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斯诗圣菲尔多西,我在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中,只有一句话来表达他在伊朗传统文化复兴中的地位。这比起对“波斯诗歌之父”鲁达基来,确实分量少了点。不但如此,对有他的代表作《列王传》(又译为《王书》)和有关他的情况,也写得不够。这自然是限于这套多卷本的体例限制,只能用最概括的65个字来表达。
《列王传》的文本,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光环,而人们的缺撼是对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关于诗人与诗作,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再版中加以反映。
①关于他在世界诗史中的地位:西方学术界中有人把菲尔多西评为“世界五大诗人”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和哥德相提并论。姑且不论其准确与否,但《列王传》实际上是一部从神话传说中的凯尤马尔斯到历史上萨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侯的伊朗史诗。其跨度从远古一直到七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占领伊朗时期,堪称长篇史诗,此史诗共写历代五十位帝王的业绩。有人将《列王传》,译为《王书》,堪称得体。
②关于他的生卒年代:《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取940——1020年之说,实际上生卒年代并无确切记载。学者们曾据《四谭》等书分析,结论把诗人的生年定为公元932——934年之间。伊朗政府取934年说,因而在1934年于德黑兰举行了盛大的1000年诞辰庆典。当今的伊朗作家萨义德·纳非亚据现有《列王记》版本,认为诗人诞辰应在940——941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我国的《辞海》诗人条中写道:“菲尔多西(941——1020)”。
③关于诗人的名字:菲尔多西被认为是笔名,因为诗人的真实姓名,没有资料明确证实。
④关于他的出生地:12世纪的《四谭》作者尼查米·阿鲁迪认为,菲尔多西生于多斯,而且说在诗人逝世百年后,他访问过多斯,有切身体验可证。
⑤关于他的家庭:《列王记》中的诗句中可以肯定菲尔多西的一个儿子37岁死去,诗人时年65年。这首诗中他也谈到自己老年:“六十五个寒暑已经逝去/犹如春风吹过荒漠,我依然贫困和辛劳/第二年,我像痴呆的老汉/拄着拐杖,我的双手已不听使唤/……”老年丧子的不幸,跃然纸上。
⑥关于他献《列王传》于马赫默德素丹的传说:民间关于他的传说,真真假假,其中有一个却引起海涅的注意。这个传说说,素丹原答应《列王记》写成即付金币,后却代之以银币。诗人为此写诗讽刺,并从京城伽尼色出逃。素丹后来悔悟,按原许诺将金币给诗人送去,当满载礼物的骆驼队走进多斯的拉赞城门时,另一个城门鲁巴德尔,却是护送诗人灵柩出殡的行列。海涅在《致诗人菲尔多西》中是这样写这种戏剧性的场面:“可是,就在同一个时辰/在多斯城另一端——东门/一支执绋的队伍向城外绕行/把菲尔多西遗体送往墓茔/……”。
⑦关于⑥的传说,许多史书中均有说法。我因加兹尼王国(963——1186)定都于阿富汗,于是在《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中也记载了这个事件。其中写了《列王传》史诗11年写成、酬金为6万金币和诗人女儿拒收此礼。又在《阿富汗史》第90、92页谈到诗人及诗作。可弥补此憾,应细读诗作文本,写有体会之补缺才是。
⑧关于文本和事迹:我以为文本是认识作家之本,是认识诗人心灵之源。时间会抹掉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抹不掉菲尔多西《列王传》本身。这部耗时30年的6万行史诗,不仅用生动的波斯语叙述了神话中的波斯英雄人物和波斯各民族奋斗的故事,而且将印度古代神话《克利莱和迪木乃》用波斯文复述出来,使之流行于中亚。这是一部文明交往的诗史。人们可以为诗人生平知之甚少而遗憾,人们也可以歌颂建都于阿富汗的加兹尼王朝是伊朗的帝国理想,但这位被认为“伟大的国王”的马赫默德素丹形象,比之菲尔多西又算了什么!诗人的身世可以用他的诗来体现,《列王传》的诗的光环历久弥新,愈加光耀于千年之后而不朽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