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15644900000009

第9章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赏析

作品简介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战争的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此曲。作曲家从卡尔·贝克《在蓝色的多瑙河上》一诗中得到很大启发:“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和柔顺,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很快完成总谱,经该协会一个成员填词后,于1867年2月13日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很快被介绍到英国、美国及其他各国去。这首浸满维也纳人乡土之情的圆舞曲,使移居他乡的维也纳人,每听到它,总忍不住掉下眼泪。正如奥地利著名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所说:“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何处,这首没有歌词的《马赛曲》就是他们的无形的身份证。”

德国大作曲家勃拉姆斯晚年去维也纳农村施特劳斯家避暑,主妇拿出有许多大音乐家签过名的扇子,也请勃拉姆斯签名,勃拉姆斯在扇子上记下了《蓝色多瑙河》的主导主题,并附注:“可惜我写不出这么好的旋律啊!”可见,这首圆舞曲在世界音乐中的巨大影响。

奥地利圆舞曲的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速度多为小快板,三拍子的节奏富有弹性,第二拍与第三拍常拖长一点。乐曲结构的主体大多为四、五首小圆舞曲的连缀。前有序奏,后有尾声,因此乐曲篇幅往往比较大。每首小圆舞曲有两个主要旋律,用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构成。这些圆舞曲常附有标题,但有的与乐曲内容无丝毫联系。它们最初是伴舞用的,由于通俗易懂,优美动听,娱乐性强,且格调高雅,所以,人们也将它们作为音乐会的演出曲目。

欣赏提示

《蓝色多瑙河》也称《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

小序曲:分两个部分。

乐曲开始,小提琴演奏的A大调主和弦的颤弓,如平静的多瑙河水波荡漾。接着,圆号以68节拍独奏出一个由分解的主和弦构成的主导动机。这充满希望、向上的音调,如晨曦拨开多瑙河上的薄雾,生机盎然。弦乐的颤弓长音和弦与木管平稳的断奏,使清晨的气氛更显得安谧宁静。

第二部分是序曲的小高潮,D大调、34拍子、圆舞曲速度。这个由木管与小提琴演奏的活泼清新的动机,配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的律动,如河水击岸,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振奋。紧接着小提琴与双簧管以妩媚的音调在D大调上对答,并以跳动、轻柔的音型,为第一圆舞曲的出现做好准备。

第一圆舞曲: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的主题素材来源于序奏的主导动机,D大调、34拍子。轻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如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来到奥地利人的故乡。对比乐段转入A大调,由木管与小提琴在高音区断奏,它活泼、轻快、充满生气。

第二圆舞曲: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D大调34拍子,主题跳跃、起伏,给人以健美、清爽、朝气蓬勃的感觉。中段转入bB大调,乐曲情绪突然变得婉转而柔情,旋律在小提琴上出现,竖琴琶音伴奏,好像南阿尔卑斯山麓的青年们在热烈、欢快的舞蹈间隙,窃窃私语,相互倾吐内心的秘密。

第三圆舞曲:单二部曲式,G大调。

第一乐段,三度和声音程的连续进行,使这段饶有新意的曲调,显得典雅、高贵。反复以后,在同一调上出现对比乐段,曲调生动活泼,富于流动性、旋转性。经过三小节简短平稳的和弦过渡,乐曲由G大调转到F大调。这个过渡句,也是第四圆舞曲的引子。

第四圆舞曲:单二部曲式、F大调。

第一段,开始以转位的分解主三和弦带出优美动人、乐观向上的主题,接着是欢快舞蹈节奏的、喧闹热烈的第二段主题。

第五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前面有较长的活泼的序奏,调性由F大调过渡到A大调。第一乐段由木管与小提琴弱奏优美动人、舒展柔情的旋律。接着,在热闹的打击乐伴奏下,出现热情、欢乐的对比乐段,从而达到全曲高潮。

结束部有两种结尾。用合唱形式演出时较短,它迅速地在热烈气氛中结束;而用管弦乐演出时,规模则较大,它再现前面圆舞曲的某些部分,一般顺序是:第三、第二、第四、第一。最后在D大调上,再现了勃拉姆斯为之赞叹不已的本曲的主导主题之后,乐曲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