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工业设计漫谈
15639700000003

第3章 外国手工艺设计(2)

古罗马的设计直接继承了古希腊设计的成就,并把它大为向前推进。古罗马设计繁荣的第一个原因是它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统一之后的文化交流融合,促进了新的高涨。第二个原因是,从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为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生产力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光辉的设计成就。

古希腊陶器多为轮制,到了古罗马时代,随着青铜翻模技术日趋成熟,开始用翻模方法大量生产优质仿金属陶器。这些陶器在不同的生产中心生产出来,输出到广泛的地区。由于每件陶器都是翻模制成,而不是在转盘上拉制成型的,因此保证了大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这种生产方法已体现出了工业化生产的特点,使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分离开来,并且出现了专门的设计师,从而大大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古罗马翻模陶器的设计与后来手工设计家用制品强调设计——制作者个性的浪漫思想形成了对照,前者显然更加接近于今天工业设计的概念。

公元4-5世纪,罗马帝国日趋衰落。东北方野蛮民族的入侵使罗马文化遭到空前浩劫。公元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使欧洲历史进入漫长而黑暗的封建时代,设计风格也因此发生了强烈的变化。

3.欧洲中世纪的设计

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在这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的范围很狭窄。在此经济基础上,欧洲四分五裂,古罗马光辉的文化和卓越的技术成就被遗忘了。

欧洲封建制度主要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是基督教,它宣扬世俗生活是罪恶,人欲是万恶之源,并有意识地诋毁含有现实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古典文化。教会不仅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控制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封建分裂状态和教会的统治,对欧洲中世纪的设计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反对机械及大工业生产,一贯声称在中世纪找到了他们的理想,坚信建立一个可接受的设计标准的惟一方法,就是回归到中世纪手工艺产品对质量的尊重,并回到中世纪的形式。因此,考察一下欧洲中世纪的设计是很有意思的。

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后,由于罗马文化的优秀遗产大部分已在战火中焚毁,所以中世纪早期的手工制品无法与古典文化的产品相比,在设计上明显带有北方蛮族的粗野形态。此外,由于教会宣扬禁欲,鼓吹清教徒般的生活方式,各种生活用品的制作都是很朴素甚至是简陋的。当时的家具很多是用粗糙的木板制成的,贵族所用的家具也不例外。另一方面,由于不必在繁复的装饰细节上下功夫,中世纪的制造者们一般都长于结构的逻辑性、经济性和创造性,这些正是后来包豪斯的家具设计师们所追求的东西。一把中世纪折叠椅,看起来简直就像陈列在现代荷兰家具展览中的一件展品。

在中世纪的手工生产中也存在着高度的标准化。许多英制度量单位在这一时期就已固定下来,从12世纪早期起,英尺就一如今天所用那样。这自然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形状和比例以及许多标准家用品的尺寸。中世纪手工业是有一定组织化的,一般是按不同的行业成立同业行会,并在行会内制定了设计标准。在英国,陶业制定了一个标准的形态系列,同样的形状又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系列。所有的陶制品都做有标志,以表明生产者对质量负责。

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手工制品不多,但中世纪对设计的态度依然出现于17-18世纪的手工工场中。当人们今天看到一套完整的烛台时,往往会将其误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工艺品,因为灯芯草蜡烛已早为电灯所取代。但是如果加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烛台设计是很实用的,它们能以一种安全、稳定的形态来支承一条浸在烛脂中的灯草,即使一个现代设计师遇到相同的问题,也难于找到一个更好的基本设计方案。

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13世纪后半期,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风靡欧洲大陆。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哥特式风格对于手工艺制品,特别是家具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哥特式家具着意追求哥特式建筑的神秘效果。最常见的手法是在家具上饰以尖拱和高尖塔的形象,并着意强调垂直向上的线条。

设计与生产过程相分离是工业设计的显著特点。随着中世纪后期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早期资本主义的出现,设计的专业化不断得到加强。中世纪商业的增长是向专业化演进的重要阶段,在西欧发达的都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纽伦堡等地,大型工场发展起来,以满足宫廷、教堂和富有的商人对于高档产品的需要。虽然传统的技巧和手艺仍是主要的,但它们已更加专业化。 这些城市手工艺人所生产的不少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艺术家与手工艺人之间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他们的差别仅在于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其训练和技艺的基础是相同的。这些都为即将来临的文艺复兴运动打下了基础。

4.文艺复兴后的设计

这一时期应划分到18世纪上半叶为止。西欧资本主义因素是从14世纪起在意大利开始兴起的,1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由于社会劳动分工而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商品生产和商业日趋兴旺,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因此形成了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为资本主义建立造舆论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所谓“人文主义”。它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普遍的文化高涨,设计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众星灿烂,繁花如锦,其影响所及直达20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追求具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并把眼光重新投向古代艺术,试图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家具主要的技艺和结构还是因袭中世纪的式样,但却显示出更大的自由度,曲线被广泛的应用。家具的起伏层次更加明显,呈现出一种使人亲近的感情。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各种工程技术机械的设计相当发达。技师们勤苦研究运输方法、军用机械及水力工具等,以求得提高生产效率。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甚至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图,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由于建设巨大建筑物的需要,出现了各种用途的建筑机械,它们设计得很精巧.建筑师桑加洛在1465年的笔记里画着12种建筑用的起重机械,都使用了复杂的齿轮、齿条、丝杠和杠杆等等。1488年,米兰人拉美里在巴黎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论各种巧妙的机器》,书中列举了当时设计的各种机器。

商业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生产单位在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对革新的要求,以使产品能更具特色,更加吸引消费者兴趣,这就刺激了对设计的要求。16世纪初期,首先在意大利和德国,新兴的设计师们开始用图案书籍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些书籍都是用新的机器印刷方法大量出版发行的,书中插图包括装饰方法、图案以及花纹等,通常为染织和家具行业所用。图案书籍中的装饰设计可以重复应用到不同的场合,它们在工业设计史中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出版的形式,设计师与其设计的应用分离开了。

到17世纪时文艺复兴运动衰落,由此欧洲的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史称浪漫时期。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这两种风格的流行时间和地点都有所不同 。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当代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就常常把巴洛克作为模仿的对象。

早期巴洛克家具的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这种形式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这种带有夸张效果的运动感,很符合宫廷显贵们的口味,因此很快地成了风靡一时的潮流。后来的巴洛克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形柱腿更为强烈,在运动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此外,巴洛克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但是,巴洛克的浮华和非理性的特点一直受到非议。

17世纪时,随着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国家的权力集中于君主制政府中,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路易十四王朝。为了表现绝对君权的统治,以古罗马帝国建筑为范本的古典主义形成,其典型代表是凡尔赛宫。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是简洁、和谐、合理并富有纪念性,与同时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混乱与堆砌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式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随着君权的衰落,出现了洛可可式。

洛可可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从发展根源上说,洛可可式是巴洛克式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严重浸染的结果,所以在法国,洛可可又称为中国装饰。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沉溺于凡尔赛宫中奢靡的生活,一切都为宫中女宠所左右。因此,这个时代的家具式样都随宫中贵妇的爱好而转移。在洛可可式家具中,17世纪那种粗大扭曲的腿部不见了,代之以纤细弯曲的尖腿。洛可可式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沥粉镀金,这些手法完全是从中国学来的。这时期家具的油漆成为重要的工艺手法,一种是中国式的黑漆上面有镀金纹样,另一种是纯白或浅色底上有镀金纹样,两者同样都显得华贵和高雅。

由于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风格中过度的修饰而使其逐渐沦入虚饰主义的泥坑。到了路易十五时代,这种追求形式完美的装饰观念已经是登峰造极,不可能再出现什么新花样。之后,欧洲和美洲的设计风格都只好一再重复历代设计的旧调,从而进入了一个由历史式样走向近代工业设计的混乱的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