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15671000000031

第31章 五官科常见病的拔罐法(1)

近视

近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视远物不清,而视近物清晰。还可伴有眼胀、头痛、视力疲劳等症状。在青少年时期,除部分有遗传因素外,大部分与灯光照明不足,看书写字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乃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五脏之精气不能上达于目所致。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肝俞、肾俞、风池、太阳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心俞、膈俞、攒竹、太阳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太阳、风池、印堂、肝俞、肾俞、心俞、胃俞、胆俞穴。

操作:太阳、风池、印堂穴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小号玻璃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再在背部膀胱经走罐5分钟,然后将中号玻璃火罐吸拔在上述背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风池、膏肓、肝俞、肾俞、合谷、光明、三阴交;二为攒竹、睛明、瞳子谬、承泣、阳白、鱼腰。

操作:先刮第1组穴,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肝俞、肾俞、合谷、攒竹、睛明、瞳子谬、承泣、风池、光明。

操作:先点按面部攒竹、睛明、瞳子谬、承泣,再刮头后部风池,然后刮背部肝俞、肾俞,最后刮下肢外侧光明。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躺着看书,不要走在路上或在摇晃的车上看书报,不在强烈的日光下或室内光不足时长时间看书、写字,不应过近或长时间看电视。经常望远是预防近视的好办法。

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球内压增高的疾病。有原发、继发、先天性之分,为眼科常见病,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头痛,目朋缩,视力减退,视物虹彩,头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睫状充血,角膜混浊,长期不愈,最后导致失明。

本病中医称为“青盲”,其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精血耗损,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涵养,或心荣亏损,神气虚耗,以致神充耗散,视力缓降。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胃俞穴。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涂抹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大号玻璃罐吸拔在背部,沿膀胱经走罐,重点在上述穴位处旋转走罐,约5~10分钟,然后将罐留在上述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治疗5个月。

治法二

取穴:大椎穴。

操作:采用针刺后刺络拔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先用泻法针刺大椎穴,不留针,出针后用梅花针叩刺大椎穴,至皮肤潮红或轻微渗血为度,叩刺范围约3×3厘米,然后在叩击部位拔火罐,留罐5~15分钟,起罐后擦去污血并作表面消毒。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3组:一为风池、肝俞、胆俞;二为三阴交、太溪、太冲;三为攒竹、瞳子谬、四白、合谷。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分2组:一为大椎、心俞、肝俞、足三里、内关;二为身柱、风门、胆俞、三阴交、合谷。

操作:每次取1组,交替使用。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刮后拔罐及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三

取穴:睛明、攒竹、瞳子谬、阳白、四白、太阳、风池、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

操作:先点按头面部睛明、攒竹、瞳子谬、阳白、四白、太阳,头刮后部风池,再刮上肢外关、合谷、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隔日1次。

注意事项

急性青光眼容易致盲,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本病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忧郁、暴怒等不良情绪。不要用眼过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读书看报。保持睡眠充足,适当锻炼,远离烟酒。

白内障

白内障是常见的老年眼病,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疾之一。它是由代谢或其他原因而引起晶状体部分或仓部混浊,致使视力障碍,称其为白内障。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有眼前黑影、随眼球运动而移动,亦可出现复视。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大椎穴及后颈部、眼周部。

操作:患者取适当体位,常规消毒颈背、眼周皮肤后,用梅花针叩刺所选部位,然后取大小适宜火罐,以闪火法将罐吸拔治疗部位,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二

取穴:第六、七颈椎棘突处和第一胸椎棘突处,此3处与其周围约0.5厘米处的6个点作为挑治部位,每7个点构成1个梅花形。

操作:患者取坐位,头略低。暴露局部皮肤后选定挑刺部位(最初3次分别在第六、七颈椎、第一胸椎棘突处挑,4~12次分别在棘突周围左右上下相对称的2个点挑治)。常规消毒皮肤后,然后用针挑破皮肤,从皮下组织中挑出白色纤维物约10条,至白色纤维物挑净为止(白色纤维物病理切片证明为肌纤维),将白色纤维挑断或用手术刀切断。挑治部位有少量出血,用消毒纱布擦净即可。然后在该处以闪火法吸拔火罐,吸出少量血液即行起罐,将血擦净,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第1~4次挑治每日1次,从第5次开始则每周挑1次,12次为1个疗程。休息1个月开始第二个疗程,其部位在上述梅花点旁上下挑治。治疗次数依病情需要而定。

治法三

取穴:①肝俞、肾俞、风池、足三里、光明。②百会、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太溪、太冲穴。

操作:上述2组穴位,每次同时使用。患者先取俯卧位,取①组穴,消毒背部皮肤后,采用刮痧板刮拭穴位皮肤,至皮肤出现丹痧为止,然后以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刮痧部位,留罐15~20分钟。②组穴只刮痧不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5日。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百会、风池、肝俞、肾俞;二为太阳、丝竹空、攒竹、四白、合谷、太溪、太冲。

操作: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用补法。

治法二

取穴:睛明、攒竹、鱼腰、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

操作:先点按头面部睛明、攒竹、鱼腰,刮头后部风池,再刮背部肝俞、肾俞,然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隔日1次。

注意事项

早期发现,早期坚持治疗,可稳定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混浊,提高患者的视力。当白内障处于晚期成熟阶段,则宜手术治疗。

睑腺炎

睑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的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两种,外睑腺炎是睫毛毛囊或其附近的皮脂腺、汗腺的炎性病变,内睑腺炎是睑板腺的炎性病变。本病一般发病较急,尤以夏季多见。中医名“针眼”、“偷针”、“斜眼”等。

早期眼睑局部有红、肿、热、痛,形成局限性硬结,形如麦粒,压之疼痛。全身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晚期出现黄白色脓点,可溃破,渐渐消肿自愈。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胃俞、脾俞、中脘、章门、足三里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本法适用于气血虚弱型,表现患处眼反复发作,眼睑微红肿,日久不愈,面色萎黄无华,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治法二

取穴:背部第1至第7胸椎节段的督脉及膀胱经分布区域。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涂抹适量润滑油,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在背部,在背部第1至第7胸椎节段的督脉及膀胱经分布区域走罐,并在脾胃俞附近着重推罐,起罐后将脾胃俞处出现的瘀点点刺出血,再在点刺部位拔罐,吸出瘀血。本法适用于脾胃郁热型,表现为眼睑红肿疼痛,可伴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治法三

取穴:太阳、阳白、大椎、印堂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毫针或三棱针点刺1~3下,然后用闪火法迅速将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拔出几滴瘀血,起罐后擦净血迹,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治法四

取穴:大椎、太阳、风池、天井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患者取坐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点刺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小号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风热型,表现为初起眼睑红肿疼痛,继而疼痛拒按,局部有硬结,舌苔薄黄。

治法五

取穴:大椎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6~7下,至出现出血点,然后将口径合适的玻璃罐吸拔在大椎穴上,留罐10分钟。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早期,一般经l~3次治疗可愈。

治法六

取穴:背部第1至第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找反应点。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先找出如粟粒状的反应点,如果没有找到反应点,可刺相当于膏肓穴的部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将针尖对准选好的部位.垂直进针深0.2~0.3厘米,然后迅速将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左眼刺左背部相应部位,右眼刺右背部相应部位。婴幼儿患者可以沿第3至第5胸椎棘突旁2横指处点刺出血、放血2~3滴即可。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3组:一为风池、天柱、身柱、肝俞;二为曲池、合谷、三阴交;三为攒竹、太阳、承泣、四白穴。并随症配穴:风热眼睑配外关、大椎;脾胃热盛配脾俞、大肠俞和行间;气阴两虚配膈俞、肺俞、阳陵泉、足三里;气血两虚配气海俞、膈俞、血海。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症加刮配穴。风热眼睑、脾胃热盛型的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行间以针点刺(不刮)。气阴、气血两虚型的手法力度均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治法二

取穴:肩井穴。

操作:单侧患眼取对侧、两侧,同时发病取发病较重的对侧眼睑的肩井穴,把缝皮大弯针的中间弯区部用胶布缠绕数周,浸泡到75%乙醇内备用.先行常规消毒后用缝皮大弯针按挑治法挑断肩井穴5~7根肌纤维,用无菌干棉球盖压针眼,胶布贴压,l~2天胶布自动脱落。

治法三

取穴:分3组:一为合谷、天井、风池、少泽、曲池;二为曲池、内庭、行间、支沟、少冲:三为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操作:第1组先刮头后部风池,再刮上肢少泽、合谷、曲池、天井。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第2组先刮前臂曲池至支沟、少冲,再刮足背部内庭、行间。用泻法,少冲可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第3组先刮腹部大横,再刮前臂曲池,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及外侧足三里。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隔日1次。

注意事项

脓肿严重的患者应到医院进行治疗,本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眼过度。患病期间饮食应清淡,忌食辛辣及油腻食物。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疾病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而使视力减退。病因较复杂,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多由外伤损伤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致使传导中断,或晚期梅毒、脱髓鞘性疾病及甲醇、奎宁、铅、砷中毒引起;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由视神经乳头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及变性萎缩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是视力明显减退甚至失明,但眼的外观正常。

本病归属于中医的“内障”、“青盲”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脾失健运或先天禀赋不足而致日失濡养。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光明、足三里、三阴交穴。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3组:一为百会、风池、肝俞;二为光明、三阴交;三为睛明、攒竹、鱼腰、太阳。并随症配穴:肝肾阴虚配肾俞、脾俞、阴陵泉、太冲和头维、空骨穴;脾肾阳虚配肾俞、脾俞、足三里、腰阳关;心营亏损配心俞、脾俞、膈俞、血海、气海;肝气郁结配风府、身柱、阳陵泉、气海和章门、太阳穴。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症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头维、空骨和太阳、章门以针点刺(不刮)。

治法二

取穴:睛明、太阳、风池、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光明、三阴交。

操作:先点按面部睛明、太阳,刮后头部风池,再刮背部肝俞、脾俞、肾俞,然后刮下肢足三里、光明、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也称传染性结膜炎,多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传染性强,为接触性传染,易形成流行。多发于春秋季节。俗称“火眼”或“红眼病”。

患者自觉疼痛,有灼热感或异物感,刺痒,分泌物增多,严重时有流泪、畏光等。由于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可使视力暂时下降,并常将上下眼睑睫毛粘连住,在早晨起床时使患眼睁不开。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太阳、大椎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刺破表皮,用闪火法在点刺部位加拔火罐。大椎穴点刺放血时,开始出血紫暗,放至鲜红为准,一般出血量以3~4毫升为宜;太阳穴也可采用水罐法,用带铝盖的青霉素小瓶去掉底部后磨光,里面装入75%浓度的酒精3~5毫升,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针头自橡皮塞一端刺入小瓶内,抽尽空气,小瓶即紧贴在皮肤上。闭目休息30分钟后取下,每日1次,多数患者2~3次即愈。

治法二

取穴:太阳、风池、曲池穴(均取患侧穴位)。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点刺,然后用小号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治法三

取穴:太阳、膈俞、曲池、内关穴(均取患侧穴位)。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点刺,然后用小号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