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三(下)
15665600000003

第3章 社会交往篇

谨防五花八门的骗子

[案例一]汤某通过在报上刊登征稿启事,谎称在福建省某县举办“九龙杯”国际旅游观光书画艺术大展赛,骗得人民币数万元。此案侦破后,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案例二]刘某、陈某和肖某在居民小区租用一户居民家的房子,开办了一个“中学学习资料编辑部”,到处发函寄信,征订“春季各科试卷”,谎称这些“试卷”是组织某市三大名牌大学专家、教授编定的,反映了当今考试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命题趋向。上当者为数甚多。

[案例三]郭某、赵某等五人在某市设立“招生办”,购买了警服、警衔,刻制了公章、钢印,伪造了招生简章,以“转户口、包分配、当警官”为诱饵,在一个多月内使17人上当,被骗上万多元。无独有偶,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也曾查获一起利用招收警校学生为名诈骗钱财的案件。罪犯陈某冒充某省公安专科学校某分校政委,伪刻了一枚“×省公安专科学校××分校”印章,又伪造了一份“招生简章”及“录取通知书”等,指使另两名案犯在淮安市某镇招收100名警校学生。报名者只要交纳2250元现金,便可当场拿到“录取通知书”。这种做法本来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但竟有许多人会上当受骗。

一般情况下,不法之徒的行骗方式有“招生”、“招工”、“招演员”、“办艺术展览”、“书法作文评奖”、“邮寄高考复习资料”、“帮助治病”甚至“提供出国读书经济担保”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令人防不胜防。这些不法之徒,往往利用“人往高处走”的心理来引诱他人——特别是青少年上当。因此,青少年朋友在与人交往中特别要提高辨别能力。

1.上面这些诈骗术,今后还可能出现,希望广大学生高度警惕,不要见到广告、信函或大红“公章”就信以为真,马上汇款报名、买资料。应当先看一下广告登在什么样的报纸上,出版物上有没有书号(ISBN)、刊号(ISSN),即使有书刊号,还应看看编校印刷质量是不是粗制滥造;信函上的邮戳与发信地址是否相符;再分析研究一下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怎么样;还要注意收款是个人还是单位。对于那些登在报上的、邮戳与发信地址不一致的,内容夸大的、汇款寄给个人的广告、信函,一律不予理睬。如果你对它感兴趣,真想报名、购物的话,也应该与老师、家长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否则,一旦受骗,汇出去的款子是收不回来的。

2.打着招工(介绍工作)的幌子进行诈骗,是当今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骗术。还有一些打出的是“职业介绍所”的招牌,更加具有欺骗性。

3.当你对正在招工的职业介绍所的性质不清楚时,就应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去了解一下,如果是非法的“黑中介”或者信誉不好的民办职业介绍所,就不要去报名交费,免受其害。有些单位在向社会招工时,在招工条件中明确规定必须交纳多少钱,这就有可能是以招工名义骗钱的,因为国家劳动部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招工条件中规定个人缴费内容。”

借招收演员之名,行骗钱骗奸之实,是某些骗子惯用的又一种手法。有些电影、电视在拍摄过程中,确实需要物色个别演员或临时招收数量有限的配角演员和群众演员,在这种情况下,报名竞争者往往很多。于是,别有用心者便设法骗取那些一心想上银幕、上荧屏的青少年的钱财,甚至乘机侮辱女青年。这种骗子,有些是文艺界的败类,他们的身份不假,行为则卑劣,欺骗性特别大。

你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们该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呢?

相信科学不迷信

[案例一]小敏是昆明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爸爸是汽车司机,妈妈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业务员。虽然爸爸妈妈经常出差不在家,但小敏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很有规律。一天,小敏放学回家后,发现防盗门上塞着一封信。信的大体内容是:收信人务必在三天时间内,将此信一字不漏地照抄30封,分别寄给亲戚、朋友、同学,这是上帝的吩咐,如果不这样做,收信者本人或其亲人近期内就要丧身于车祸或家中发生火灾。

小敏对此半信半疑,但一想到正在出差途中的爸爸妈妈,心情就紧张起来。为保佑爸爸妈妈平安归来,小敏按照“上帝”的吩咐连夜抄写,并规定自己每天寄出10封信,三天之内完成。

当天晚上,小敏把这封1000多字的信连续抄了十多遍,一直抄到凌晨两点,当天的作业也没有做。第二天上午8点多钟,爸爸出差回来,发现女儿还躺在床上睡大觉,感到有点意外,连忙叫醒女儿,询问没有按时上学的原因。

爸爸听了小敏的讲述,说:“迷信宣传品是害人的,千万别相信。”

[案例二]辽宁省本溪市一名女学生连续两年高考落榜。第三年高考过后,她听说电脑算命十分灵验,就怀着好奇心去试试。一张电脑打印的“算运宣判书”上写着:“前途坎坷,学业无成”。女学生信以为真,犹如挨了当头一棒,于是,用两瓶敌敌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死后第七天,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她家。

封建迷信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生病了不去医院找大夫,偏偏求神,结果破费了钱财,还害了性命,落得人财两空。有些同学在初考、中考、高考前,或到庙里,或在街上,或在家中,求仙问卜,算算能不能考出好成绩。有的同学想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查查迷信书上怎么说的,书上说,明日不适宜出门,结果就连课也不上了。这种荒唐的做法造成了很重的精神负担,害得自己耽误了许多事情。作为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小学生,决不能让封建迷信伤害自己。

封建迷信还往往打着“科学算命”的旗号,案例二中“科学算命”的电脑,与姑娘开了一个以生命为代价的玩笑,迷信和无知断送了她的美好前程。电脑是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结晶,算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迷信活动,然而两者却被一些人硬联系起来。如今的电脑算命已经发展到可以进行“姓名分析”、“掌纹分析”、“八字命理”“名字选择”的水平,说穿了这不过是个“查表”的过程。

如何在思想上筑起抵制迷信的防线

1.崇尚科学,多接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文化向迷信挑战,这是最有力的方法。

2.对家长的迷信思想不能盲目随从。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比赛之前,常常烧纸烧香,祈求神灵“降福”、“消灾”。家长的心愿是好的,但祈神拜鬼是愚蠢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前途把握在孩子自己手中。试想,整天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只靠烧香能考出好成绩吗?

3.青少年好奇心的大门应向现代科学开放,而不应陷入迷信歪理邪说的“泥潭”。如果有人向你宣传妖魔鬼怪的传说,你一定要用科学知识予以反驳。

4.要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与迷信区别开来。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条件下寄托美好愿望、批判统治阶级的一种宣传方式,我们只能从中吸取积极的思想意义,而不能把神话故事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

有些做电脑算命的生意人贴出广告,上面写着“测算指纹与性格、未来命运、优生优育、理想择友”等十几项,一项只收一元钱。这最后一句话才是真谛:算命为了赚钱,至于算的结果如何,反正一时又看不到。

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电脑不过是一台会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机器,真正赋予它“算命”功能的是人,指挥它进行迷信活动、编制并输入软件的还是人。它以一种表格形式贮存了书上的一些诗句、十二生肖和一些性格、命运以及和血型有关系的个人特征等等,还有各种短语和现代术语,在算命的时候,完全是依据被算者自己提供的出生日期、指纹、血型等去检索查表,之后分别在显示屏和打印机上把结果显示和打印出来。

据了解,有不少中小学生不仅收到迷信宣传品,而且还时常收到宣传封建迷信思想的匿名电话。有个叫小玲的三年级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后,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对方是一个陌生女人,语调低沉:“你必须在今晚11点烧掉94元钱,否则三天之内,你舅舅就会死掉的,舅死‘94’,烧掉‘94’,免除舅死,你听懂了吗,这是上帝的旨意。”“你是谁?”“照我的话去做吧,上帝会保佑你舅舅。”电话挂断了。

你碰到过这种事情吗?你觉到小玲该怎么办呢?

异性交往不出轨

[案例一]一名痴情的少女和同年级的小峰经过两个月的接触,发现很多女同学都和小峰友好。为了把小峰的心留在自己这里,她趁父母外出之际,约了小峰住在家里,同他进一步发展了关系。不久少女发觉身体不对劲,眼看着肚子渐渐膨胀起来,她知道自己一定是怀孕了。她很害怕被老师和父母发觉,怕会受到严厉的指责,所以,放学后在马路旁查找私人医生的招牌,企图私下打掉胎儿。

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私人医生,暑假她在小峰的陪同下,去堕胎了。可是,她哪里想到,手术时造成了大出血!不懂医术的小峰搀扶着女友回家,可怜的少女一路上血不停地流,到家时,已经奄奄一息了。她的母亲见此情景,来不及问清缘由,立刻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但是,救护车还没到医院,姑娘已白白送掉了年轻的生命。

[案例二]有一名妇女,在她年轻上学的时候,由于无知,和同校一个与她相爱的男同学发生了性关系。起先她认为无所谓,反正迟早要和他结婚的。可是毕业后,男同学变心了,而她却生下了女儿。他们没有结婚,在社会道德面前她成了罪人,在别人面前她抬不起头来,罪恶感压抑着她,再也没结婚成立家庭,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女儿抚养成人,但由于心灵上的创伤,一直郁郁寡欢,年仅四十几岁就与世长辞了。在她离开人世之前,她反复叮嘱自己的女儿,要自重自爱,要对一生的幸福快乐负起责任,不要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否则将自食苦果,一生都不会幸福。

在第一个例子中,一个花季少女,出于错误的目的,做出了错误的行为,造成了自己怀孕的严重问题。但更糟糕的是,她采取了更为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不仅没有得到幸福,而且还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命,所有青春的梦想都随之破灭了。而在第二个例子中,这名可怜的女性在同异性交往中没能把握好交往的尺度,不但为“爱情”做出了盲目的牺牲,而且也牺牲了自己全部的人生幸福,当然,这名女性在走错了第一步之后,人生的方向盘仍然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她能够正确地认识其中的问题所在,进而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还是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

总之,我们不能选择别人对我们做什么,有的时候尽管防范了,但还是发生了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但我们能选择自己做什么,更应该有能力选择今后的道路,最终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青年朋友们,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是万分宝贵的,青春尤其如此。当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面对情感的考验时,请三思。

1.三思之一:时间的代价!

“千金买骏马,何处买青春”。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青春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它是处于人的生理变化高峰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都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甚至是栋梁之材;任何理想、抱负的实现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学习知识。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极可能葬送青少年的才能、事业和前途。时间的代价是最大的。

2.三思之二:责任的负担!

爱情需要责任,有时还需要决策,比如经济和事业上的,你是否准备好了呢?十八九岁的职工谈恋爱,人们一般容易接受,而如果十八九岁的学生谈恋爱就不同了。这就是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方面来考虑的。当你接受并准备培育一份感情时,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憧憬,你首先要承担起来的是现实的责任。因为爱情不仅仅是享受,更多的是给予和付出。

此外,爱也是一种能力,这也需要学习与培养。成熟的感情需要约束感、专注感和理性的信念。爱情是双方的,而且需要不停地栽培才能成长壮大,一时的努力换不来天长日久。这种爱的能力与我们的成长是同步的,是不能“催熟”的。

3.三思之三:压力的承担!

中学生的恋爱被社会称为“早恋”,势必会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发展这份感情就要不同程度地躲躲藏藏、远离人群。长此下去,就会影响自己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关系,同时在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育,有时甚至会改变性格,本来活泼、天真的孩子,就会选择性约会——稳定性约会——进入恋爱期。中学生还处在前两个阶段,显然应该广泛地交往,而不应过早陷入两个人的小天地。只有通过对异性的广泛交往和深入了解,才能为以后的恋爱做好准备。尤其是一旦怀孕,女孩子会背上沉重的负担,提心吊胆,害怕别人知道;一旦被别人知道,还得忍受社会的指责,遭到别人的唾弃。

青春是美丽的,

因为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

青春是危险的,

因为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

既然是不可预知的,

那么,

青春应该是无悔的;

既然是不可预知的,

那么,

青春应该是有准备的。

青春期男女彼此向往与追求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但如果过分追求就成了堕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