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中的精彩
15669100000061

第61章 宝庆竹刻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美术

地区:湖南编号:Ⅶ-46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邵阳市

邵阳市地处湖南省的西南部,是湖南省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旧称宝庆府。

邵阳地区,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以来,竹器制作业就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从历史记载中得知,留存的宝庆竹刻艺术品最早的是潘一龙的竹雕笔筒。潘一龙(1563—1645年)字曾炳,别号云山樵子,湖南武岗人,宝庆竹刻创始人之一。从小天资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于竹刻。所刻山水花鸟人物无不刻意,而体现的却是功力现于规矩之中,形神现于规矩之外。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极少。与他同时期的宝庆竹刻艺人还有王嗣乾等,大多都没有作品留存。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流行圆雕和透雕的雕刻技法。

清朝时,由于竹簧竹艺的出现,发展的方向和其他竹艺派别有很大的不同,使以后竹刻工业化也成为一种可能。竹簧雕刻在经过了宝庆竹刻艺人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后,已经能够制造出精美的竹制佳器。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等实物来看,技术水平已经是相当的高超。在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据《宝庆府志》中记载,“惜阴轩”主李昌元,李昌元以制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所做作品常作为贡品入宫中,后被选入宫廷作为专门的竹刻师,侍奉朝廷。在乾隆时,宝庆竹刻进入了全盛期。开始有竹刻制品走出国门,成为了与外交流的礼品选择之一,这也无不体现出宝庆竹刻的艺术特色。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南省邵阳市的曾剑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