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桥风云
15668800000005

第5章 抖空竹

时间:2006年类别:杂技与竞技

地区:北京编号:Ⅵ-4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宣武区

空竹,又叫“风葫芦”,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用竹棍系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就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空竹

空竹,起初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看作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早在19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古代女子玩空竹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道:“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

至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不仅表演传统的车轮式双头空竹,又设计出陀螺式的单头空竹,而且还可以把茶壶盖、小花瓶等器物作为抖弄的道具进行表演。

最使人称奇的是,民国初年在中国北部的天津又出现了一位以酒葫芦为道具的民间艺人田双亮。天津是最早发明制作空竹的地区,所产的“刘海牌”、“寿星牌”空竹驰名国内外。

抖空竹时,姿势可以多种多样,如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名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蚂蚁上树”是将长绳一端系于树梢,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迅速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五六十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将其稳稳接住,令观者惊叹不已。

抖空竹是全身的运动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是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一般玩的空竹约200~300克,也有为了练劲,把空竹做的比较大,从一公斤到几公斤的都有。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的空竹,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抖空竹者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玩者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且协调。而跳跃时,则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跃,心跳可以加速。

抖空竹运动量可随意控制,可视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不必与人争抢冲撞。抖空竹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其抖法多种多样,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抖空竹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只要玩得开心,合理掌握运动量,不但能够达到强身之目的,还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其锻炼效果堪与慢跑、游泳、骑车、划船、爬坡、越野、徒手体操相媲美。

近20年来,随着表演抖空竹演员的更新,他们又创造出不少技巧更全面、形象更优美、文化品位更高的空竹节目。仅以春节玩空竹为主题,就创作出许多不同意境、不同格调的《抖空竹》来。北京杂技团的《玩空竹的小妞妞》再现了北京民间小姑娘玩空竹时爽朗、活泼、顽皮、幽默的生活情景;南京杂技团的《裙钗嬉春·抖空竹》则表现了宫廷少女抖空竹时的幽雅情致;中国杂技团的《抖空竹》则在翻越抛接上争强斗胜;广东杂技团的节目却反映了现代女孩在瑞雪迎春时玩空竹的情愫。一个小小玩具,即使只是在春节娱乐中,也能玩出千姿百态,折射出中国民俗的丰富多彩。

抖空竹,在中华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是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同时空竹又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无论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空竹都可称得上难得之物。

它同武术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发展抖空竹运动,对其他体育项目如武术、体操、跑步等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辅助运动练习,特别是中小学,在体育课上增加抖空竹训练,对青少年的发育也大有裨益。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其存续的文化空间面临萎缩,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