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15671000000019

第19章 外科常见病的刮痧术(1)

落枕

落枕是颈部软组织损伤,俗称“错枕”或“失枕”。本病多因睡眠时体位不正,枕头过高,劳累,颈部突然扭转或感受外邪而发病。

颈项和肩胛冈周围、上背部疼痛,以一侧疼痛者多见。头向一侧歪斜,颈项有板紧、牵拉感,伸屈旋转受限,严重者颈项不能活动,可伴有头痛、头胀、失眠、情绪烦躁等症状。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阿是穴、肩中俞、肩外俞、大椎穴。

配穴:肩井、风池、风府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肩部,在所选的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瘀血为止,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肩井、曲池、风池、悬钟、阿是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风寒型,表现为颈项疼痛,肌肉痉挛,遇寒加重,得温则舒,舌淡,苔薄白。

治法三

取穴:大椎、肩外俞、风门穴。

操作:每次选用1~2个穴位,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在穴位处拔罐,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头部做旋转运动,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风寒型,表现为颈项疼痛,肌肉痉挛,遇寒加重,得温则舒,舌淡,苔薄白。

治法四

取穴:肩井、后溪、阿是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瘀血型,表现为颈项疼痛,活动受限,痛处固定,并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臂部扩散。

治法五

取穴:肩外俞、大椎、风门、身柱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20分钟,每日1~2次。

治法六

取穴:疼痛局部。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背部,在颈部疼痛部位涂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疼痛部位,然后沿着肌肉的走行,在颈部来回推拉火罐,至疼痛部位皮肤出现瘀血为止。

治法七

取穴:疼痛局部。

操作:采用药罐法,取麻黄、防风、木瓜、川椒、秦艽、穿山甲、乳香、没药、当归各30克,用纱布包好,放在锅里,加水3000毫升,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至药性煎出。将竹罐放入药中,煮3~5分钟,用镊子夹出,甩去药液,立即用毛巾捂住罐口,擦去罐口的药液,降低罐口的温度,然后趁热立即将竹罐扣于所选穴位,按压1分钟,至竹罐完全吸附在皮肤上,留罐10~20分钟,至皮肤出现瘀血现象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治法八

取穴:疼痛局部。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中等强度叩打,使皮肤发红并微出血,然后拔火罐,留罐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瘀血型,表现为颈项疼痛,活动受限,痛处固定,并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臂部扩散。

治法九

取穴:大椎、落枕、阿是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大椎、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然后拔罐,留罐10分钟,落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指按,让患者转头活动。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风寒型,表现为颈项疼痛,肌肉痉挛,遇寒加重,得温则舒,舌淡,苔薄白。

治法十

取穴:疼痛局部、风池、肩井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配合艾条温和灸法,先用掌根在患者压痛明显处用力揉按片刻,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压痛处3~5针,使之出血3~5毫升,擦净血迹后再拔火罐.留罐10~20分钟。留罐期间用刺络法点刺风池、肩井穴,起罐后,点燃艾条,对准疼痛部位进行熏灸。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大椎、大杼、膏盲俞、神堂。配穴:阿是穴、风池、后溪、落枕穴、绝骨、肩井、缺盆。

操作: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加刮配穴。刮后饮热开水250毫升,通身汗出。

治法二

取穴:风池、大椎、肩井、悬钟、外关。配穴:肌肉扭伤配后溪、阿是穴;感受风寒配曲池、合谷、阿是穴。

操作: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分2组:一为颈百劳、阿是穴、后溪、悬钟;二为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

操作:先刮颈部颈百劳、阿是穴,再刮手掌后溪,最后刮下肢悬钟穴。用泻法,悬钟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第2组先刮肩颈部大椎、天柱、肩外俞,再刮上肢后溪、列缺,然后刮下肢悬钟。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治法四

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外关、合谷、液门、光明、悬钟。

操作:先刮颈部风池、风府,再刮肩背部肩井、天宗,然后刮上肢部外关、合谷、液门,最后刮下肢部光明、悬钟。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注意事项

本病预后良好,病程较长时,经几次治疗后亦可收到良好效果。平素应注意枕头高低及睡眠的姿势,颈项部须注意保暖。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组复杂的症侯群。多因风寒、外伤、劳损(反复落枕、姿势不良)等因素所致。临床发病缓慢,轻重不一。起初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项强直;若压迫神经根可见颈肩痛、颈枕痛,压迫第五颈椎以下者,可出现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手中所持之物经常不自主地坠落地面;若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常有眩晕、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诱发并加重;若脊髓受压者,可有四肢麻木、酸软无力、颈部发颤、肩臂发抖,严重者活动不便;若压迫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沉、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肤发凉,个别患者可有听、视异常。临床上多为混合症状。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医学的“骨痹”、“肩颈痛”等症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脏腑不足,风寒外袭,劳倦损伤,使气血凝滞,筋骨不利而致。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颈夹脊。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病变颈椎两侧进行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待局部皮肤出现小血滴后,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钟,以吸出3~5毫升血液为宜,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①组大椎、肩中俞、肩外俞穴;②组大杼、肩井、肩髁穴。

操作:每次选1组穴位,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发红并有少量出血点,然后在叩刺部位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以拔出少量瘀血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三

取穴:以督脉、手足太阳、手足少阳经为主,路线分主线和配线,主线有风府——身柱、风池——肩井,配线有天柱——膈俞、大椎——巨骨、肩中俞——膈俞。

操作:采用先经络刮痧后刺络拔罐法,经络刮痧采用水牛角制成的长方形刮痧板,介质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刮痧油,刮拭经络一般主线为必刮线,再根据酸痛所在部位选取相应的配线。

操作时先在所刮部位涂少许刮痧油,然后用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角,由上而下,先主线后配线,先中线后旁线,刮拭力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先轻后重,缓缓而行,刮至皮肤明显见痧,即皮肤出现红色粒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疱即可。酸痛处及风池、百劳、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天宗等可重点刮拭;从痧斑中寻找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或血疱,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破皮肤,每次3~5个,然后用闪火法在其上拔罐,留罐10分钟,可有瘀血拔出,每隔5~7日1次,也可待痧退后再治疗。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风池、天柱、肩井、大杼、天宗及肩背部,膈俞、肾俞、曲池、列缺、合谷。

操作:依次在上述穴位皮区进行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手法力度中等。

治法二

取穴:分2组:一为阿是穴(在病变椎体周围寻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区);二为颈卜,及其两侧(含大椎穴)和肩井。虚症配肾俞。

操作:先刮第l组穴,重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再刮第2组穴,手法力度中等。虚症加刮配穴(轻刮)。每隔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避免感受风寒,枕头高低应适中。在刮痧的同时,如配合推拿、按摩效果会更好。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一种常见病,又称冻结肩、肩凝症或五十肩。本病可由外伤、慢性劳损、受凉、较长时间不活动等因素引发,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起病缓慢,多数无外伤史,病程较长,表现为肩部疼痛,可放射到颈部、前臂和手,可引起肌肉痉挛,晚间疼痛加重,常半夜痛醒,穿脱上衣时疼痛加剧,严重者甚至不能洗脸、梳头,肌肉无力,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后伸等动作。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肩外俞、肩髁、膳俞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肩在上),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①组肩髁、天宗、曲池、大杼穴;②组肩井、肩贞、外关、臂臑穴。

操作:每次选用1组穴位,2组交替使用,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病变局部。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坐位,局部涂凡士林或其他润滑油,以肩峰端为中心,拔罐后,向四周作环形推动,要求缓慢,不用蛮力,以局部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

治法四

取穴:疼痛最明显点。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迅速刺入穴位及其周围有瘀血现象的静脉血管,深度为0.1~0.3厘米,随即迅速退出,使血液流出,出血量以10~20毫升为佳,血止后拔罐,留罐5分钟,每15~20日1次,约需1~3次。

治法五

取穴:患侧肩髁、肩贞、臑俞、天宗、曲垣、肩外俞穴。

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每穴迅速点刺3~5下,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以出血5~8毫升为宜,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

治法六

取穴:点刺穴位取肩前、肩龋、大椎穴;拔罐穴位取肩井、肩龋、天宗、肩贞、天泉、大椎穴。

操作:采用点刺加拔罐法,点刺穴位交替选用,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将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2~3分,随即退针使其出血,如血流不畅,可在针孔周围挤压使其出少量血,用消毒棉球擦净;拔罐穴位用闪火法拔罐且可走罐治疗,每次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脊柱两侧,肩上区,颈椎两侧,肩关节区,肩胛区,肩胛冈区,胸锁骨上下区,臂前、后侧区,肘弯区。

操作:先在脊柱两侧(自颈椎至胸椎)轻刮3行,肩上区1行。再重点刮颈椎两侧(5行)、肩关节区(可用梅花针重叩刺)、肩胛区,重刮(由轻到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冈区,胸锁骨上下区,臂前、后侧区及肘弯区(诱导)。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大椎、肺俞、膏肓俞、神堂。配穴:阿是穴、风池、肩髁、肩前、肩贞、肩谬。

操作:先用泻法刮主穴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7天后再刮主穴和配穴,后再用补法刮配穴,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

刮痧是治疗肩周炎的较好方法之一。若配合推拿、针灸其疗效更好。应积极进行肩部的功能锻炼,注意肩部保暖以防风寒,避免过度疲劳。

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是一种肋软骨非化脓性炎症。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肋软骨隆起、隐痛或刺痛,劳累后加重。本病病因不明,但发病往往与外伤、突然过力劳作、胸部慢性震动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

本病归属于中医医学的“胸痛”、“胸痹”、“肋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挫闪挫击,外伤筋骨,或风寒袭络,情志不畅,气血及前胸。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肝俞、膈俞、神藏、紫宫、阿是穴(均取患侧)。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玻璃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肋疼痛,局部肿胀隆起,拒按,伴有胸闷,性情急躁,抑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二

取穴:紫宫、神藏或中、风门穴(均取患侧)。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玻璃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风寒外束型,表现为肋软骨处肿痛,位置固定,遇寒加剧,得热则减,舌苔薄白。

治法三

取穴:璇玑、华盖、天枢、膻中、支沟、复溜、病变局部。

操作:病变局部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在病变局部中心及其上下左右各刺1针,拔火罐或抽气罐,出血3~5毫升,留罐10分钟左右;其他穴位采用针刺后闪罐,至局部潮红为止。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肋疼痛,局部肿胀隆起、拒按,伴有胸闷,性情急躁、抑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风门、膈俞、肝俞;二为中府或中、神藏、紫宫、膻中、内关及前胸穴。并随症配穴:风寒外袭配风池、曲池、尺泽、后溪;气血凝滞配章门、气海、血海。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刮配穴。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注意事项

本病的发生与情志有关,因此精神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患病后应忌食肥甘辛辣滋腻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平素应加强锻冻,增强体质。

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滑囊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于某些工作需反复屈伸肘关节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引起桡侧腕伸肌肌腱附着点损伤,致使肘关节之桡背部疼痛,表现患肢乏力,持物受限,夜痛较甚,疼痛局限于肱骨外上髁之背侧。

中医认为,本病属肘痹。其因肘部强力屈扭、震荡使经气损伤、气滞血淤所致,可因损伤后受寒而发作。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压痛点。

操作:选准压痛点,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半分至1分,随即退出,以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小号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吸拔出血2毫升,每3~5日1次,一般治疗3次。

治法二

取穴:曲池、手三里、肘尖(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屈肘将手置于胸前暴露患部,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先用毫针刺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刺激,使针感向四周放散。起针后在患处用皮肤针轻轻叩打,以皮肤微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叩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治法三

取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

操作:在肱骨外上髁上方压痛点处,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其痛点及周围皮肤(直径2~3厘米)上下反复叩刺,直至局部皮肤出血及点状渗血。随之取直径2.5~4厘米抽气罐置于被叩打部位皮肤,以抽气球反复抽出罐内空气,使罐紧紧吸附于皮肤上,留罐约10分钟,留罐期间间断抽吸罐内残气2次。起罐后用于棉球擦净污血。取乌虫散(川乌、土鳖虫各5克,乳香、没药各10克,血竭5克,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贴患处,以7厘米×10厘米大小麝香壮骨膏固定(其他关节镇痛膏亦可),再用艾条在敷贴处悬灸10分钟。间隔4~5日重复上述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