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15668600000038

第38章 大弦戏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河南编号:Ⅳ-44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大弦戏,河南省的一个多声腔稀有剧种,它的产生和兴起与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原称公兴班,又名弦子戏,它以河南开封、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一般认为大弦戏与唐代宫廷的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大弦戏剧目原有五百余本,现存百本左右,内容以忠奸斗争、杀伐征战及除霸安良为主,代表性剧目有《反五关》、《黑石关》、《杨府选将》、《战洛阳》、《下南唐》、《孙武子兴兵》、《黄花寺》、《西厢记》、《两架山》等。

大弦戏的唱腔音乐属曲牌体,主要由[海里花]、[江头金桂]等五大套曲和[山坡羊]、[步步娇]等散曲组成,此外还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其他民间俗曲小令的音乐,共有各类曲牌四百余支,现已挖掘整理出一百八十余支。大弦戏的伴奏有软场、硬场之分,软场主要乐器包括三弦、锡笛、大笛、横笛、笙等,锡笛是大弦戏独有的乐器,用它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笛、横笛伴奏的则称为粗曲;硬场除一般打击乐器外,还使用四大扇、尖子号及螺号等,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大弦戏唱腔中曲牌更换频繁,音节跳度较大,演员吐口用真嗓,行腔则用假嗓。

大弦戏的脚色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花面脸谱细腻讲究,富于个性。至今大弦戏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传统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拴搐艳段”及“赤膊戏”等,其表演以梅花拳、洪拳为基架,粗犷泼辣、古朴浑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枪上阵,惊险刺激,其中的一些绝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砸瓦”等更是令观众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