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服装设计漫谈
15639600000008

第8章 大师风范(2)

毫无疑问,维奥内是20世纪最主要和最令人羡慕的服装艺术家之一,她创造的修道士领式和露背装,以及她的打褶方法,都成为今天服装业里的专用词汇。著名的雅克·沃斯(时装之父C.F.沃斯的孙子)称维奥内是:时装界最最杰出的技术天才,她永远不可能被忽视,因为至今没有人能达到她那样的技术水平。《时尚》杂志编辑E.W.查斯评价说:“她是惟一的高级服装设计师,可说是高级时装的创造者。”

时装摄影师们却抱怨说:“维奥内怕别人模仿她的作品,我们记者并不喜欢她,因为每次我们想拍她的作品时,都要花相当的时间来求她,即使她答应了也只让我们在十分钟内拍摄完。”一向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维奥内,生性耿直,对抄袭和模仿她服装的行为极端愤慨。她反对抄袭,对任何剽窃设计的行为深恶痛绝,她常说“抄袭就是偷盗”。对仿制她的设计者,她是绝对不宽恕的。

1939年,63岁的维奥内终于关闭了自己的设计沙龙。从此,她深居简出,偶尔出席时装发布会和会见朋友。但她始终得到时装界人士的崇敬,她的高超技艺无人匹敌,尤其是她对服装结构与人体的理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正如她说的,“就我而言服装就是‘肉体’,而不是其他”。

1975年,维奥内溘然长逝,终年98岁。

五、夏帕瑞丽

20世纪30年代,巴黎时装界里崛起了一位新人,她使自负的“时装女王”夏奈尔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她就是夏帕瑞丽。夏奈尔从不直呼其名,管她叫“那个意大利人”,她俩并不友好,因为无论是设计观念还是审美趣味,她们所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年代。更何况天才们的弱点常常是难以容忍其他的天才。夏奈尔说夏帕瑞丽是个“会做衣裳的画家”,这种揶揄倒恰恰成了对夏帕瑞丽的正确评价,她的艺术家的修养加上意大利人的热情,给当时高级时装界盛行的功能主义,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溪流,她使服装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现代艺术的魅力。如同夏奈尔风靡20世纪20年代那样,夏帕瑞丽风靡了整个30年代。在群星灿烂的巴黎,她像一颗璀璨新星那样放出异彩。

艾尔莎·夏帕瑞丽是意大利人,1890年9月10日生于罗马。她是罗马的名门闺秀,父亲是个出色的东方语言学者和古币收藏家。家庭里曾出过显赫的人物,叔父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罗马就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另一位至亲是个考古学家,曾勘定埃及“帝王谷”中第一座坟墓的地点。既出身名门,家境又富裕的夏帕瑞丽从小在艺术气氛的熏陶下喜爱音乐、诗歌。她富于智慧的创造力,表现出良好的艺术天资,学习过哲学、油画及雕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她遍游欧洲各国,美国及突尼斯,广学博览。1917年,17岁的夏帕瑞丽在伦敦结婚,婚后,随丈夫迁居美国。但是婚姻并不美满,大约1920年前后,在小女儿玛丽查出生不久,她丈夫就抛弃了她,几乎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财产。夏帕瑞丽带着两个女儿返回欧洲,曾做过古玩生意。直至遇到伟大的波烈以后,夏帕瑞丽才决心献身于服装事业。她的艺术素养和现代审美趣味,使她在巴黎时装界中声名鹊起。

她闯入巴黎时装界是1927年。起先,夏帕瑞丽只是为一小群女朋友个别设计服装,她们也不打算宣扬她的才华,仅以拥有这位才女的设计作品为荣,因为她设计的毛线衫是巴黎最别致的。夏帕瑞丽的成名作是一件黑白两色的针织套衫,胸前有儿童涂鸦式的蝴蝶形象,这是夏帕瑞丽从美国移民所编织的上衣得到的启发。她设计的毛线衣,在20世纪20年代末显得格外赏心悦目。《时尚》杂志将她的作品选为“本年度的毛线衫”,从而使她在巴黎时装界崭露头角。她先是在沃斯当年成名的和平街四号的顶阁楼上开业,但不久就扩大了营业规模,到1929年,开设了运动服装店。

当她给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所创造的高雅新风格,马上吸引了许多上层妇女,同时,也威胁到夏奈尔的权威。没有多久,两个女设计家之争竟衍化为相互敌视。她俩的矛盾,主要由于不同的设计思想和观念的撞击。夏帕瑞丽一贯主张新奇、刺激,“语不惊人誓不休”。她认为,时尚意味着新奇;所以她的时装用色强烈、装饰奇特。她的服装造型线不同于夏奈尔的矩形,而是注重女性的腰臀曲线,追求自然美与古典美的统一。她最初的针织运动套装和绣有精美花样的西班牙包列罗式外套的黑白礼服,被她骄傲地认为是“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1935年后,除了毛线衫外,她还设计运动装,尔后也推出了西服、礼服等。就她的设计而言,最咄咄逼人的是她的用色,夏帕瑞丽的时装用色犹如野兽派画家,强烈、鲜艳,而且惊人。罂粟红、紫罗兰、猩红,以及使她声名大振的粉红色,被誉为“惊人的粉红”,正如法国舆论界的评论:她具有马蒂斯的风格。她确实给平直、黑色的20世纪20年代带来了新的活力。紧接着问世的香水也以“惊人”命名。同她使用的色彩一样,不但惊人,而且还惊动了一代大师夏奈尔。到了30年代初期,夏帕瑞丽的公司年利润已达1.2亿法郎,她拥有26个工厂和2000多名雇员,她的知名度和企业的上升速度,更是令人咋舌。

夏帕瑞丽卓绝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得益于她青年时期的艺术训练和周游各地的旅行生活。北非土族人的色彩、美洲暴发户的狂放都激发她的时装构想。她将巴尔干人服装上的大贴袋用于夹克衫,把东方的原始味印花布用于时装,不仅是以粉红震撼了时装界,而且在她设计的许多装饰性细部都出乎意外叫人耳目一新,她设计的西服翻领形状有茶匙形、鸡心形、三角形等等;“惊人”牌香水瓶设计成沙漏器状的蜂腰人体;女式拎背包在打开时伴有音乐声或饰有发出闪烁磷光的装饰物;鞋状的小帽;装有办公桌抽屉式口袋的外套;蜻蜓形的围巾等等……不过有一点,夏帕瑞丽的设计并非猎奇,她奇而不失高雅,怪而不落俗套。她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顾客的形象,亦满足了人们重新对奢华的渴望以及求变的心理。

1934年,夏帕瑞丽搬到凡都姆宫开设了高级时装店,这是供少数特权阶层的时髦店。同年,又在伦敦格罗夫纳街36号开设豪华服装店。

夏帕瑞丽的事业之所以能稳步向前,并不是以“新奇、古怪”取悦世人,主要在于她的设计十分重视人身的舒适、合体。设计灵感常常来自建筑风格,她说,人的形体在服装设计中是绝不能忽视的,它必须犹如建筑物的框架,不管线条、细节多么有趣,都必须同人体这个“框架”有机联系起来。人体必须得到更多的注意,服装才能获得活力。一旦人体与精致的纹样发生冲突,她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后者。出于对服装造型线的重视,她绝不容许多余的东西干扰服装的整体风格,她常说,进行服装设计应有如同建筑、雕塑般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她对服装造型的理解,如同一位雕塑家,而她对色彩的感受,则又像一位现代画家。

20世纪30年代后期,夏帕瑞丽将时装的重点从腰臀部移到了肩部,强调肩部的平直挺括,让女装加宽垫肩,同时收小了臀部。这是她从伦敦近卫军制服上得到的灵感。美国时装杂志《哈泼市场》称这种男性化的垫肩女装,是夏帕瑞丽“最具想像力的创造”。这种夸张肩部的男子气女装,流行持续了相当久的一段时间,成为二次大战前女装的主要趋向。

在服装面料方面,她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她经常参与面料制造的事务,尤其是对印花花样的设计更是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她常常把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们的画、非洲黑人的图腾、文身的纹样,各种抽象图案,甚至骷髅、骨骼作为面料装饰印在花布上。她还戏谑地把报刊上有关她的文章剪贴成图案,印在她设计的围巾、衬衣和沙滩便装上。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为她设计了许多印花图案,使夏帕瑞丽的每件服装像一幅现代艺术品。对于别具一格、出奇制胜的构思,始终是夏帕瑞丽的创作指导思想。她还搞过一些俏皮、幽默的设计,有些近乎玩笑式的戏弄,好像炸猪排状的帽子;带红指甲的手套。然而,正是出于大胆使用,是夏帕瑞丽第一个将拉链用到时装上。尽管拉链已问世多年,但早期拉链的粗糙和笨拙,被认为是“大兵”们用的东西。当夏帕瑞丽装有拉链的时装、沙滩装首次问世时,人们惊叹不已,报界称她“闪电般地扣完了所有衣裳”。不管拉链对贵妇淑女多么陌生新奇,但终于征服了她们。又是夏帕瑞丽,是她第一个把化纤织物带入高级时装界。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界里,夏帕瑞丽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显得格外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二次大战前夕,她已成为巴黎时装界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了,她的作品被广泛复制流传。在她那典雅的工作室里,有600个雇员为她加工和接待宾客和订货,虽然这还不算是巴黎最大的工作室,但在当时影响确是最大的。因此,她和当时的时装女王夏奈尔之间不能不蒙上一层敌意和冷漠。20世纪30年代巴黎高级时装界,拥有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家,如维奥内、阿丽克斯、朗万、路易斯·布朗杰、帕杜、莫利内克斯等,但是1933年之前,夏奈尔在众多设计家中独占鳌头,直至夏帕瑞丽出现后才打破了她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她俩变成了不友好的竞争对手。好像命运捉弄人似的,她俩各自的沙龙仅隔着一家有名的“雷茨”酒吧,这里也成为她们两个人经常光顾之处,夏奈尔通常是从酒吧的后门一侧进来,夏帕瑞丽则从另一侧进来,于是她嘲弄地说:“可怜的夏奈尔,我走正门,她却只能走后门!”

20世纪的30年代,西方社会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世界又笼罩在新的战争阴影里,生活变得十分乏味。夏帕瑞丽新奇、诙谐的设计或许是对世界经济恐慌的一种嘲弄。当然,给予她的设计的直接影响,乃是当时异常活跃的现代文艺思潮、社会思潮。当时,西方现代各流派画家云集巴黎,巴黎的酒吧、咖啡厅里常常是艺术家才华横溢的天地,艺术沙龙里的奇谈怪论对夏帕瑞丽的影响颇大。当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贝尔的形式主义都引起艺术思维的躁动,新时代的新观念给传统意识形态剧烈冲击。在美术领域里,自立体派、野兽派以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又一次冲破传统的审美观,如达达派的马塞尔·杜尚送到美国独立沙龙的《小便池》,这类作品不正是对传统的嘲弄吗?赫赫有名的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他画的物体轮廓和形状都不符合常态的,给人带来一种偏执狂乱的思维方式,不也是对西方现实的绝大的戏谑吗?在这些新艺术流派运动的背后就是普遍的社会不安、战争狂热。在这样一个躁动不安,扭曲多变的世界中,夏帕瑞丽的艺术天赋使她特别钟爱前卫艺术,她和这些艺术家们都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贾图为她画效果图和设计晚装图案。达利和她过往甚密,常为她设计刺绣花样和印花图案,这使她的服装更具有趣味性。达利的名作“抽屉里的城市”“抽屉里的米洛维纳斯”正是从夏帕瑞丽的古怪抽屉式口袋得到启示。她的画家朋友还有凡·童根,希鲁勃格等。和前卫艺术家的友谊,是夏帕瑞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她的成名作——黑白两色运动套衫就被誉为先锋派运动衫。至于说到夏帕瑞丽的风格,“惊人的粉红”就是她艺术风格的缩影。

当二次大战爆发后,法国沦陷,夏帕瑞丽移居美国。直到法国光复后她才回到巴黎重振时装业,1945年再次推出新的服装系列,主要特点是自然扁圆形、波浪状衣摆的黑色礼服。这时的她已无力恢复战前的辉煌,1954年,也就是夏奈尔复出的那一年,她关闭了商店,结束了曾经显赫一时的时装生涯,仅在以她牌子的香水、化妆品、针织品、围巾生产方面担任着顾问名义。以后,分别在突尼斯和巴黎两地安度晚年。

时装大师夏帕瑞丽,曾给那个时代带来朝气、俏皮、优美的服饰,留给人们的是耐人寻味的记忆。她创造了富有艺术趣味的服装,突破了高级时装的种种禁区,重新创造出优美曲线造型的女装。最伟大的创造是她的设计思想,它那流星般的闪烁曾照亮这个时期,也留下了服装史上难忘的一页。

六、玛丽·奎恩特

著名服装专家A.布莱克和M.加兰德教授的巨著《时装历史》中关于“五花八门的六七十年代”的一章开头写道:“伴随着玛丽·奎恩特的伦敦英王大道上的‘巴萨’百货店的开业,在时装历史上一个始料未及的崭新一页开始了。”“迷你裙”席卷全世界,玛丽·奎恩特开创了服装史上裙下摆最短的时代。玛丽·奎恩特成为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时尚代表。她不同于以往的设计大师们,不是一个自始至终的时装家,但她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伦敦时装狂飙运动的领袖,她被誉为“迷你裙之母”;像一颗彗星一样迅速升起,像焰火一样光芒四射,但又很快在时装界里消逝了。这是一位独特的,在服装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设计专家。

就在迪奥离开人世之前,迪奥已经预感到时代的变化,新设计师们的冲击,传统的高级时装已不能顺应世界潮流,在他最后几年的设计里已经在造型线与功能上作了重大的修改。同时,由二次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成衣时装,从开始对高级时装的粗糙模仿的阶段发展到了另辟蹊径,走出新路,越来越成为时装界领导潮流的中坚。纵观时装历史,时装大多数为成年妇女所穿用,设计家们的高级时装主要内容是各种奢华的礼服、悠闲的晨衣、蹒跚的紧身女裙。人们往往不重视年轻少女群,特别是忽视了二次大战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运动、旅游、游泳热的广泛兴起,对传统时装设计不能不是强力的挑战。有人说,年轻的成衣时装的成功,是由于全世界少女突然间对巴伦夏卡精致绝伦的典雅的女装的厌倦。确实,时代需要更加活泼年轻和更加富有朝气的时装。

首先作出这种反应的是英国伦敦。作为世界时装中心之一的伦敦,具有保守和激进的双重性格,它时而会成为最时髦、最革命的温床。20世纪60年代的伦敦时装就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英国时装界的有识之士在50年代已开始酝酿着这一变化。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创建的时装分院,其首任教授加兰德女士就是一位有较高造诣和远见的服装教育家,她认为,20岁的青春年华是一生中最美好幸福的时刻,她们的服装应属最美丽的。当今高级时装不能顺应世界大势。所以,加兰德教授则以极大的热忱推动“青年女装运动”。同时,战后各种青年流派的出现,对传统观念的藐视以及“波普艺术”的流行,不能不对时装界的新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