所周知的传言为:乞力马扎罗是根据传说中的坦桑尼亚熊来命名的。

乞力马扎罗山占据长97千米、宽64千米的地域,山体如此之大以致能影响到自身的气候(其他大山如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有类似情况)。当饱含水汽的风从印度洋吹来,遇到乞力马扎罗山就被迫抬升,然后以雨或雪的形式降水。增加雨量就意味着与乞力马扎罗山周围半荒漠灌丛截然不同的植物可生长在山上。山坡较低部位已被开垦种植诸如咖啡和玉米等作物,而热带雨林的上界为2987米,其上是草地。在4420米以上草地被高山地衣和苔藓所取代。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大陆最具代表性的风物地貌,它的形成来源于灾难性的地壳运动,灾难性的地壳运动同时也造成了从红海越过坦桑尼亚延伸至南非的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大裂谷是增生性边缘理论的范例:当两个大陆板块互相推离时,新的地壳就会暴露出来,形成增生性边缘地带。在大约2500万年前,东非本是一个巨大而平坦的平原,在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相撞后,东非平原出现了弯曲和断裂。两大板块的互撞使薄疏的地壳出现了巨大的裂口和薄弱点,导致了该地区众多火山的形成。在原发山谷最深的地带,火山活动也最为频繁,并最终导致了大裂谷地区的恩戈隆戈罗火山群和向东方向的系列火山(包括美鲁山、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直至今天仍存在着地壳运动,乞力马扎罗正是较近的火山活动的结果。它的形成大约始于75万年以前,最初由三个大火山口组成:希拉、基博和马文兹。而后希拉火山锥崩塌消失,接着是马文兹。然而基博火山却一直保持着活力,在大约36万年前还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爆发,它释放的黑色熔岩盖过希拉火山口,在马文兹火山的原址上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鞍。

基博火山的最终高度达到了5900米,每年定期被冰雪和冰川所覆盖。在大约10万年前,一次巨大的山崩在火山口的西南边形成了峡谷壁,而基博的最后一次喷发留下了火山灰坑、内火山口和完美的火山喷口。

乞力马扎罗山主要可分为五个地带,每个地带内的活动都受海拔、降雨、气温、植物群和动物群五个因素控制。大约以海拔1000米为一个梯度,从森林带往上,降雨量、气温和生物都会相应减少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