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15645100000018

第18章 原味民间剪纸在延川

中国的民间剪纸是一种被大众误解的艺术,它或是在绚烂丰富的现代生活中被边缘化和漠视,或是在市民生活中被市侩化和庸俗化了,而真正的中国民间剪纸还在广大的乡土世界中流传。

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最集中和丰富的地区,特别是延川县,因为地处偏僻,经济闭塞,交通不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很多原汁原味的民间剪纸被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在延川和对岸的永和县之间,黄河接连拐出了两个S形的大弯,东岸是山西永和县的河怀村,西岸是陕西延川县的伏义和村。据说人文始祖伏羲就是模拟这个乾坤湾而绘出太极图的。在延川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大洪水中,人类只剩下一对兄妹——伏羲和女娲,于是天神让他们结为夫妻以繁衍人类。伏羲和女娲的人身蛇尾形象和鱼娃娃、蛇娃娃一样,也是典型的人类由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时期的产物。

一、延川,剪纸的男子

冯山云是延川县文化馆的“头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延川挖掘和培养民间艺术能手。可以说,延川的“文化分布”他都了如指掌。

中国民间剪纸协会的乔晓光说:“中国地域辽阔,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鲜明。在南方,最著名的剪纸艺术人多数是男性,他们走街串巷,靠剪纸谋生。他们一般用刻刀镂刻剪纸,一次就能刻一大摞。北方的民间剪纸高手大多数是女性,她们剪纸不是出于生活的压力,而是在生产劳动之余,用剪纸来排遣忧愁,表达心里的美好愿望。”

冯山云几乎是延川所有民间剪纸高手的指导教师,而他自己却从来不剪纸,他说:“因为男人要生存,抡锄头,养活家小。”

在延川,剪纸的男子是个不大不小的“另类”,比如郭如林。郭如林的剪纸相当漂亮,不过在延川民间剪纸展览室见不到他的作品。他不怕,自己会张罗,听说有很多研究民间剪纸的城里人要到延川来参加“中国民间剪纸年会”,就说通了县委招待所的人,把自己的剪纸都贴到了招待所的墙上,自己开办“郭如林剪纸作品展”。几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剪纸研究者把他的剪纸买了个干净。“这些都是我老姨教我的。”他说。

二、剪得像,恐怕是北方民间最不看重的

延川土岗乡小程村是个“民间剪纸艺术村”。这是个非常宁静的小村庄,全村50余户200多口人,妇女大都是剪纸能手。村子专门建了一座窑洞当剪纸活动室。程村长介绍说:“延川人讲,人的脸就像梅花朵朵,眼睛眨巴起来睫毛扑闪闪的像一对蝴蝶,黑溜溜的眼珠活像一对隔墙的毛毛狗。所以剪一个人就要把最美的东西按在人脸上,这人的眼睛就要剪成个蝴蝶、牡丹花。”

刘小鹃是小程村剪纸能手里最年轻的一个,她17岁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剪纸专辑。“我喜欢剪个猫啊、狗啊、鸟啊、兔啊,可爱着哩。”刘小鹃刚开始学剪纸就挺有灵气,只不过胆子小,人腼腆。当时正是冯山云给她辅导剪纸:“我们教剪纸不是教她们怎么剪得像,是让她们自己能发现自己的‘能耐’,自己相信自己,自信了,剪出来的东西才有心劲儿。”

“剪得像”恐怕是北方民间剪纸最不注重的。在小程村里,不管剪什么,最重要的不是“像”,而是“有趣”。这儿的大妈大娘剪鱼,鱼身上要装饰莲花;剪鸟,在一只卧着的鸟身上要装饰飞鸟;老虎肚子里可以装饰活蹦乱跳的小老虎;老猫肚子里甚至装饰着小老鼠;二龙戏珠不用没意思的死的“珠”,而是利用谐音化为活的蜘蛛;公鸡尾巴、人的衣角随手一剪就成了一朵花、一只雀儿。

三、高凤莲和她的剪纸

说起北方剪纸的“北犷”,高凤莲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年轻的时候就手巧得很,过年过节,村子里的人都来请她帮着剪窗花。“我妈心可灵哩!”她的三女儿刘洁琼说,“我小时候裤子的膝盖破了,我们家那时候很穷,结果我妈就找个破布,织了两个老虎头给我补上。看着可爱着哩!”

冯山云谈起高凤莲时说:“17年前我认识高凤莲,并不是因为她剪纸,而是因为她曾多年历任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村支书,她还以科学种田而出名。她开始进民间剪纸学习班的时候,作品并不出色,极平常。可是她对这黄土高原的民俗民情的了解,不是其他作者能比拟的。而且传统的观念在她的剪纸里都以生气十足的形式出现。比如‘扣碗’,在她的剪刀下不是四平八稳、两个碗上下紧扣,而是从碗里冲出一条生龙活虎的鱼来。”

高凤莲是个典型的陕北婆姨,充满活力,她剪出来的东西也“活”得很,从来不那么“安分守己”,不是威风凛凛就是“撕胳膊裂腿”。她说:“剪纸又不是肉,肉你摆动变化太大了,疼呢。剪纸任你摆来摆去,越大越好,才显得会动呢。就是牲灵(动物)一出世,也是朝四面八方乱动才站起来哩。”她剪的马,四条腿像个风火轮一样四方旋转,她说:“这是天马。”

可能就是因为她这样突出的个性,到了剪纸上,别人是能手,而她是大师。中国民间剪纸协会老会长靳之林说:“就是因为延川女子剪纸时候的这种随心所欲的特点,使她们并不在意形式的逼真,而是固执地注重那其中的含义。”

四、剪纸溯源

传统剪纸“扫天媳妇”延川人人会剪。黄土高原缺水,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涝灾更会使这里的农田颗粒无收。直到现在,如果秋收前下那不该下的雨,农民为了防止枣子泡烂,仍会把“扫天媳妇”,用绳绳拴在棍棍上,或吊在树枝上,来“把天扫开”。当地人告诉我们,“扫天媳妇”就相当于“旱魃”。

剪纸的起源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祈福驱祸的民间巫术。在过去,人会时常感到命运的拨弄,即使对农时与节气有所掌握也并不能带来风调雨顺,勤劳和善良也不能保障全家人的健康,天灾人祸都成为高悬在人心里的巨大阴影,因为毕竟农民是靠天吃饭的。

陕北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剪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人们更注重剪纸的形式和商业价值,对其中承载的文化含义却往往忽视了。延川县是陕北发掘民间剪纸较早的地区,但因为地处偏僻,经济闭塞,交通不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很多与黄土高原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古老剪纸,其形式和含义都被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五、南北剪纸之别

北方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而南方剪纸玲珑剔透、严整优雅,以写实风格著称。于是形成了北方剪纸粗犷随意,南方水乡剪纸精致明快的“北犷南秀”的鲜明特色,反映了北方大陆与南方水乡劳动群众的性格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