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故纸的收藏与鉴赏
15640100000003

第3章 老信札里的史影

张大千、关山月、陶冷月……当年艺术家们写给九华堂掌门人的上千封书信,被有心人裱存起来,如今展出,恰如翻开一幕幕鲜活的历史。

在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傅抱石书画之名如雷贯耳,起拍价最低几十万元,最高可达数百万元。可是在20世纪50年代,傅抱石将自己的12幅画委托香港百年老店九华堂代销,开价总共216元。历史给中国的艺术大师开了一个凄凉的玩笑,却让人笑不起来。

上海南京路朵云轩的九华堂信札藏品展,记录了一个刚刚远去的年代,其中任何一封龙飞凤舞的墨笔真迹都价值千金。张大千、关山月、陶冷月、邓芬、赵少昂等一个个近代中国书画长卷上名声赫赫的艺术大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都给同一个人——九华堂掌门人刘少旅写过信,有的诉说忧闷,有的委托代办私事,更多的是书画交往:请刘少旅装裱书画、代办个人书画展、代销个人书画作品等。这些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几幅、几十幅地委托给他,可见刘少旅办事为人的可靠和负责。刘少旅是个有心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将所有艺术家的书信都收藏起来,统一裱装成八开卡纸,总共千余封,其中还有许多政界要人的信件。

张少旅本人和书画家们都已作古,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在艺术家笔墨间复活。

傅抱石的几封信最令人心颤。1950年1月,信封地址写着“南京付厚岗6号”,傅抱石给旅居香港的刘少旅去信,委托将自己的12幅画作价491美金出售。并用硬笔书法列表,标出每幅画的价钱,最高50美金,最低20美金。也就是说当初只要花几十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下今天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元一幅的傅抱石作品。可是,即便是这样的贱卖,也没有成功。1952年11月29日傅抱石又去一信,此信更为悲切,再次委托:“如有人一次全购,愿将原价减半计算,十二幅只售216元,以表拙意,可免往返寄之麻烦。”为了节省由香港寄回的那点点邮费,宁可将作品半价出售,可见画家当时经济拮据到何种程度。接着他笔峰一转坦露心迹:“过去因‘三反’运动及思想改造运动极度紧张,无暇执笔。下月中旬较闲,届时争取时间写好寄去。但山水人物尚希告之。”

这些坦露中国书画家真实思想的信件,不仅具有珍贵的艺术收藏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走进这个信札展览厅,犹如走进一个远去的追求精致生活的年代。信笺都不是一般的白纸和线条方格纸,更像一份份艺术精品。邓芬的两页信笺,都有浅浅的底纹,一张是晋朝砖文雕刻,上印有圆形的汉货泉范花样;一张是木板水印花样,上面还印有“朵云轩监制”。许多信笺都有木刻水印的花纹,或是角花,或是底纹。张大千信笺的底纹还是自己亲自设计、由荣宝斋监制的。

这样古朴高雅的信笺,配上或刚劲或秀美的墨笔书法,再添上鲜红的印章,将中国传统文人崇尚优雅精美,在自己创造的悠悠然的艺术氛围中陶冶性情的情趣与心态,都打印在这样的书信上。那时的文化人没有今天这样繁忙、浮躁和现代。正如享用了太空绵,反而怀念棉布时代一样,今天的计算机让人们享受了无纸化办公和电子信件的快速和便捷,却也失去了那份悠悠然陶醉的品味精致的情调。

一百年岁月,竟如两个世界。

如今,刘少旅的后人刘滦先生将上千通(面)收藏信札无偿捐赠朵云轩,将一家之收藏推及社会收藏和研究,这应是刘少旅几十年心血最理想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