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15671000000027

第27章 妇科神经系统常见病的刮痧术(3)

操作:采用留罐法,对穴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火罐吸拔在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三

取穴:中脘、足三里、阴陵泉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中虚湿盛型,表现为呕恶,吐清水痰涎,食少,胸闷,倦怠乏力,口淡乏味,舌淡苔白腻。

治法四

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至三焦俞。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穴位处涂抹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罐吸拔在肝俞穴处,沿膀胱经向下推拉火罐至三焦俞处,循环往复,走罐10~15分钟,起罐后擦干皮肤上的油迹,以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佳。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脾俞、胃俞、足三里、太冲;二为中脘、内关。并随症配穴:中虚湿盛配阴陵泉、丰隆;肝郁气滞配膻中、内关和太冲;胃热积甚配内关、内庭、中脘。

操作: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刮配穴。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而肝郁气滞配穴中的太冲,以针点刺之。

治法二

取穴:三焦俞、内关。

操作:依上穴位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中病即止。

治法三

取穴:分3组:一为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膻中;二为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三为足三里、中脘、阴陵泉、丰隆、内关。

操作:第l组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最后刮足背部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第2组先刮腹部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足部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第3组先刮腹部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至丰隆。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对于呕吐严重、出现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现象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要保持乐观心态,消除紧张情绪。本病患者应注意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少食多餐,尽量少吃生冷油腻的食品。

产后缺乳

妇女产后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喂哺婴儿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现代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与乳腺发育不良,或分娩出血过多,或授乳方法不正确,或过度疲劳,或恐惧、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有关。

本病属中医医学的“缺乳”、“乳汁不行”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不能化生乳汁,或肝郁气滞,经脉湿滞不通而致。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膻中、乳根穴。

配穴:气血虚弱者(表现为产后乳汁不足或无乳,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恶露量多,舌淡,苔白)加足三里穴;肝郁气滞者(表现为产后乳汁不足或无乳,乳房胀痛,胸肋胀满,精神抑郁,食欲减退,舌暗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加内关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膻中、中脘、关元、肝俞、肾俞穴。

操作:膻中穴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20分钟;其余穴位采用走罐法,在穴位处涂抹适量的润滑油,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旋转走罐20次。本法适用于气血虚弱型,表现为产后乳汁不足或无乳,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恶露量多,舌淡,苔白。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3组:一为肝俞、脾俞;二为天溪、膻中、乳根;三为气海、关元、曲骨。并随症配穴:气虚血弱配足三里和少泽穴;肝郁气滞配内关、太冲和少泽穴。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再随症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少泽穴均以针点刺之(不刮)。

治法二

取穴:分2组:一为少泽、足三里、膻中、乳根、脾俞;二为少泽、内关、太冲、乳根、膻中、期门。

操作:第1组先刮背部脾俞,再刮胸部膻中、乳根,然后刮前臂内关、少泽,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第2组先刮胸部膻中、乳根,再刮肋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及手部少泽,最后刮足背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加强营养,可多吃猪蹄、鲫鱼汤等食品。哺乳方法应该正确,应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哺乳方式。治疗的同时,让婴儿多吮吸乳头,可以帮助乳汁分泌。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乳腺炎

乳腺炎是乳腺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其发展过程分三期,一期为郁乳期:乳房肿胀触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或见恶寒发热、骨关节酸痛、胸闷、呕吐等。二期为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硬结明显,继而皮肤发红,有持续疼痛,体温高而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三期为溃脓期:破溃出脓后,一般体温会降至正常,肿痛消减,逐渐愈合。若溃脓后引流不畅,肿痛不减,发热不退,此时脓液可能波及其他腺叶。由于乳汁排除不畅,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不思饮食、腋下淋巴结肿痛,治疗不及时即形成脓肿,触之有波动感。此时须去医院处置,刮痧疗法主要用于早期乳腺炎。

本病中医又称“乳痛”、“奶疮”。其病因、病机因胃经积热,肝气郁结,外邪火毒侵入乳房,使脉络阻塞,排乳不畅,火毒与积乳互凝结肿所致。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膻中穴。

操作:患者仰卧位,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点刺数次,取小号火罐用闪火法吸拔膻中穴处,令其出血5~15毫升。对初起者消散较快,每日1次,一般3次即可。

治法二

取穴:主穴:阿是穴(背部与乳头相对处),配穴:内关。

操作:患者取俯伏位,消毒穴位皮肤后,用1~1.5寸毫针刺入阿是穴,行捻转手法,有麻胀感后继续行以上手法3~5分钟后,快速出针,然后迅速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针孔上,针孔可见血珠溢出,留罐30分钟左右。拔罐后针刺内关穴,快速刺入,得气后留针15分钟。

乳痈初起红肿无结块者,治疗1~2次可消肿;红肿有结块、排乳不畅,严重者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须配合中西药治疗。

治法三

取穴:乳房四周、天宗穴。

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乳房,取中、小罐于乳周施行温水罐法,呈环形密排罐,天宗穴采用毫针罐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膺窗、乳根、肩井、曲泽、上巨虚、太冲、膻中。

操作: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再用补法刮配穴。

治法二

取穴:肝俞、脾俞、胃俞、乳根、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曲池、足三里、行间。

操作: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部膻中,乳根及肋部期门,然后刮中脘、天枢,刮上肢曲池,最后刮下肢部足三里、行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注意事项

保持乳房清洁,特别是乳头卫生。哺乳时避免当风露乳,哺乳后应轻揉乳房,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不让婴儿有含乳头入睡的习惯,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断乳时,应通过逐渐减少哺乳时间的过程而完成。

不孕症

婚后夫妻同居2年以上,配偶健康,未避孕而未能怀孕者;或曾生育或流产间隔2年以上;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性生活正常,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中极、气穴、三阴交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表现为婚后不孕,月经先后不定,经行不畅,经量少,经色暗,有血块,经期腹痛,经前乳房腹痛,胸闷,精神抑郁,喜欢叹气,烦躁易怒,舌暗红,苔薄白。

治法二

取穴:肾俞、子宫、关元、三阴交穴。

(1)排卵前2~3日或排卵后数小时夫妻进行性生活才可受孕,既要配合治疗,也要把握合适的受孕时机。

(2)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态,消除顾虑。

(3)注意饮食,加强营养,少吃生冷、肥腻、辛辣之物。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肾虚型,肾阳虚者表现为月经延后,经量少,经色淡,带下清稀,面色晦暗,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小腹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肾阴虚者表现为月经先期,经量少,经色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治法三

取穴:三阴交、中极、阳陵泉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痰湿阻滞型,表现为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延后、稀发或闭经,带下量多,形体肥胖,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胸闷,舌淡胖,苔白腻。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关元、中极、三刚交、神阙、阳陵泉、肾俞、关元俞。

操作: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脾俞、肾俞、三阴交。并随症配穴:肾精虚损配关元、气穴、子宫、足三里;肝郁气滞配中极、四满、太冲;痰湿阻滞配中极、气冲、丰隆、阴陵泉。

操作: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随证加刮配穴。肾精虚损型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局限;肝郁气滞、痰湿阻滞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其中太冲穴刮后并以针点刺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态,消除顾虑,注意饮食,加强营养,少吃生冷、肥腻、辛辣之物。排卵前2~3日或排卵后数小时夫妻进行性生活才可受孕,既要配合治疗,也要把握合适的受孕时机。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使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初起多有月经不规则,以后完全停经,患者自觉头晕耳鸣,潮热出汗,烦躁易怒。

精神疲倦,心悸失眠,血压波动,乳腺萎缩,皮肤感觉异常,甚至情志失常等。有的还会出现尿频、尿急、食欲不振,可延续2~3年之久。

中医认为,本病乃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其濡养所致。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肾俞、心俞、足三里、三阴交穴。

配穴:肾阳虚者加脾俞、气海俞穴;肾阴虚者加肝俞、血海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对穴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火罐吸拔在所选穴位上,留罐10~20分钟,注意不要压力过大,以免皮肤起泡引起感染。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肺俞、肾俞、关元、京门穴。

操作:肺俞至肾俞穴采用走罐法,在背部涂抹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肺俞穴上,推至肾俞穴,来回走罐20次,直到皮肤变红为止;关元、京门穴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20分钟。隔日1次。本法适用于肾阴虚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减少,甚至干涩,性欲减退,潮热自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便结,多愁善感,烦躁易怒,舌红少苔。

治法三

取穴:腰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显露腰背部,涂抹上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火罐吸拔在腰部,然后沿着膀胱经和督脉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油迹,一般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及患者主诉症状的某些部位或异常反应区,下腹部及膝弯区。

操作: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在腰骶椎及其两侧重刮5行,及患者主诉症状(或异常反应点)的某些部位,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部及膝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分3组:一为风池、心俞、脾俞、肾俞、次谬、合谷;二为中脘、气海、关元;三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

操作:先刮第l组穴,再刮第3组穴,均至出现潮红或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胆俞、肾俞。

操作: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配穴。每日1次,再用补法刮拭配穴。

注意事项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患者平时应注意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少吃盐,尽量不吸烟,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