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陵墓
15638600000028

第28章 仁德天皇陵

中国最大的帝陵——秦始皇陵规模之宏伟可以说蜚声五洲,然而,一些日本史学者却认为,有一座坟墓,其宏大就连秦始皇陵也不能及,它就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前方后圆坟中的巨无霸——仁德天皇陵。因为这种前方后圆坟是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国家绝对没有的特产,所以仁德天皇陵是全日本,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前方后圆坟。仁德天皇别名大鹪鹩尊,大雀命,生卒年不详,是应神大王的王子。大约在公元4世纪后期至5世纪前期在位,这期间正是大和朝廷统一国家的鼎盛时期。

大和国家兴起于3世纪中叶以后的大和(今奈良县)。3世纪时,日本列岛已有许多小国,但是都各自为政,其中较大的是邪马台国。邪马台衰落后,崛起的大和国逐渐扩大领土,5世纪时,基本上统一了日本列岛。大和国是各地臣氏族贵族的联合政权,首领称大王(后之天皇),是世袭君主,但还没有绝对权力,实际上是氏族贵族的共主。大和时期创造的文明成为日本文化的源头,所以日本人骄傲地称自己为“大和民族”,就如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一样。大和政权时期,日本的天皇贵族以及豪门大户,普遍以为自己建造高大的坟墓为荣,这种叫做“古坟”的巨大的坟墓先是在畿内出现,很快盛行全国,因而历史上把这个时期(公元3世纪后半叶—7世纪)称为“古坟时代”,这是日本继绳文式文化、弥生式文化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阶段。根据古坟形制的发展演变,一般又可分为前、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国家开始统一、大和朝廷昌盛及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相一致。古坟的特点是堆土成丘,在坟丘中埋石室,放置棺木以安葬死者。坟内埋有大量的金银器、铜器、玉器等珍贵的随葬品,坟丘上部及周围排列着许多埴轮埴轮:日本古坟时代陶制的丧葬用品,排列在古坟坟丘的上部及周围,流行于4—6世纪…根据古坟堆土的形式,有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上圆下方坟等等的区别,其中以前方后圆坟的规模最为雄伟,形状也十分优美,再加上它是国外没有而日本独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日本高冢式古坟的代表。

前方后圆坟的鼎盛阶段出现在古坟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高冢林立,形象地反映着当时大和政权的兴盛和大王的权威。仁德天皇陵便是这一潮流的代表并高踞峰巅。仁德天皇陵位于大阪府市大仙町。相传建于5世纪初。直径长475米,前方部宽300米,高27米;后圆部长245米、高35米;整座陵墓面积达48万平方米。陵墓周围环绕着圆筒形、牵牛花形以及家屋、犬马、女子、水鸟等形状的埴轮和葺石。坟外有三重壕沟,周围有十多座陪葬墓。1872年坟丘的方形部分崩坏,露出了横穴式石室,内有石棺,棺外有鎏金铜甲胄、刀、玻璃器等;此外,还出土了铜镜,环形大刀、马铎等器物。这些随葬品,种类之所以如此广泛,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为了不让死后的生活有什么不便之处,要尽量把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多多益善地装入棺内。至于坟墓外部设置的家屋、犬马、女子等土俑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并不明确。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古坟在当时也是祭祀的场所,人们在这里举行仪式以拜谒祖灵,所以房屋、器具等土俑是作为常设的装饰性的东西放在那里的,而人形土俑则是用来表示参拜者。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坟前摆放这些模拟房屋、器物和动物、人物形象的埴轮,其目的是炫耀死者生前的权威和享乐,并且力图把这一切全部从人世带到阴间。无论怎样,就艺术而言,这些埴轮在造型方面都达到了埴轮陶塑艺术的高峰,人物表情和动物姿态纯真、古朴、生动,显示着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格,至今仍能引起人们亲切和喜爱的心情。

可以说,土俑是日本人生活和心灵的表现,有着超越时代的强大生命力。仁德天皇陵以大著称,不过它的大与前期古坟的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前期的古坟比较取巧,它是利用丘陵自然隆起的圆形部分作为坟顶,又利用倾斜而又较狭的部分,把它削平、整形,使其略呈方形,作为坟首;再在坟顶上筑一竖穴,以便纳棺于其中。这就是前期古坟的代表形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坟外貌虽似高大,但是名不副实,因为它是借丘陵之高大以为高大的,因此是虚假的夸张的高大。

而仁德陵则比较实在,由丘陵转到了平地,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大坟,因为它是全部用人工筑成的。这就好比一个穿高跟鞋的矮个子和一个穿平底鞋的高个子,前者显出的高挑自然不如后者的让人心悦诚服。不过,若从节省人力物力的角度来讲,前期的名不副实的大坟却要比仁德陵这种名副其实的大坟少失一些人心,尽管它们同是大王和贵族残酷剥削、役使人民的见证。

为了营建出仁德陵的高大,不知有多少无名的人被迫付出了难以计量的劳动。曾有土木专家推算过,得出了下面这些惊人的数字:这座大坟所用的总土方约1405866立方米。这些土方如以一人之力,从平均200米外的地点搬运而来,当共需1406000工次,以千人之力搬运而来,当共需4年;以载重5吨的大车搬运而来,当共需562347车次。然而这些还只是就坟本身的筑造工程而言,如果再加上那三重大壕和那塑烧过放在坟边、坟顶上的2万多件埴轮所需的人力,则其天文数字当更加惊人了,此坟的确是大王权威,也是大王淫威的反映和产物。

最后还要补充的是,仁德陵的主人仁德天皇,据考证就是《宋书·倭国传》中向东晋安帝“万里修贡”(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倭王赞”,可见中日交通由来已久。而中国内地长期战乱时(南北朝对立时期)流入日本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大量为逃避战争灾难而移居日本的朝鲜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在高大的仁德陵中洒下过苦辛的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