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剪纸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一种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具有各式风格的民间剪纸“老鼠嫁女”。老鼠是一种繁殖力极强,对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十分有害的动物,“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也由此产生民间的避鼠、娱鼠习俗。传说正月十六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很早就吃完晚饭,熄灯就寝,怕惊动老鼠嫁女的好事。这一晚,要在屋内的墙角处点上油灯,放上吃食,同时要将鞋子收好,否则,鞋子将会作为老鼠娶亲的轿子被叼走。“老鼠嫁女”的故事,据说来自“佛本生”故事。这一故事流传很广,凡是有佛教传入的地区,这一故事都在流传着。但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这一故事,而且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家喻户晓,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2.吉祥物系列动物剪纸
民间剪纸中的吉祥物系列,是中国民间剪纸的又一特色。吉祥心理是每一个民族都会产生的,但表现的方式不同。在中国民间,吉祥物图案经常出现在民间绘画和剪纸中。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中国的年节习俗有很大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农业的丰欠,关系着国家的昌盛和民众生活的安定,所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六畜平安”是中国春节永恒的主题。在东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也是如此。中国春节期间的种种风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农本思想和祈求农业丰收、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而这些愿望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除它本身所含的形象意义外,一般都需要用语言的方式去解读,这就是汉语特有的谐音现象。如剪纸中以动物为主体的“百鸟朝凤”、“连(莲)年有余(鱼)”、“金玉(金鱼)满堂”、“鱼戏莲”、“鲤鱼跳龙门”、“刘海戏金蟾(金钱)”、“耄耋(猫、胡蝶)富贵”、“喜(喜雀)上眉(梅花)梢”、“五福(五只蝙蝠)捧寿”、“麒麟送子”、“抓鸡(吉)娃娃”、“吉庆鱼”、“凤求凰”、“鹿(禄)鹤同春”等。每一幅剪纸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中国文化背景不了解的人,是很难体味其中的妙趣的。
吉祥物剪纸不仅在春节习俗中出现,在其他的民间节日和婚姻习俗中,它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如端午节的“五毒”剪纸和“艾虎”剪纸。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月(阴历)是恶月,有许多禁忌。当节日来临时,家家户户的门楣上要插艾蒿和菖蒲,大人们要喝雄黄酒,小孩的脚腕、手腕和脖子上要带五色缕,还要吃粽子,划龙舟。这些都带有巫术辟邪的性质。民间认为虎是辟邪之物,所以要用艾叶剪成虎形,贴在门户上。最常见的是剪五毒葫芦。“五毒”一般指蛇、蝎、蜈蚣、癩蛤蟆、壁虎,这几种动物都有毒,常常伤害人类,所以在端午节时,剪一个葫芦,将它们收入其中,旁边置一把剪刀,保证人身的安全,也带有辟邪的含义。婚礼上除送大红喜字外,一般也要剪一些含有吉祥意味的剪纸,如“麒麟送子”、“连生贵子”一类的剪纸,表示祝贺。
3.生活系列动物剪纸
如果说十二生肖和吉祥物剪纸多因袭传统题材,那么生活系列的剪纸,则充分体现了民间剪纸家们的独特创造。他们常常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加以发挥,剪制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但这类剪纸中的动物形象,远没有生肖和吉祥物系列中的丰富。一般都是以家畜为主。如反映饲养生活的养猪、养鸡、养鸭以及放牧生活的剪纸,农村新媳妇回娘家的剪纸等,在许多地区都有,是脍炙人口的作品。画面上常出现的是新媳妇骑一头毛驴,怀中抱着小孩,表现出新婚得子的喜悦。还有的剪纸表现儿童游戏生活。总之这部分剪纸虽然缺少信仰成分,但生活的情趣显得更加浓厚。
除此之外,中国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类题材也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故事剪纸。这类剪纸是民间普及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不仅作品的数量多,而且制作场面相当宏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二、民间剪纸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个博大的精神文化宝库。这种剪纸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它所表现的主要是农民的思想和意识。要了解中国农民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要了解中国民俗艺术的源流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首先,从剪纸艺术的发展来看,这种艺术虽然不能和高雅艺术(比如文人创作)相比,但他的传承历史确是很悠久的。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剪纸艺术的萌芽。不过那时的创作不是落在纸上,而是落在金银箔和皮革上。东汉以后,随着造纸技术的发明和纸张在民间的普及,剪纸艺术才有了展现技艺的可能。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这种艺术深入人心,走向成熟。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讲,民间剪纸是许多艺术形式的母体,把民间的剪纸艺术比作中国艺术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其次,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至今这种艺术形式还是遵循着古老的传承方式,即采用一种口传心授,耳濡目染,技艺相袭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是很少见的。也就是说,民间剪纸家的心灵与手巧是自然发挥的。在民间,并没有为剪纸举办训练班的传统,它主要依靠妇女群体的天然联系,习者有心,传者无意,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下来,发扬光大。我们把民间剪纸确认为一种女性艺术,主要也是从传承的方式考虑的,在村落社会中,首先是家庭作为剪纸艺术传承的理想场所。一般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奶奶是剪纸能手的话,她会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女性传人;如果一个村落里有数名剪纸能手的话,家庭传承将会变成社会传承,最终形成剪纸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常将其称为“剪纸之乡”。在中国的剪纸艺术比较发达的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北等地,不乏这样的剪纸村落。
其三,民间剪纸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彩,风格的质朴浑厚,是任何专业的剪纸艺术家望尘莫及的。在创作题材上,剪纸艺人善于捕捉生活中长见的事物,随意成形,生动自然;剪纸同样可以表现厚重的历史题材,许多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戏剧历史故事,都在剪纸中得到体现。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兴起,出现了许多剪纸作坊,那里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然后用刻制技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但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仍然坚持着固有的传统,他们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剪纸技艺与内容的取舍上,往往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在创作方法上,并不追求刻意的写实,而是追求神似与形似的巧妙结合。在剪纸艺人的剪刀下,造型从来是不会重复的,他们的作品常常是孤本,很具有欣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其四,民间剪纸是民间其他艺术形式的母体。它曾孕育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民间刺绣是以剪纸花样为底样的。在民间,剪纸能手和刺绣能手往往是同一个人。民间剪纸和民间绘画在题材上互相借鉴,相得益彰。最具代表性的是民间的皮影戏,它的人物形象的刻制,直接受到剪纸艺术的影响。民间工艺品的装饰图案吸收民间剪纸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最后,动物剪纸在民间剪纸中的地位,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剪纸是农民思想和情趣的物化表现,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进入剪纸创作时,往往也是定位在思想与情趣之间。比如,一幅以公鸡为对象的剪纸,艺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所以当创作这幅剪纸时,首先是它的含义,其次才是鸡的形象。有时为了充分表达一种思想,民间艺人还可能在鸡的身上附加许多其他的形象,如将鸡的尾巴变形为鱼的形象,表示“吉庆有余”。山西民间剪纸中经常出现“抓鸡(吉)娃娃”的形象,这本属于人物剪纸,但民间剪纸艺人却在小孩的辫子、手、脚的部位剪数只鸡,表示一种趋吉的心理。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形象和安排画面时,不求形似,而求一种巫术和信仰的结果。民间剪纸在动物造型上很善于抓住动物的特征加以夸张,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的兔子、猴子等,表现得惟妙惟肖,使人爱不释手。动物剪纸在美化生活,所以民间剪纸中的动物信仰,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剪纸艺术的特色时,了解动物剪纸不仅在美化生活,表现创作者的生活情趣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众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