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15667700000018

第18章 绳编

红的黄的,粉的蓝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各种颜色、各类形状的绳编饰品,就像都市中跳荡、流动的花朵。漫步街头,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女性在佩戴“中国结”来装饰自己。颈间、手腕,甚至耳环、发卡都是形态各异的中国结。中国结的编结扎叠不仅千姿百态,就连它的称谓也多有讲究。像同心结、平安福、袈裟结、长命结、吉祥结等等。中华民族有许多与“结”有关的习俗。如:结心、结发、结金兰、结情、结良缘,都是美好的写照。

“结”是绳编饰品。它同我国的布艺、刺绣并称为祖国的三大手工艺品。它朴实无华,庄重稚气。从结的结构看,它常由一根绳从头至尾,通过始终不断、顺理成章的穿梭、缠绕,编织成没有正反、左右对称、首尾相接、无始无终的结饰。象征着生命的连绵不断,绳编饰品蓄着平和、完美与吉祥。

编结饰品今天在都市走俏,并非人们盲目追求流行,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暌违已久的清新自然之风,是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它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

它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

绳编筐类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

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史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寓意永结秦晋之好。经过几千年时间,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

中国结作品自从人们知道以兽皮缚在身上蔽体御寒之初,就表示晓得如何绾“绳”为结了。随着文明的进化,绳结除了绑缚的实用功能之外,还曾担过记事的工具,其中有些绳结还具有装饰的功能。我们将中国历代流传下来既富装饰功能,又具实用价值的传统绳结,广为收集、整理,进而深入研究其结构,加强其变化和装饰的功能,这些外观对称、精致、巧妙而结形变化多端的结子,就像中华民族文化的渊博深邃,足堪代表中国绳结之精华,故总其名为“中国结”。

目前中国结的基本结式有十多种,其名称则是根据结子的形状、用途,或者原始的出处和意义而命名。例如“双钱结”的形状像两个古铜钱半叠的式样;“纽扣结”是因其功能而命名;“万字结”不但其结体的线条走向像佛门的标志,而且在早期观音腰间的飘带上常出现此结;“盘长结”的基本形状就如佛教八宝之一的盘长,盘长是象征回环贯彻,是万物的本源,正涵盖盘长结的性能,经常是许多变化结的主结。

中国结就像中国的书画、雕刻、陶瓷、甚至于菜肴一样,凡是爱好中国文化的朋友,眼一瞧便可辨认出来,这是由于其基本结构的特殊,导致其结形和功能与西洋结、日本结等有显著的差别。

1.中国结是一种具有紧密结体的结子,用它来绑东西不易松散,因此实用功能很强。

2.中国结的基本结几乎完全是对称的,这在编制某些设计的纹样与创作的主题,在技术上造成相当程度的牵制与局限,但是其对称的特点,却是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尚和审美的观念,在视觉感观上,也较容易被人们接纳与爱好。

3.中国结是一种立体的结子(双钱结除外),它是由两个面组合成中空的结体,由于这种结构,一则使结子硬挺,悬挂时不易变形,而且也可以在结体内嵌缝珠宝。

4.中国结是结构复杂的结子,因此它的变化很多,装饰的功能也因此很强。

5.中国结的编制,要经过“编”、“抽”、“修”的过程。某一个结的编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决定结体的松紧、耳翼的长短、线条的流畅与工整,充分表现出编者的艺术技巧和修养;“修”则是为结子做最后的修饰,例如镶缝珠石,或上浆定型等工作。

古来中国结的应用层面很广,可以从宫廷殿宇到乡野民间日常用的器物上,也出现在绘画雕塑以及民俗工艺的作品中,例如帝后的坐椅把手及凳子下方的垂饰,或装饰在伞盖、坐轿的四角,或在观音及仕女腰间的飘带上,或者装饰在印钮、镜钮、如意、荷包、香包、眼镜袋、念珠及扇子等器物上。由于变化结饰繁多而雅致,编用的线材除了棉、麻、丝、尼龙和皮线之外,还有金银等金属线材,更增强中国结装饰的功能和适用的范围。各种首饰、衣服配件和礼物包装的美化以及室内各种陈设器的装饰,只要用到绳线绑的地方,都可以编上中国结来增添美观,尤其是大型的中国结创新作品,就像书画、摄影作品一样,可做布置书房雅室的壁饰之用。由此可见,形状精致典雅、变化万千而又兼备实用装饰双重功能的中国结,充分反映出中国文化的优美和深邃。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中国结作品让我们再纵观中华服饰五千年的历史,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

中国结的取意如其他中国艺术般多利用自然形态、谐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可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类推又延伸出了“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内涵,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袪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等,这类“结”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这大概也是之所以“结”文化生生不息的缘故之一吧。

中国结的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整造型。一根数尺见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有致、连绵不断地编制而成。

如今巧手的人们看中它这种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把它重新定义为项链、手镯、耳坠、头饰、发夹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配件,发挥其作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