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三(下)
15665600000004

第4章 日常生活安全篇

食物中毒

2006年1月13日,某市某学校发生128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据初步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所吃的青菜中残留有“杀虫霜”农药。

2005年某市某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60余名学生因食用含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空心菜中毒,当日被送进了医院。

食物中毒不时发生在我们身边,威胁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饮食卫生知识。

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症状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当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立即去医院就诊。

3.尽快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4.控制食物中毒重在预防,搞好饮食卫生,严把“毒从口入”关是关键。

一、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季

食物中毒在夏季尤为多见,这主要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隔顿、隔夜的菜被细菌污染而且大量繁殖,人们在食用时又不进行加工而造成的。因此在夏季应更加重视饮食卫生,剩饭、剩菜一定要再次加热。熟食、凉拌菜食用时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发现食物有异味应不再食用。冷冻、冷藏是人们常用的贮存食物方法。冷冻可起到抑制或降低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细菌在冷冻环境中难以繁殖,但冷藏就不同了,许多细菌在此温度下繁殖、生长,所以要严格按食品的保存期限进行储存。如鲜奶在1℃~2℃的温度下至多存放2天,鲜肉在-1℃的温度下至多存放20天。切不可麻痹大意造成食物中毒。

二、吃海味会发生中毒现象

鱼、虾、蟹是人们很喜爱吃的海味产品,但若烹调不当则会引起中毒。因为这些海味体内有一种致病细菌。这种细菌进入人体后,能释放出大量的毒素,使人中毒,轻则发烧,上吐下泻,阵发性剧烈腹痛,重则可因虚脱而致昏迷。

因此,为了预防发生海味食品中毒,必须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炒熟烧透,杀死病菌。另外,这种病菌有不耐热、不耐醋的特点,所以在不能加热的凉拌菜中,可加少许的食醋,5分钟后就可杀死这种病菌。

三、鱼胆不能随便吃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一类致毒物质,这类物质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下,均可发生中毒。那么,哪些鱼的鱼胆会引起急性中毒呢?

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鲤鱼等的鱼胆均会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多见、最典型。

四、隔夜白菜汤不宜食

白菜是人们常吃的蔬菜,素有“菜中之王”的称号。因此许多人不仅用它来炒菜、做馅,还用来做汤。但当天做好的汤必须当天喝完,不宜喝过夜的白菜汤。这是因为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类,如果白菜煮熟后放置时间过久,硝酸盐就会在某些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还原成亚硝酸盐类。如果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会使机体缺氧,引起皮肤、黏膜发绀、青紫,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所以,白菜好吃汤好喝,但不宜隔夜吃。为了预防亚硝酸盐的中毒,在烹调时加点醋,就可以破坏亚硝酸盐的形成。

五、过量食用辣椒也会中毒

辣椒具有温中散热,开胃消食的功能,它既可作为调味品使用,又可作为菜肴使用,许多人很喜欢食用,尤其是南方人。

但这种菜肴不宜多食,因辣椒辛辣有毒,过量食用人会出现皮肤痤疮、血压升高、痔疮加重、鼻出血等症状。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辣椒,则会引起中毒现象,如胃灼热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甚至呕血、血压升高或下降。动物实验证实,辣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碱对循环系统有一定影响,可引起短暂性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及呼吸困难等。因此,过量食用辣椒当心中毒。

六、食用未煮熟的豆类食品会发生中毒

豆类食物因其富含营养、味道鲜美而成为人们膳食中的主要食品。然而没有煮熟的豆制品可在人体内产生毒性反应。原来,未煮熟的豆类食物有植物血球凝集素、皂素和抗胰蛋白酶因子等物质。植物血球凝集素具有凝血作用,在人体内可以引起严重的呕吐反应;皂素进入血液后,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性症状,并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抗胰蛋白酶因子还可以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食入未煮熟的豆类食物发生中毒后,中毒症状一般会持续数小时或1~2天,一般不会留下不良反应及后遗症。

你还知道哪些食物吃了易中毒?说给同学们听听。

说话若破嗓

喉炎找麻烦

婷婷是一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乐天派女孩,平时喜欢与几个关系非常“铁”的女同学玩。她的声音又亮又响,叽叽喳喳,惹得周围的人难以忍受,或逃开,或发出“警告”:“高音喇叭开小一点。”这一天,她们几个又聚到了一起,大声谈笑着。谈到兴趣时,婷婷兴奋地尖叫起来,突然,声音停止了。大家围着婷婷,只见婷婷的脸涨得通红,手按着喉咙,不住地咳嗽,慢慢地,声音嘶哑,并疼痛得难以忍受。原来婷婷患了重感冒,喉咙本来就不舒服,大声尖叫后引发急性喉炎。她不得不请假去看医生。在一个多星期里,可怜的婷婷不能说话,只能吃一些流质食物。

婷婷的这种习惯不好,不仅造成噪声污染,还会因用声不当而引发一些喉部疾病(如急、慢性喉炎等),影响发声甚至呼吸,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医学临床诊断表明,当出现喉炎时,可发现声带红肿,时间一长,由于声带逐渐变厚,呈高低不平状,两侧声带闭而不紧,这就出现声音持续嘶哑等症状。有人患声带小结,主要由于长期发声过度或用声不当,超过声带所能承受的负荷所引起的。还有的青少年被诊断为声带息肉,也是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一次性强烈发声之后形成的,如伴有感冒则更易发生。

1.养成心态平和,谈吐优雅,不高声喧哗的好习惯。

2.一旦发现声带嘶哑,应小声说话、少说话或禁声,以减少声带振动,尽快恢复。

3.一般来说,出现“声带小结”症状,休息后会慢慢消失,但一旦形成只好手术摘除。

4.辛辣、油炸及过热、过冷食物对嗓子有刺激作用,慢食、少食为宜。

5.嗓子不舒服时,可服用一些润喉的糖果或药品(如胖大海等)。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

很多同学无论是平时还是在公共场合都喜欢高声说话,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你知道这种习惯为什么不好吗?

独自面对生存困境

青山某高校一名大一男生突然退学,原因竟然是因为“天冷”!而此前不久,该校一名女生也因此而退学了。

连日来,武汉的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来自海南的该生因此而患感冒。之后,他对室友宣布,因难以适应武汉的天气,决定退学。其班上同学反映,该生入校以来由于不善交往,基本上处于独来独往状态。

这已是第二起因“怕冷”而退学的事件。此前,该校一名高职的女生也因类似原因而退学。据悉,该女生是独生子女,首次离开父母,远离家乡宁波,感觉生活多有不便,又极想念家人,便中途弃学回家。

社会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强烈,青少年必须有心理准备,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在爸爸、妈妈怀里安享太平、避风避雨。现在,已有许多父母在各种重压之下弃子而去,被遗弃的重病子女、无力抚养的子女、离异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

另一种情况则是青少年自己被迫面对困境,由于自然灾害、住读、远离父母等,必须学会自己处置自己未见过的困难。还记得1998年洪水中,湖北7岁的女孩江珊抱住一棵树在洪水急流中浸泡24个小时的故事,多么令人赞叹。如果不是一个农村小女孩,而是一从未经受过艰苦锻炼的城市小女孩,情况又会如何呢?在独自面对生存困境时,也能像江珊一样坚持下来吗?

江姗因为有一种强烈的生存欲而获救。因此,从小树立“生存观”是完全有必要的。

1.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生存的忧患感。无忧无虑、没有压力不利于成长,将忧患感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每一件事都有动力。

2.力争自己解决面临的全部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多动脑筋,切勿遇事就推给别人,从而让自己一次次地失去看似平凡实则异常宝贵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

3.忌讳一个“懒”字。说话时把一个意思说完整,做事时把一件事情做完整。不可中途而废,一定要养成自己的好习惯。

4.遇到挫折、面临困境,必须沉着、冷静。害怕不能解决问题,首先要有勇气承受逆境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其次要设法减缓对自己的伤害。

5.独自面对困境时,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想想最坏的结果,再看看眼前,没有什么可以让你屈服。一定要从思想上、精神上战胜困境。

6.利用寒暑假,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学习独立生活能力、意外处理能力等。自选短程外出线路,与同学结伴而行,勤动腿、勤动嘴。常用装备:背包、睡袋、雨具、帽子、手套、地图、食物、指南针、水壶、常用药、哨子、小刀、手电、电池、灯泡、卫生纸、打火机、针线包、笔记本、毛巾衣物等。数量不要过多,加起来5公斤即可。

7.智取困难。掌握必备的“意外伤害自我保护术”、求救常识、与外界联络方式、基本生活自理技能,便能沉着应付所面对的困境。

8.还必须学会理财,合理使用手中有限的钱,使自己度过一时的困境。

据了解,现在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说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独自面对生存困境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