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广东编号:Ⅳ-74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海丰县白字戏
白字戏是用广东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初白字戏和潮剧都称白字戏,白字戏名为“海陆丰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后来白字戏一名用来专指海陆丰白字。
白字戏的传统剧目,文戏方面,共有两百多个,其中有些源于明清传奇,但大多数是家庭社会戏剧。全连戏较多,锦出戏较少。按源流和声腔的特点,可分为大锣戏、小锣戏、民歌戏、反线戏、科白戏等五种。白字戏《天门阵》大锣戏主要剧目有:《白鹤寺》、《珍珠记》、《同窗记》(又名《英台连》)、《西厢记》、《书琴缘》、《三元记》(又名《教子连》)、《珍珠衫》、《血掌记》、《芦花记》、《白蛇传》等。
小锣戏有《荔枝记》、《杜十娘》、《金花记》、《王邦进》、《苏六娘》、《周奇苏英》等。
民歌戏有《桃花搭渡》、《闹花灯》、《事久问路》、《补缸》、《打磨》、《骑驴探亲》、《唐二别妻》、《刘二妹割草》等。
反线戏有《李唔直》、《剪月容》、《挽面记》、《金殿配》(又名《审冯旭》)、《南洋案》(又名《双凤夺妻》)、《老少配》、《柴房会》、《张古董借妻》、《审猿猴》、《水鸡记》、《金山案》等。
科白戏有《天门阵》、《双白燕》、《绿牡丹》、《杀四门》、《三齐王》、《女搜宫》等。
白字戏的主要剧目称之为“八大连”:英台连(《同窗记》)、陈三连(《荔镜记》)、高文举连(《珍珠记》)、秦雪梅连(《三元记》)
传统乐队7人,俗称“七张交椅”,乐器包括一对鼓(大鼓、鼓头)、一对吹(头吹、二吹)、一对锣(头锣、二锣)、一副大铙,后文武场乐器都有所增加。白字戏曲白采用海陆丰方言,分生、旦、丑、净、公、婆、贴七个脚色行当,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短打用南派武工,舞台美术简朴,便于流动。白字戏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擅演儿女恋情,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其剧目分小锣戏、大锣戏两大类,小锣戏又分正板小锣戏、反线戏和民歌小调戏三种。小锣戏唱腔活泼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大锣戏音乐庄重典雅,具有高腔音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