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曲
15642300000008

第8章 五代优戏

一、五代优戏的特点

五代时期的优戏演出继承了唐代传统,而被畸形的社会政治局面刺激起极度繁荣。五代十国,军阀混战,政权更迭。统治者或者朝不虑夕、日耽淫乐,或者偏安一隅、歌舞升平。因此各割据政权都养有大批优人乐妓,有些国主本人就精于俳优之道。元·燕南芝庵《唱论》所列举的“帝王知音律者五人”中就有“后唐庄宗、南唐李后主”二人。艺术的幸运却建立在政治的不幸之上,这也是历史的一个特异现象。

割据的局面使全国形成了三个优戏盛行区域,即地处中原的后唐、避地东南的南唐和吴越、偏居西北的西蜀。

后唐庄宗李存勖建都洛阳,宫中优戏盛行。《五代史平话·唐话》卷下记载:“唐主幼善音律,好优伶之戏,或时自付粉墨,与伶人共舞于庭……”又曾扮作刘皇后之父刘叟,“自负耆囊,令继岌破帽相随”以取笑(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八)。著名的“李天下”优戏之例也是出自庄宗(见宋·孔平仲《续世说》卷六)。庄宗日与优人为伍,最终国政被伶人所乱,死后尸体还被杂入乐器堆中焚化(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当中原豪强正在逐鹿称雄时,偏安于繁庶的东南和西北地区的小国吴越、南唐、西蜀等,却在统治者的酣歌醉舞中等待国祚的完结。

南唐的前身为吴,居地南京、扬州。其时盛演参军戏,因此专权的徐知训得以逼迫幼主杨隆演跟自己一起演参军戏来侮辱他。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吴世家》记载说:“徐氏之专政也,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训尤凌侮之。尝饮酒楼上,命优人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髽髻为苍鹘。”徐知训之义兄弟徐知诰(李昪)篡吴,改国号为南唐,仍然一生好优,例如他生前宠幸优人申渐高,死后还在墓中以优人俑陪葬,开王公之先例。

二、南唐著名优人及优戏的发展

南唐出了几位著名的优人,如申渐高、李家明等,被宋代史学家马令记录在《南唐书·谈谐传》中。李家明曾任南唐教坊副使,擅长优戏。马令记载了他演出的一场“何用多拜”戏,出具角色多(有翁、媪、诸妇等,至少五六人),场面铺排大,表现题材也转向平民生活,已经是宋杂剧的开端。李家明曾经作为中书舍人韩熙载的宾客,参与其家庭宴乐,当画家顾闳中遵照李主的命令,夜间潜入韩宅偷画其夜宴纵妓场面时,就把李家明和他的妹妹琵琶伎、舞伎王屋山一起画入(见《宣和画谱》)。

吴越避地江浙,更是远离中原战乱,因而优戏也得以发展无碍。1987年在浙江省黄岩县潮济乡潮济铺村灵石寺塔内发现的吴越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吴越奉宋朝正朔)前后优戏人物雕砖六块,正是这种现实的反映。

地处四川盆地的西蜀也是一个优戏中心。前蜀王建墓棺宴乐乐队浮雕是有名的;后蜀孟昶则惑于俳优,以至于出现教坊部头孙廷应、王彦洪谋借优戏叛乱事(见宋·张唐英《蜀梼杌》)。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遣将伐蜀,孟昶命其子玄喆统兵拒战,“玄喆离成都,但携姬妾、乐器及伶人数十辈,晨夜嬉戏,不恤军政”(《宋史·西蜀孟氏世家》),遂致西蜀亡于宋。宋太祖统一全国后,分处各地的优人精华被统统集中到汴京,始导致宋杂剧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