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15671000000020

第20章 外科常见病的刮痧术(2)

取穴:肩井、臂脯、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合谷、尺泽、少海。配穴:寒湿凝滞配风池、中府;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三阴交。

操作: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症加刮配穴。寒湿凝滞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肝肾不足型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分2组:一为臂脯、肘谬、天井、尺泽、手三里、合谷;二为曲泽、小海、少海、后溪。

操作:第l组先刮上肢臂脯、肘醪、手三里、天井,再刮手背部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第2组先刮上肢曲泽、少海、小海,再刮手背部后溪。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患肢旋转、用力及腕关节屈伸运动。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活动不当所致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也称“闪腰”,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因素引起。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本病发生突然,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严重者在受伤时腰部有撕裂感和响声。伤后腰部立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当即不能活动,疼痛呈持续性。也有的当时并无明显的疼痛,可以继续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出现腰部疼痛。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挺直,行走不利,俯、仰、扭转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可使疼痛加剧,严重者卧床不起。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立时用双手撑着椅子,可以减轻疼痛。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病变局部。

操作:采用留罐法,在病变局部以闪火法或投火法广泛拔罐,每日1次,一般3次可治愈。

治法二

取穴:大肠俞、血海、委中、阿是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腰骶关节处、髂后上棘处(双侧)。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所选部位,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3次即可治愈。

治法四

取穴:健侧养老穴,损伤局部。

操作:采用针后加火罐法,在穴位处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然后在损伤局部用闪火法拔罐2~3枚,留罐30分钟,取罐后在患部用手掌面由轻——重——轻按摩数分钟。

治法五

取穴:压痛点。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后,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皮肤针叩打至渗血,再拔火罐,留罐10分钟。

治法六

取穴:委中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使其出血,迅速拔罐,留罐10分钟,出血约5毫升。此法治疗腰扭伤效果较好,一般一次治愈。

治法七

取穴:委中、肾俞、阿是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

治法八

取穴:疼痛部位的压痛点或典型的瘀滞点。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罐2~5次,每次留罐15~20分钟,直到不出瘀血为止。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腰俞、大肠俞、委中;二为委阳、阳陵泉、昆仑。并随症配穴:气滞配气海、大溪、腰阳关;血瘀配膈俞、血海、悬钟。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治法二

取穴: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谬、夹脊。

操作:先刮面部水沟穴,再刮腰背部的夹脊、阿是穴、膈俞、次谬,最后刮下肢部的委中(再放痧)、阳陵泉。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注意事项

发病后应卧床休息,使用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避免风寒。可配合使用针灸、理疗等方法,疼痛减轻后可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肌劳损

慢性腰痛(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常由于工作姿势不良,过度弯腰或急性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反复损伤,或冒雨受寒,受湿,以及先天畸形等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痛,时轻时重,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部分患者伴有脊柱侧弯、腰肌痉挛,下肢可出现牵涉痛等症。

本病归属于中医医学的“腰痛”、“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所以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感受风、寒、湿邪,亦可引起腰痛。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膈俞、委中、次谬、三阴交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瘀血型,表现为腰部刺痛,位置固定,转侧不利,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二

取穴:肾俞、次谬、关元俞、腰阳关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在穴位处拔罐,留罐10~15分钟;也可采用闪罐法,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为止。本法适用于肝肾亏虚型,表现为腰部酸痛,绵绵不止,喜按喜揉,腰膝无力,劳累时加重,神疲乏力,舌苔薄白。

治法三

取穴:肾俞、腰阳关、阿是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寒湿型,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活动不利,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腻。

治法四

取穴:肾俞、腰阳关、委中、大肠俞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治法五

取穴:肾俞、气海、三阴交、阿是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肝肾亏虚型,表现为腰部酸痛,绵绵不止,喜按喜揉,腰膝无力,劳累时加重,神疲乏力,舌苔薄白。

治法六

取穴:腰背患处脊正中督脉循行部位及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另可加用常见压痛点:腰部12肋骨下缘、腰椎各横突棘突、第一骶椎骶中嵴、髂后上棘内缘的髂嵴等。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治疗部位涂抹外用活血通络止痛擦剂(如红花油、克痛王搽剂、自制外用搽剂等),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吸拔在背部,手握罐底,稍倾斜,在治疗部位皮肤表面沿督脉、膀胱经循行上下、左右,反复来回推动数次,至皮肤出现潮红或紫红瘀斑,治疗5~10分钟,推罐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常见压痛点另行拔罐,不推罐。

治法七

取穴:阿是穴。

操作:采用药罐法,取麻黄、艾叶、木瓜、川椒、秦艽、透骨草各10克,煎煮取汁适量,涂抹在疼痛部位,然后加拔火罐,留罐20分钟,隔日1次。本法适用于寒湿型,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活动不利,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腻。

治法八

取穴:委中、阿是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重叩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叩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本法适用于瘀血型,表现为腰部刺痛,位置固定,转侧不利,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九

取穴:腰背部沉重点、压痛点。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最好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患者取俯卧位,上肢、背、腰部肌肉放松,寻找沉重点、压痛点,一般选2处沉重点。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七星梅花针在沉重点、疼痛点处及周围均匀叩刺,力量适中,以皮肤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大口径玻璃罐吸拔在叩刺部位,留罐15分钟,每次拔出皮肤渗出液、血液以5~10毫升为宜,起罐后在背部拔罐处热敷10分钟。每周1次,一般患者1次痊愈,重者2~3次痊愈。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肾俞、大肠俞、八谬、秩边、委中、承山、足三里。

操作:先刮腰骶部肾俞、大肠俞、八谬、秩边,再刮下肢部委中、承山、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注意事项

刮治时可局部与远端相结合。若与针灸、推拿、外敷等方法相配合,效果更好。患者应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加强腰背肌的锻炼,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可散步),减少房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位于其中的髓核向外脱出,压迫邻近的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的综合征。绝大多数好发于第4至第5腰椎和第5腰椎至第1骶椎之间。本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腰痛,多数为突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站、走、弯腰、举物、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均可使疼痛加剧,而屈髋屈膝可使疼痛减轻。病情轻者可仅有腰部酸胀或麻木不适。检查多有程度不等的脊柱侧弯和腰部功能活动受限,患侧椎旁可找到压痛点。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膈俞、大肠俞、委中、血海、承山、三阴交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肾俞、委中、大肠俞、阳陵泉、昆仑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穴。

操作:采用药罐法,取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生乌头、川芎、牛膝、当归、白芍、桂枝各6克,加水煎煮至适当浓度后,将竹罐放入药液中煮15分钟,取出后甩干药液,用毛巾擦干罐口,扣在穴位上,并加压至竹罐吸住皮肤。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四

取穴:第2至第5胸椎夹脊穴、腰骶部、疼痛部经脉循行周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使皮肤潮红、微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在叩刺部位,留罐10分钟,如果能拔出少量黑色瘀血,则疗效更好。起罐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止感染。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五

取穴:命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至渗出血滴,然后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钟,以吸拔出3~5毫升血液为宜。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六

取穴:阿是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

配穴:腰部两侧骶棘肌和患病下肢的明显压痛点。

操作:每次取主穴和1~2个配穴,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叩刺至皮肤出血,然后拔火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擦净血迹,每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七

取穴:腰腿部。

操作:采用拔罐加热敷法,在腰部涂适量液体石腊,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腰部皮肤上,沿着腰部皮肤纹理走向来回走罐及与脊柱相平方向上下走罐,至皮肤显暗红色或者皮下出现小结节。在皮下出现小结节处或肤色明显改变处、腰腿部痛点处行闪罐,然后留罐8分钟,起罐后擦净液体石腊。每4日1次,8次为1个疗程。取米糠、食盐、糯米各500克,艾叶100克,独活、防风、杜仲、牛膝、白芍、川芎、桃仁各9克,秦艽30克,桑寄生18克,当归、川断、威灵仙各15克,红花6克,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中,用中高火加热15分钟,垫上布置放于腰腿部热敷,以温热为度,每日1次,每周1剂。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正中线),臀前、后、内、外侧区,膝弯区,小腿内侧区,足背区。

操作: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手法力度中等,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正中线及臀前、后、内、外侧区,然后刮膝弯区,小腿内侧区及足背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二为命门、腰阳关、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承山。

操作:第1组先刮腰部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再刮下肢部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注意事项

刮痧治疗对改善本病症状有一定作用。对症状严重者须结合牵引、理疗手术等综合方法治疗,患者应卧硬板床,保护腰部免受风寒等外邪,避免急或强的扭腰活动。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系一种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外侧)内的疼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主要是间质炎,多因肌炎及纤维组织炎在感染时受冷而诱发;继发性是由于椎间盘脱出、腰骶骨质增生等,使坐骨神经通路受累所致。患者多为成人,常为一侧受害,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国窝、小腿外侧和足背部外侧扩散,在持续性钝痛的基础上有发作性加剧,根性坐骨神经痛常从腰部开始向下放射。

本病归属于中医医学的“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之邪浸入足少阳经脉,致使该经气血阻滞所致。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①压痛点。②气海俞、环跳、殷门穴。③关元俞、秩边、居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