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制度大全
15672700000023

第23章 教师管理概述(4)

热爱学生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主要方面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要热爱学生就必须关心了解学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关心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作全面地了解,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对学生爱不起来,这与对学生不太了解,缺乏基本的关心有着重大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把了解学生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源泉,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对人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了解研究,并不那么容易。对个性特点比较突出,性格又比较活泼外向的学生,一般情况(包括优缺点),比较容易掌握;特别优秀和特别落后的学生更易引起教师的注意,也比较好了解;而对人数较多的“中间”学生,则往往不被教师过多地注意,了解得较少。这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②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所谓尊重、信任学生,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腔热情地信任学生的力量和能力,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不仅对教师所提的教育要求能够做到,而且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够勇于承认和改正,不断进步。

教师应该懂得,尽管学生在许多方面是有待成熟的人,但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青少年儿童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而且心理上也存在着要求得到尊重与信任的自然愿望。因此,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体罚学生的地步。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亲其师”是“信其道”的重要前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在“亲师”方面产生困惑、反感,必然会影响教师教育的效果。青少年儿童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与上进心,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尊重与信任、鼓动。“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就不会有积极的追求与进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好东西,能使他们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且较好地去克服自身的缺点。

③严格要求学生

所谓严格要求学生,是要求教师按照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要求(包括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

热爱学生与合理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正如俗语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严格要求与热爱是辩证的统一体。

一些教师将他们的经验概括为五个方面:

严而有“格”,即按一定的规律、标准,如学生守则、“三好”学生标准,学生行为规范等要求;严而有“度”,即教师的要求应适合学生的年左特征、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符合教学、教育的规律;严而有“恒”,即坚持要求,持之以恒;严而有“方”,即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注意方法,如刚柔并用、寓刚于柔等;严而有“情”,即教师所指出的要求应该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热爱与关心,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④循循善诱

这是指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开导。

(2)关心学生的健康,保护好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指出: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这是学生朝气蓬勃地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学习差和跟不上班的学生中,有85%的人学业落后,知识差,课堂和家庭作业不合格乃至留级,主要原因就是身体状况不佳,身体患有某种疾患或者有什么毛病。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再三重复:“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

三、以身作则

这是教师所担负的“育人”职责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为学生和社会上一切人的表率和楷模。就是说,教师不仅在学校里要做学生的表率,而且在家庭中要做尊老爱幼、团结同辈人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对人民教师以身作则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的革命理想。这是对人民教师作为共产主义思想传播者的基本要求。万里同志在1985年9月10日首都庆祝教师节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别人有理想,首先自己要有理想,教育别人守纪律,首先自己要守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教师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2)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重任。要求学生具备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就需要首先具备这种品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内容极为丰富。对于教师来说,诚实正直、表里如一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诚实正直的品格不仅能使学生敬仰,而且能给学生的品格以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列宁说:我们的力量在于讲真话!教师不讲真话、实话,从某种意义上是蒙蔽学生、欺骗学生。纸包不住火炭。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内欺骗一个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教师是受到学生严格监督的。因此言行上的些微不一致,都会被学生察觉,都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所以,诚实正直的品德,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正义,勇敢地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自己就不能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教师要学生遵纪守法、坚持真理,同丑恶现象作斗争,自己就不能搞不正之风;如此等等。

(3)要树立优良的教风。

①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即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升学率,积极改进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对教学认真负责,即既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③治学要严格,即不仅要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技巧,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还要板书工整规范。

④要发挥民主作风,既要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诚心诚意地既当先生,又当学生。

(4)具有文明的举止和风度。

四、刻苦学习

这主要是对教师在提高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既要勤奋学习、学而不厌,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锐意进取、虚心求教,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

(1)刻苦学习是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教学有多方面的任务,但知识教学一贯被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因为知识教学较其他方面的教学(智力能力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等)易于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知识是学生智力能力、品德个性等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储备既丰富又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有关传授这些知识、技能的理论与方法的知识。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1610~1695年)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感而不能解,则非师也。”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要教给学生以一定的知识,教师必须掌握比这些知识多几倍、几十倍的知识才行。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几倍,这样他才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才能从大量的知识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文化科学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当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异常迅猛,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使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通,加上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多思多问的特点,教师没有多方面的兴趣,丰富的文化科学素养,想把功课教好、利用多种机会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深入学习,是不现实的。

(2)刻苦学习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需要。教学生学好知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在当代,知识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上的“暴增”,二是“老化”周期日益缩短。学校中教师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基础知识,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但基础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当前世界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之一就是革新课程及其内容。我国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上就采取了“一纲多本”,打破了以往一套教材统全国的局面。教学内容的变化性,需要教师刻苦学习,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把“活动”列入课程计划成为活动课程的形势下,教师更需要通过刻苦学习来扩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退而言之,即使教学内容是数年不变的,教师也应该通过学习来扩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学生的知识需求是多方面,各科教学内容之间也具有多方面的联系。为了搞好教学,教师不能置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而不顾,也不能不去讲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3)刻苦学习是教师严谨治学的需要。教学如同做学问一样,必须老老实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它要求教师对于定义的解释要严密,对算题的演算要准确,对人名、地名、历史事件要查清楚,对字词的发音要正确,对课所涉及的内容要查对准确。教师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刻苦学习。否则,讲授的知识就会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不仅完不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还会误人子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不良的影响。

(4)刻苦学习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教师教学,不仅要钻研教材,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懂学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结经验,又要虚心学习,勇于探索创新。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上、事业上的突出成绩,与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可见,对教师来说,不仅学无止境,而且教也无止境。教师要达到教与学的无止境界,就必须刻苦学习、刻苦钻研。

教师管理的内容和地位

一、什么是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是一种人事管理,是对教师及教师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的关系的管理。具体而言,它是以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关系为对象,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谋求教师与其从事工作之间以及共事的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实现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这一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一概括包括三层含义:(1)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人事管理的一个基本方面。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且有效地实现预期工作目标的有序活动过程。具体分为工作管理和人事管理两大部分。其中的工作管理分为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体育工作管理、美育工作管理、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又分为校舍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教职工和学生生活管理)等几个方面,人事管理包括教职工队伍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的教职工队伍管理是一种人事管理,包括教师人事管理和职工人事管理。因此,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人事管理的一个基本方面。

(2)教师管理的内涵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就是说教师管理不是只指对教师的管理,也不是只指对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的管理,除此之外还包括着对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关系的管理。后者是教师管理的中心。教师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教育事业的关系,有两个基本的表现方面:一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二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发展的变化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教师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如人与事相互适应的规律、教师竞争的规律、知识更新规律、劳酬相符规律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决定着教师素质的发展方向与水平;教师的素质状况也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与教育事业之间的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成为教师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师管理的重要目的是采取一定的方式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胜任并且更有效地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教师管理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进行的。组织就是在“知人”和“识事”的基础上,根据因事(工作)择人的原则,使教师(人)与教书育人的工作(事)结合起来。协调就是根据人与事各自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人与事、人与人相宜的良好状态。控制就是采用行政的、组织的、思想的种种方法,防止人与人及人与事关系的对抗。

二、教师管理的内容

教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任职资格管理。教师的任职资格管理是对一个人是否具有担任教师工作资格的审查。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并非人人都能从事教师工作。当代世界各国都对教师的任职资格做了规定,不具备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不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思想道德管理。指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管理。

(3)教师业务水平管理。指对教师的学识水平和科研活动的管理。

(4)教师身心行为管理。指对教师的行为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管理。

(5)教师队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