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音乐才能的途径
15640400000025

第25章 载歌载舞,重在参与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本讲概要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法

★“元素性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元素性音乐兴起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作为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卡尔米娜·布拉娜》、《聪明的女人》等,具有世界性影响;作为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已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他的《学校音乐教材》已被译成了二十几种文字,为许多国家所广泛使用。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亦风靡全世界。

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的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同时,奥尔夫认为古典音乐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发展必须要另辟蹊径。受上述思想观点的启发和支配,他于1924年,与友人君特合办了一所“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

后来,电台、电视台举办了一系列的儿童音乐节目活动,受到了儿童们的热烈欢迎,并引起各界的巨大反响。这更促进了奥尔夫把音乐教育的重点从音乐舞蹈相结合转向了儿童音乐教育。他于1950年至1954年陆续出版了《儿童音乐教材》五卷,从此奠定了他新颖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体系可以概括地称之为“元素性音乐教育”。“元素性”一词,含义十分丰富,意为“原始的”、“原本的”、“初步的”、“基础的”等等。所谓“元素性音乐”也不妨称之为“原始性音乐”。对此,奥尔夫本人曾做过解释。他认为那就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也就是“原始的音乐、原始的乐器、原始的语词形式和动作形式。”而原始的音乐是和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

二、主要特点

1以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由此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体感的动作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儿童从生活中的语言出发,从中体验和掌握节奏。如:再如,通过“叫人名”的办法,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儿童的名字之后,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叫唤,或分两组同时叫唤,形成二声部。然后,逐渐采取由浅入深的办法,逐步加深难度和配以音乐等。

这种结合一定词组或语句来掌握一定节奏性的方法,不但容易为儿童所掌握,而且最富生命力。

2声态的模拟和创造。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都可以编成游戏,并转化成“乐谱”。如:让学生们听暴风雨的音响,叫他们说听到了哪些声音,然后自己设计出“图画谱”(如下图)

这种“图画谱”就是一种四声部的音响和总谱的雏型。然后再通过许多模拟办法来达到教育目的。此外,也可以只用没有词义的模拟声(或象声词)构成多种节奏的多层次声态模拟游戏。如:“参观动物园”

3采用多声结构与简单的和声体系,引导学生对曲式进行探索。奥尔夫教材使用的音阶,是最基本的五声音阶;调性是用最基本的大、小调性;旋律的发展手法是最基本的重复手法,音乐结构是互为对比的两个短小乐段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最基本的就是“ABA”,扩大形式就是回旋曲式。

4使用各种特制的打击乐器。奥尔夫从元素性音乐角度出发,在研究了西方、非洲及亚洲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改良和配置,形成了一整套“奥尔夫乐器”。这些乐器分“人体打击乐器”(捻指、拍掌、拍腿、跺脚)、小型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响板、小鼓、等)、音条乐器(钟琴、木琴等)和其他旋律乐器(大提琴、吉它等)等几个部分。

5鼓励学生即兴演奏(或伴奏)和即兴创作,培养音乐创造力。奥尔夫认为即兴奏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所以,他开始不用乐谱,而是在略做“约法三章”后,即让学生即兴演奏,以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的本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本能喜爱,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奥尔夫乐器易于演奏,和声思维单纯,因此学生只需掌握一个基本的和声基础就可以进行自由的即兴的演奏。

你至少可以知道:什么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元素性音乐教育”的5种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