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陵墓
15638600000027

第27章 顺化皇陵

顺化,越南末代王朝的京都,今天的承天——顺化省省会,西依长山山脉,东临南海,城中美丽的香江风光,金碧辉煌的宫殿、巍峨的城郭和气派的皇陵都使越南人引以为豪。

顺化是一座历史古都。13世纪时是占城的乌州、哩州。1306年陈英宗把妹妹玄珍公主嫁给占王制旻,得乌、哩两州为聘礼,翌年易名顺州、化州。1428年,后黎朝时,更名为顺化路和新平路。19世纪法国入侵后,改为承天省顺化市。1635—1945年间,曾先后为旧阮、西山阮和新阮诸封建王朝的都城。顺化皇城就是新阮王朝的皇宫,它是越南现存最大而且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位处香江北岸,面对御屏山。建筑式样基本仿照中国北京的紫禁城(故宫)。顺化皇陵——新阮朝皇帝的陵墓——和顺化皇城一样,也是仿照中国清朝建筑式样的产物。这组皇陵共包括6位皇帝的陵墓,即嘉隆陵(世祖阮福映)、明命陵(圣祖阮福晈)、绍治陵(宪祖阮福璇)、嗣德陵(翼宗阮福)、同庆陵(景宗阮正蒙)、启定陵(阮永瑞)。

阮福映(1762—1819)是新阮朝的开国之君,庙号世祖。他是广南封建割据政权阮氏(旧阮)的后裔。当时北郑、南阮以江为界,长期对峙,这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771年爆发了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三兄弟领导的西山农民起义(起义国开始于南部归仁府西山邑而得名)。西山军推翻了后黎朝的统治,恐慌万分的阮福映从1778年起,先后勾结暹罗(今泰国)和法国殖民者镇压西山农民起义,英勇的西山军于1785年和1789年先后击退了暹罗和中国清朝的武装干涉。1788年阮文惠称帝,年号光中,建立了西山王朝。但权位之争使兄弟反目、骨肉相残,而且起义领袖只在为政初期尚能实行部分保护农民利益的经济政治措施,后期则日益蜕化变质,成为新的封建统治者。阮文惠自立为王后,乞请中国清朝册封自己为安南国王,当年捍卫民族独立的英雄气概在王权面前已点滴无存了。1792年,阮文惠、阮文岳相继去世,文惠之子光缵继位,但其威信不足以服众,王朝内部又矛盾重重,从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1802年,伺机许久的阮福映勾结法国殖民者,攻入升龙(今越南首都河内),俘虏了光缵,西山王朝终于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手扼杀了,阮福映从而建立起越南的最后一个王朝——阮朝,他在这一年统一了南北,隆重登基,建元嘉隆,改国号为越南,建都富春(今顺化)。

阮朝统治者一贯对内加强剥削压迫,对邻近小国则不断蚕食(吞并了柬埔寨国土),而在法国殖民者面前却成了天生的软骨头和卖国贼。早在法国帮助阮福映扑灭西山起义时,他们就表露出十分露骨的侵略野心。而从阮福映开始的屈膝投降政策,使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达80年之久。二战期间,末代皇帝保大(阮永瑞)又充当了日本侵略者的傀儡,其统治于1945年为越南八月革命所推翻,阮朝至此灭亡,尽管1948—1955年间,保大在日本和法国殖民者的扶持下在越南南方一度复辟,死灰终究未能复燃。顺化皇陵分散在顺化以西香江东西两边的山岭上,东北距离市区7千米—15千米,绍治、嗣德、同庆三陵离市区约7千米,其余3陵则距市区较远。每座陵墓占据一至两个山头,山上青松蓊郁,浓荫如盖。6座陵墓中以嘉隆陵的形制最有代表性。陵基正对面远处有36座起伏的山峦,被认为是形胜之地。陵园中,华表耸峙,殿宇巍峨,拜祭殿前两侧排列着文臣、武将、石雕和石兽,殿后是宝城,这是墓穴所在地。陵园内还有碑亭,石阶两旁有大量精致的石龙浮雕和几处清澈照人的湖池,陵园布局严谨,环境清幽。嗣德陵的规模在6陵中是最大的。它外有高耸的石墙围绕,内部庭院叠套,还建有假山、莲花池、水榭、小桥、禁宫、戏台、书房、祭室等建筑,供嗣德生前在这里读书、休息、游乐。其余各座陵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有别外,其布局、规制等基本一样,从这些陵墓的布局中,我们的确能够看出中国陵墓建筑对越南的影响。阮朝皇陵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当时引起人民的深深怨恨,而如今它作为越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又以其宏伟壮丽成为自由了的越南人民所珍视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