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故纸的收藏与鉴赏
15640100000010

第10章 周恩来、毛泽东书信

第一通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

粹缜先生:

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想起毕生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奋斗的韬奋先生已经不能和我们同享欢喜,我们不能不感到无限的痛苦。您所感到的痛苦自然是更加深切的了。我们知道,韬奋先生生前尽瘁国事,不治生产,由于您的协助和鼓励,才使他能够无所顾虑地为他的事业而努力。现在,他一生光辉的努力已经开始获得报赏了。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一定要继续努力,为实现韬奋先生全心向往的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不懈。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想到这些,您,最亲切地了解韬奋先生的人,一定也会在苦痛中感到安慰的吧!您的孩子——嘉骝,在延安过得很好,他的品格和勤学,都使他能无负于他的父亲,这也一定是可以使您欣慰的事吧!谨向您致衷心的慰问,并祝您和您的孩子们健康!

周恩来启

卅四年九月十二日

评析:

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周恩来同志没有忘记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志士们。这篇慰问信情真意切,表达了周恩来同志对逝者的敬慕和对逝者妻儿的关怀。文中高度评价了韬奋先生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和工作。“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这是多么高的赞颂!抚慰生者是该慰问信的最大特点,作者除了歌颂逝者的功德外,没有忽略生者的贡献和生者的情感需要。他赞扬了沈粹缜女士的功绩,同时没有忘记告之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封慰问信没有套话和官话,有的是真挚的慰问。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周恩来同志那对逝者的情谊和对生者的关心。

第二通周恩来致宋庆龄信:

庆龄先生: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耑上。

敬颂

大安!

周恩来

第三通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信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专此敬颂

大安!

毛泽东

1949年6月10日

第四通毛泽东写给儿子的家书

岸英、岸青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清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的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1940年1月31日

评析:

伟人的家信体现了伟人的视野和气魄。这封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谈日常琐事的少,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这该是毛泽东同志对儿子的最大希望吧。当然除此而外,我们也看到了父亲对儿子慈爱关切的一面。儿子的长进,令父亲高兴,儿子的一切的一切化为了一句话:“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