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15640900000008

第8章 社会美的特征

青少年不仅要了解什么是社会美的产生、分类及标准,还应当了解一些社会美的具体特征。这样我们可以对社会美有一个较全面和深入的把握,使我们的言行更加符合社会美的要求。

社会美具有哪些特征呢?一般来讲,社会美的内容重于形式,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反映。社会美还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明确性、稳定性等特征。

第一,社会美的内容重于形式。

这一特征与自然美正好相反。前面我们讲过,自然美是以形式取胜的,它是以形状、线条、色彩、声响等因素构成美的。社会美则是以内容取胜。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中得到说明。一个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一个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卡西莫多是一个敲钟人,独眼、跛子、驼背、外貌奇丑。但是他心地善良,心灵很美。两方面相比较时,谁都会认为卡西莫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比起那些外表好看肚子里全是糟糠的“绣花枕头”式的人物要美得多。再看看保尔,这个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人,乍看起来,肯定没有健康的人美。但是,就是这个残疾的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品质,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同白匪殊死搏斗,在和平年代拼命工作。他承受了一次又一次人生的打击,在对待友谊、爱情、家庭关系上表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就是这个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人,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虽然残疾了,但他是美的,他的身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第二,社会美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得。

我们知道,自然美是通过人的感官去直接感知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眼望去,心旷神怡。但是社会美的发现往往要通过大脑的分析、思考才能揭示。比如前面讲到的保尔·柯察金的人格美,是不能用肉眼发现的。只有当我们了解到他坚强的性格、执著的追求、高尚的奉献精神时,我们才能感觉到他的内在美、心灵美。

第三,社会美是以人的美为中心的。

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美。社会生活离不开人。因此,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从社会美的内容看,无论是语言美、行为美、人格美,还是环境美、劳动美等等,都是以人的美为中心的。所以,没有人的美,就没有社会美。

第四,社会美是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反映。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社会美则是对社会积极、光明因素的展现。例如:古代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我们说是美的,因为这些都是人类力量的显示,表现了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还有许多刻苦读书、追求知识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划粥而食”等等,这些故事都很感人,都反映了人类追求知识的不懈努力,是社会生活中一种积极因素的展现,因此也是美的。在我们向现代化进军的今天,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那些勤劳致富、文明守纪的行为都是美的。相反,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为捞钱财不择手段的行为都是丑的。因为这些行为都是社会生活中阴暗、消极因素的反映。

第五,社会美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社会美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美的评价是不同的。远古的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打制出一把粗糙的石斧,就算是美的。经过历史的发展,今天不会再有人把粗糙的石块当成美。

再比如,鲁迅先生在《风波》中描写九斤老太对长辫子的迷恋,反映出清朝以留发梳辫为美。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人们的发型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美的民族性是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社会美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比如:中国人请西方人到家中做客,做了许多可口的饭菜,还会讲饭菜不多。西方人看着满桌子吃不完的饭菜会不理解,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的菜,还说是“准备不周”呢?这是民族性的差异。中国人喜欢涵虚,西方人则更坦率。这说明,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经济、性格、气质、风俗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对美的理解、评价也不一样。

社会美的阶级性是指不同阶级的人对社会美有不同的评价。我们知道,社会的人是由不同阶级和阶层组成的。不同阶级有各自阶级的立场、观点,因此,对社会美也就有各自的审美标准。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农民对女性美的评价是体格强壮、健康匀称,而上流贵族社会对女性美的评价则是手足纤细、弱不禁风。由此可见,不同的阶级对社会美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这就是社会美的阶级性。

第六,社会美具有明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时,要运用想像的力量。而从自然物联想到社会意义时,往往随时而移,因人而异,朦胧隐晦,游移不定。例如:同是竹子,有人认为它虚心有节,值得赞扬;有人却认为它投机钻营应当鞭挞。同是观花,心情好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

;心情不好时,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欣赏社会美,很少有这种游移不定的情况,而是明确、稳定的。比如,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同英国入侵者殊死搏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壮美的一幕,几经变迁都将流芳百世。这就是社会美的明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社会美和自然美、艺术美共同组成人类世界的美。社会美同自然美、艺术美相比较,有其独特的地方。青少年在认识社会美时,一定要把握其内容美重于形式美的重要特征,注重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修养和提高,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