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15669200000015

第15章 洛川蹩鼓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陕西编号:Ⅲ-14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洛川县

洛川蹩鼓,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较为普遍。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边击鼓、边蹦跳。

洛川县距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陵不过百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古战场,迄今尚存战国魏长城、秦直道、烽火台等遗址。蹩鼓,就是反映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

洛川蹩鼓表演者一律为男性,均士卒装扮,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道具以鼓为主,间以钹锣。表演起来,大鼓隆隆,钹锣齐鸣,鼓手们东蹦西跳,左冲右扑,如古代士卒拼搏冲杀,给人一种古战场重现眼前的感觉。

蹩鼓的基本动作有单跳、双跳、搓步、拧摆等,“双跳”双脚同时起跳下落,上身后仰,动作粗犷有力;“单跳”稳健潇洒大起大落,身姿灵活自如;“搓步”刚建,“拧摆”柔美。蹩鼓的场图主要有白马分鬃,蝎子拧尾,单骑扑阵,四壁合围等。根据表演方式不同,它又可分为大场鼓、小场鼓和过街鼓,以它独特隽秀、粗犷雄健的舞姿和隆隆鼓声,犹如一支回旋在黄土高原上震天动地的狂欢曲。

蹩鼓的舞蹈风格古朴粗犷,动作奔放有力,给人以刚劲、威武之感。黄章乡塬头村的蹩鼓表演,强调舞者双脚同时起跳,在双起双落的过程中上身略后仰,突出弹跳性和舞者的狂劲;旧县乡洛生队则以单跳为特点,舞者多单脚起跳,强调表演的整体性和统一;永乡阿寺村表演中,强调舞者的拧脚扭腰,即表演时舞者的腰胯随着双脚不停地拧转而左右扭动着,动作稳健、潇洒,当地称其为“文鼓”,也叫“拧鼓子”。

洛川蹩鼓1982年参加延安地区民间歌舞调演获表演一等奖。1983年参加中日合拍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演 出,1984年参加陕西省举办的“世界旅游日”和中日合拍的电影《万里长城》演出。1985年参加省第二届艺术节获特等奖。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在长沙举办的《东方之星》旅游晚会,同年在云南昆明参加了全国民间广场舞蹈调演荣获金奖。1991年参加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获一等奖。1992年参加兰州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鼓舞大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广东“特区之园”民间艺术荟萃演出。1994年参加广东“东方乐园”欢乐节演出,同年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商业性演出。1994年组成黄土雄风表演团代表陕西省参加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1997年春节参加北京龙潭庙会民间艺术大赛荣获二等奖,同时应成都世界乐园邀请进行为期半年的商业性演出。1999年赴省参加“千面锣鼓迎千年”活动及中央电视台《声震大地》文艺晚会的演出活动。

洛川县已于1988 年成立了蹩鼓艺术协会, 会员600多人,表演人数不受限制,少则10多人,多则数百人,广场、舞台、过街演出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