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阻力合作经营签约高手
15667900000005

第5章 虚拟企业的属性

在经济生活中虚拟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我们同样注意到,直到今天与虚拟相关的活动才真正活跃起来。虚拟企业作为一种合作的组织变成丁一种普遍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分析虚拟企业的属性。

一、组合属性

虚拟作为一种模拟实的思想早就被人们应用于社会和经济活动之中。但是,直到最近的20年它才得以和企业的组织发展相结合,是因为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满足虚拟企业需要的高效、大容量的通讯工具。人们需要借助于这一工具,将分散在各地的企业单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企业。

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可以用来连接各个企业单元的具—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它是一种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跨企业信息系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曾于1994年9月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40届会议上通过了EDI的技术定义,同年该定义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席会议接受,确认EDI是用于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的,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通俗地说,EDI就是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经由通信网络进行交换和处理。EDI帮助企业实现了信息传输的高性能和实时互动,使处于不同关系界面上的合作者得以进行有关合作的运作。

制造企业之间通常有繁多且复杂的信息分享要求,涉及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反映复杂部件的信息往往交错在一起,例如,描述波音747制造过程的有关资料是一整架波音747都装不完的。EDI可以传输数据、影像乃至声波等,而且其传输速度要比其他工具快得多。

EDI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共享,进而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共享。每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使用同一网络,实时多对象互动成为现实。从而使监控和持续的调节,变成了一种协作过程。一个企业收到订单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知其相关性企业的计算机采取行动。

在日常交流中,EDI可以增加公司间的相互了解,建立经常联系,为未来的联合打下基础。对于公司而言,日常活动包括询问、报价、接受询价,获得关于产品和劳力的信息,签订购买和销售合同等。企业合作意味着更多的信息。在合作企业之间,各方往往希望得到更为详细的数据,如制造工艺文件,有关生产、产品和计划的数据。合作方设备运用的信息等等。由于使用的是统一标准,因而EDI的交流简便易行,同时可以保证资料的安全,实现在不同的关系程度上与不同的合作者交换不同的资料这一要求。

EDI还使处于不同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合作者得以实现合作,而不论你正在使用的软件和硬件的类型,也不论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联结和运用的程度。在大型制造企业中,设计。部门的工作站可能主要采用辅助设计和绘图软件,生产控制部门的计算机主要进行生产—资源—计划安排,而销售经理可能只使用个人电脑。但只要遵循EDI的标准并且与网络相连通,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换。

EDI帮助企业做到的,正是虚拟企业所要求的。它使企业间的合作进一步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通过EDI可以共同快速地抓住正在迅速变化的机遇。有关虚拟企业的构想在EDI的帮助下更容易成为现交。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运输业的许多公司就联合成立了一个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JDCC)来探讨一切电子通讯标准的可行性。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了EDI标准。而各跨国公司内部的EDI标准也纷涌而出,不同的合作企业之间也建立了自己的EDI标准,EDI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知识属性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虽然具有部分非稀缺的属性,但如果知识的流动受到限制,它仍然可能被垄断。因而,对于拥有知识接触权的人而言,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使知识充分流动,使知识资源更加丰富;而对没有知识接触权的“外部人”而言,知识因为具有垄断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

知识的垄断性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获得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知识,特别是管理知识和技术诀窍仅存在于创造新技术的组织内,单个人是无法完全掌握的,而且在发展新知识的过程中,这些信息和知识就以日常工作惯例的形式存在着;如果外部企业想获得这类知识,则只能通过合并等方式进入目标组织内部,或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知识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掌握知识资源的一方比“外部人”更多的了解知识。知识资源的以上两个特点使其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任何知识的市场交易价值(或是价格)是由买卖双方共同认可的,买方要认可商品的价格就必须对商品有所了解。但对于知识这种特殊的交易物而言,当卖方在向买方显示知识价值时,知识通常会被间接传递给买方,买方在已经了解知识价值的前提下,很可能再也没有购买愿望。于是人们想到了采用专利的方式,既公开知识又保护所有者权益,使知识通过市场交易可以完成在使用的转换。但是,知识的种类纷繁复杂,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并不都能以知识产权方式获得保护。于是根据间接定价的交易费用理论,应利用企业这一方式将交易费用极高的活动纳入内部分工的轨道,即通过兼并一个具有所需知识源的组织,将其内部化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从单一活动的角度来看,企业合并能很快地达到获取特定知识源的目的。但从整个企业经营来看,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企业势必会对各种知识资源产生需求,需求的程度也会有差别。如果每次都采用内部化的方式,则成本太高。因为内部化不仅意味着合并时会产生成本,而且在合并后,仍需大量的维护性投资来保证收购公司的运作。这样看来市场交易和完全的内部化对于知识传递来说往往都不是十分恰当的。于是客观上要求一种有别于市场和企业的形式来实现获取外部知识的需要。此时,虚拟企业就成为恰当的选择。

虚拟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十分便捷地完成信息的传递。信息是知识的载体,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完成了知识的传递。从虚拟企业的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组织方式实现的是企业能力基础上的优势互补,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存在都离不开知识的基础,任何一种能力的营建和拓展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创造。事实上,透过复杂的标准、繁忙的通信网络和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我们可以看到虚拟企业的联结之手是知识,正是一条条知识之链将不同的经营单元组合成虚拟企业。因此,可以认为虚拟企业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企业问合作。

虚拟企业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处理、聚合和提升的过程。还是以波音777客机的设计为例,来自全球的设汁者和供应商,有的擅长引擎的制造,有的则是飞机制造材料专家,还有的则在让飞机的座椅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方面很在行。这些设计者和供应商的优势是五花八门的,它们通过EDI系统把自己认为有助于波音777客机设计方面的知识贡献出来,供虚拟企业内部成员共享。各成员可以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再重新考虑各自负责部分设计。然后进一步反馈给合作各方。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各部分埋头劳作、缺乏整体配合可能给飞机设计和制造留下的遗憾,而且各公司可以根据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始终保持一定的领先性。

当然,基于知识的能力优势有些是可以通过计算机转换为非常明确的编码知识的,而有些则只能隐含在信息之中需要参与虚拟企业合作的成员运用自身的能力加以识别、判断、整合和应用。在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虚拟企业成员将自己的核心能力贡献出来,尽可能转换为编码知识传递给组织成员。组织成员获得该知识后,一方而运用自身处理知识的能力对这些已编码知识进行加工,再与其原有的已编码知识相整合,提升出新的知识流;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捕捉交换信息中所携带的隐含类知识,并对其加以分析编码,结合自身的能力,创造出新的知识流。这样两个方面的互动,可使虚拟企业成员间的知识不断相互碰撞,通过蓄积和共享,形成具有虚拟组织属性的知识。正是由于具有此类组织,虚拟企业才能够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效果。

虚拟企业对于知识的安排和加工优势使其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变得格外亮丽。

三、合作属性

可以说明虚拟企业合作属性的最好比喻是新水桶理论。虚拟企业一改传统的“加板”思维方式,企业不再囿于自身内部来修补和加长木板,而是拿出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和其他企业的木板进行拼装,形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水捅。为完成特定的市场目标,若于企业通过虚拟方式组成一个新的“水桶”,组成“新水桶”的每个公司都把自己的特长贡献出来以实现目标。当任务完成后,组成“新水桶”的公司就各自散去。如果发现机会,还可以重新组合在一起。新水桶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每个公司对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的自下而上开拓了更广泛的空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新水桶不仅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在每个人的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尽量使组成虚拟水桶各方的利益获得增加;而且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虚拟企业是以时间和机遇为导向的新型合作组织,其动力来自于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机会,因而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虚拟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就组织结构而言,虚拟企业的组织成员是易变的,这是因为虚拟企业通常以任务为契合点,而非资源依赖式的合作。因而,当某一特定任务完成后,虚拟企业就消失了。当另外的任务机遇临近,根据特定的需求,具有特定需求能力的另一些企业又可以组合起来,以自己的优势贡献于任务。所以,虽然虚拟企业是个多变的组织,但对于每个参与虚拟企业的成员来说,它们的组织具有相对统一的特点,即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都具有类似于蛛网的组织结构,因为该种企业的周边往往拥有一定的合作者,如客户、供应商或是其他与自己具有互补性特长的企业,而组织本身的层次则很少,往往只有两层:管理层和员工层。其中管理层关心战略,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进行战略决策,及时发现和捕捉,甚至创造机遇,解决何时虚拟、为何虚拟的问题。员工层的员工有一定的特长、是企业优势的载体,同时他们具有互相学习的动力,有较强的与外界沟通进行知识共事的欲望,他们在操作层面与合作者接触,处理应该与谁虚拟以及采用何种虚拟方式的问题。因为这两层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截然分开的界限,扁平的结构有助于企内部及时处理信息。由于传递层级的减少,虚拟企业能尽可能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和知识的鲜活性,从而使自己更有效率。

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虚拟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与众不同。在虚拟企业内部,沟通、协调、命令与控制同样重要,因为沟通、协调是快速决策的要求,而命令、控制则是快速执行的要求。在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管理更具复杂性。例如合作合同不可能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争议的解决方法,如果一种虚拟关系试图依靠合作合同来自下而上,那么这种关系将很难保持活力。一种可行的虚拟关系通常是基于互利的商业理由,如果有形成这种关系的充足的商业理由,则必然会有-种用大家都觉得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合作的动机。这样,虚拟企业的成员只要努力学会如何在一起工作、学习知识、创造价值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没有存住这种关系的充分理由,则是任何命令、控制性措施都无可挽救的。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个成员对于虚拟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避免依赖对力或是如何防范机会主义行为,而是如何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诚实的态度来共享一些看法和知识,并且,根据任务的要求积极贡献自己的能力。通过优势的集聚来捕获市场机遇是虚拟企业经营的实质,而互惠的优势贡献则是管理虚拟关系最为有效的武器。

四、经济属性

虚拟企业所具有的组织和管理特点使虚拟企业有如下经济属性:

在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速度问题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麻省理工学院际生产效率调查委员会在比较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厂商的行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企业适应用户的速度,不亚于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优势。虚拟企业以其快捷的联系下段和灵活的组织方式,极大地节约了企业运营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形成了相关企业共同的快速反应能力,达成单一企业难以具有的速度优势。

显而易见,虚拟企业使每个成员摆脱了地域限制,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只要有必要,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仍然可以使虚拟妥妥帖帖地进行。不仅如此,虚拟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获利空间,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不同的市场提供价值服务,而不需要精通和掌握该市场的每一个领域。

虚拟企业重新定义了规模经济,使得小公司也能以较低的单位成本与大公司竞争。如若干个中小型制造商可以通过EDI系统进行分工合作,联合对某一产品进行工艺改造、技术改进和成品生产,通过分担费用、优势互补、扩大产量来达到过去只有大公司才能形成的规模经济,使得中小型公司也有机会与大公司一争高下。

在基于对抗的时代里,企业为了获得生存不得不全面发展,于是大量的投资被不同的企业用以重复做一件同样的事,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广”和“精”这一对自古就有的矛盾,使很多企业要么顾及不周全,要么在经营中缺乏真正的核心能力,只能在本来已经拥挤的市场中踮起脚来,接触到很小一块面积。虚拟企业的存在使企业可以比过去更大胆地从事自身核心能力或优势知识的缔造,就像一个乐团,有小捉琴家、钢琴家、鼓乐手、大提琴家等等,他们醉心于本门技艺的提高,当他们合作在一起的时候,则可以奏出无比美妙的乐章。专长在虚拟企业的环境中不仅使自身得到重视,还能够使合作的各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