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15669000000044

第44章 嵊州吹打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浙江编号:Ⅱ-42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嵊州市

嵊州吹打来源于庙会文化,与佛教音乐息息相关,以锣、鼓、二胡、京胡、三弦、钹、唢呐、长号等乐器来演奏民间乐曲。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村民社赛”、庙会祭祀活动。逢有婚丧喜庆、丧葬祭祀、迎神会及龙灯舞狮等活动,均结班演奏。

“嵊州吹打”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浙东锣鼓”泛指浙江东部、南部的传统民族民间器乐曲(俗名有叫“鼓吹”的),它与“丝竹乐”不同处主要是在乐队编配中使用唢呐、先锋、号筒等粗吹乐器。浙东的吹打乐历史悠久,宋代《梦梁录》,明代《陶庵梦忆》等书均有记载。

“嵊州吹打”的主要传统曲目有《大辕门》、《妒花》、《绣球》、《十番》、《五场头》等,也是“浙东锣鼓”的代表性曲目。嵊州黄泽镇白泥坎村民间乐社老艺人魏琪园(18851970)根据传统乐曲素材所编创的民间器乐曲《四季组歌》,其中《夏雨》曾获1957年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特别奖,同年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录制唱片,并应邀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奏。

“嵊州吹打”在乐队编配上的特点是使用了组合打击乐器“五小锣,四大锣”。

嵊州民间音乐是越剧音乐的基础,也是越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越剧唱腔及伴奏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嵊州吹打也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浙东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及浙东民俗风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