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15669000000063

第63章 西安鼓乐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陕西编号:Ⅱ-61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

西安鼓乐,也叫陕西鼓乐,是流行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其乐曲在结构上与唐大曲有相近之处,所用的乐谱与唐宋时流行的燕乐半字谱也有承继关系。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追溯其历史渊源,从结构、乐谱、曲名、使用乐器等方面分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资料的分折考察,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

长安鼓乐至今保存着最传统的鼓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现今各长安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传本。有的音符,与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唐乐谱相同。综观整个乐曲名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自唐、宋始,中国音乐许多音乐因素(律、调、曲、词、乐谱、乐器、结构、旋法等)都在这个古老乐种中留下了遗迹残痕,称长安鼓乐为我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西安鼓乐以竹笛为主奏乐器,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是室内乐,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则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击奏乐器,有时还加上云锣。

“坐乐”分“八拍坐乐全套”和“俗派坐乐”两种,前者因在坐乐第一部分“帽”中的头、二、三匣中均用八拍鼓段而得名。后者则在结构用不用花鼓段和别子,在开场锣鼓用大件击奏乐器,气势磅礴,情绪热烈。

“行乐”多用于室外演奏,如街道行进、庙会等场所。分“同乐鼓”(又称“高把子”)和“乱八仙”(又称“单面鼓”)两种形式。“同乐鼓”的乐器有笛、笙、高把鼓、小叫锣、贡锣、铰子、手梆子等,乐曲舒缓典雅。“乱八仙”因用笛、笙、云锣、单面鼓、引锣、铰子、手梆子八种乐器而得名,演奏曲目广泛,包括民间小调和民间器乐曲等,乐曲短小,旋律优美。

西安鼓乐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它特有的复杂曲体和丰富的特性乐汇、旋法及乐器配置形式成为破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谜团的珍贵佐证;它大量的传谱曲目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将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强势文化的侵蚀,原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如民间庙会等正在逐步消亡,其生存土壤正在消失,加之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西安鼓乐濒临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