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陵墓
15638600000012

第12章 季米特洛夫陵墓

季米特洛夫陵墓坐落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的九月九日广场上。索非亚古时曾有过塞迪卡、斯雷德茨等名字,14世纪开始因圣索非亚教堂而最后定名为索非亚,在希腊语中,是“智慧”之意。从1382年奥斯曼人攻下索非亚开始,此后的500多年里,索非亚沦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城市受到很大破坏。如今的索非亚已被建设成一座秀丽多姿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四周群山环抱,市区内绿树成荫,花园、草坪随处可见,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九月九日广场在索非亚市中心,保加利亚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共产主义的杰出活动家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1882—1949)就长眠在这里。

季米特洛夫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家境贫寒,刚满12岁就被迫中途辍学,进入索非亚一家印刷厂当学徒。艰难的生活激励着季米特洛夫发愤图强、刻苦读书。他很早就投身于工人阶级的战斗行列,18岁时就被选为索非亚印刷工会的书记。1902年,他加入了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他说:“我希望做个党员,是因为我深信工人阶级不能靠阶级调和的办法,而只有靠革命的办法才能从被剥削中解放出来。”次年,该党分裂为“紧密派”与机会主义“广泛派”,季米特洛夫坚定地参加了前者,担任领导工作。1919年,“紧密派”改组为保加利亚共产党,他再次当选为党的领导成员。1921年,他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多次担任共产国际的领导职务。1923年,他领导了工人和农民举行的反法西斯九月起义,起义失败后,季米特洛夫被法西斯政府缺席宣判死刑,从此,他被迫流亡国外达22年之久。1933年2月27日,上台不到1个月的希特勒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3月9日,纳粹警察局以“参与纵火”的罪名逮捕了当时正在柏林从事革命活动的季米特洛夫。经过6个月的阴谋策划,德国法西斯于9月21日在德国莱比锡市开庭审讯。季米特洛夫大义凛然,严辞驳斥了法西斯对共产党人的诬蔑,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穿了法西斯的卑鄙阴谋,法庭不得不传普鲁士总理、国会议长戈林和宣传部的头目戈培尔出庭作证。季米特洛夫以种种质问勇敢机智地戳穿了这两个法西斯头目的无耻谎言。这两个人,尤其是戈林,在法庭上表现得狼狈不堪,竟然破口大骂,十分丢丑。季米特洛夫使法西斯成了真正的被告,并使审判他的法庭成了他宣传共产主义的演讲台。他在法庭上理直气壮地宣称:“伽利略被惩处时,他宣布‘地球仍然转动着!’具有与老伽利略同样决心的我们共产党人今天宣布:‘地球仍然转动着!’历史的车轮向着共产主义这个不可避免的、不可压倒的最终目标转动着。”

米特洛夫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1945年,他返回阔别22年的祖国,这时的保加利亚已在他的领导下推翻了保皇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他开始着手创建一个新国家。1946年9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季米特洛夫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领导人民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国家。1949年7月2日,为国际工人运动作出巨大贡献的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7岁。根据建筑师格·奥夫恰洛夫和普·雷巴洛夫的设计,这一年,季米特洛夫陵墓在九月九日广场上落成。这是一座正方形建筑,建筑式样是仿照列宁的陵墓。陵墓外观呈乳白色,结构和色调极为宏伟、肃穆、严整。陵墓内部有个宏伟的中央大厅,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着一口澄澈的水晶棺。季米特洛夫的遗体就安详地仰卧在水晶棺中。他身着灰色西服,胸前佩戴着勋章,一盏长明灯昼夜不息地照耀着他的遗容。遗体旁边放着他生前穿过的军服。陵墓的正面是石砌的检阅台,两侧为观礼台。每逢重大节日,国家领导人在台上检阅全民游行队伍。陵墓的门下有卫兵站岗,他们身着古装,每15分钟换岗一次,昼夜相继,轮流守护着他们敬爱的领袖。季米特洛夫陵墓全年对外开放,来此瞻仰的国内外人民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