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15645100000019

第19章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以前玻璃很贵,一般老百姓房子窗户都是用高丽纸糊上,过年的时候总是要换换新,再糊一次。可是新糊的雪白窗户纸又嫌太素净了,于是巧手的奶奶姑娘们就用“顺红纸”剪些“窗户花”贴在窗纸上,作为点缀。剪的都是吉祥花样,什么“吉庆有余”啦,“事事如意”啦,每一张都剪得玲珑剔透,十分可爱。

除了过年,端午节门上贴的“五毒”和“葫芦”也是妇女们亲手剪的。用白纸为底,把红纸剪成的“五毒”和“葫芦”贴在上面,然后再贴在门楣,左右各插一把绿油油的蒲艾,红、白、绿三种颜色配得非常鲜明显眼。

若是家里有了喜庆大事,这种红纸剪的花用的数量更多了。男家通信过礼,礼盘里用红纸铺底,礼品上面至少要放一个用红纸剪的双喜字儿,讲究的就要放一张剪出的吉祥花样。女家过嫁妆所有的瓷器、锡器里也同样要放上这种“喜花”。

此外,庙会上经常有花样摊,卖的是各式各样由白纸剪成的花样,妇女们买来把它贴在鞋帮上和枕顶上,再按照花样刺绣,就不必费事自己亲手去描画了。不要看轻窗户花和花样这两种小物件,它们也有千儿八百年的历史,南宋周密《志雅堂杂钞》上就曾有过记载。

所谓“旧都”当然是指汴梁,而且周氏这段纪录还写出剪花样名家的名字,眼睛不看,藏在袖子里去剪,这人必有特殊的奇巧,就和天津泥人张一样能够和人对坐谈笑,两手放在肥大袖筒里,聊天聊够了也把那位和他聊天的访客小像给捏成了。这都是“绝活”,是天才,旁人是学不来的。清梁章倨《归田琐记》卷八谈的虽是敬惜字纸的事,却与剪纸艺术有关:“近日浦城有敬惜字纸之会,诚盛举也。惟各家尚有习焉不察,竞等于不敬不惜,而不自知其非者。尝见人家馈送食物,无论大盘小盒其上每加红纸一块,或方或圆,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语如‘长命富贵’、‘诸事如意’之类。不知此纸本系无用之物,一转瞬即蹂躏于童婢之手,再转瞬且沦弃于圊溷之区。其能于收物之顷,即将此纸随手捡归惜字篓中以待焚化者,盖百家不得一二人焉。一家如此,积家则多,一日如此,积日则多,其婚娶喜庆之家所用尤繁,则所作践之字尤多。今欲骤令各家不用此纸,其势有所不能,不得已思一善法以变易之。窃以为各家用此之心不过意取吉祥,别无他说。兹以吉祥之景代吉祥之字有何二致,因杂取吉祥善事,剪作花样十六纸,分赠各家。务望照此剪雕,以代前此吉祥之字……”

由这段纪录可以看出送礼时礼物上盖红纸剪成的吉祥字句、吉祥花色或花样,以取吉兆,这个习俗通行各省(现在送寿礼用高垒起来的寿桃寿面仍然盖一红纸剪的花可为明证),因此明白剪纸艺术除了剪窗户花和绣花用的花样,还有送礼时的装饰用,实在是一种纯实用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