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制度大全
15672700000037

第37章 学生管理概述(7)

对教师而言,如果只具备过去那种传统教育所要求的那些条件,已经不够了。必须同时懂得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成果;必须具备把教育、教学同现代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实际能力;必须能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及时地吸收到教学中来,具有诱导学生探索世界奥妙的魅力。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这些条件时,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的现状来看,还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学校领导在从现有教师中,选派一部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专长的专任和兼任劳动技术课外,还必须通过:①组织教师定期到校办工厂、农场同学生一起劳动,取得对校办工厂、农场的生产经营和学生劳动这两方面最基本的知识;②组织教师到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农村参观学习;③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到学校介绍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动态等多种渠道,帮助全体教师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教学水平。

对校办工厂、农场的工人而言,校办工厂和农场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教育者。如果他们只是具备一个现代企业中所要求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也是不够的,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当前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的工人,从整体而言,不但不符合后者的那些要求,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样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所以,加强对工人的培养训练,提高工人素质,既是生产的需要,又是劳动技术教育的需要,同样应当提到学校领导工作的日程上来。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采取例如抽调工人骨干送有关部门培训;举办工人夜校和技术、教育、教学讲座;在工人中开展技术练兵和教学实习研究等措施,培养和提高工人的素质,逐步缩小乃至消灭工人素质不高的现状与校办工厂、农场生产和教学需要之间的差距。

这是一项对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建设,比什么事情都重要。学校领导必须有这个见解,有这种紧迫感,有这个决心和气魄,切实抓紧抓好。

(3)劳动场地。劳动技术教育,要求把学习基础知识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以劳动实践为主,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增强动手能力。所以,完善的劳动场地和设备,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学校领导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采取多种途径,因陋就简,逐步完善的办法,解决劳动技术教育的场地和设备。①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努力办好校办工厂、农场、使之成为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②同学校附近的工厂、农场挂钩,组织学生在那里去见习和劳动。③同学校组织的绿化美化校园、清洁卫生、参加公益劳动等教育活动结合。

目前,我国劳动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里指的解决劳动场地和设备的途径和方法,是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对劳动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学校领导在建立劳动技术教育的劳动场地这个问题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场地建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举办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学联合工厂和植物园地,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使劳动技术教育更加完善。

(4)时间和组织安排。时间和组织安排,是劳动技术教育赖以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学校领导必须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特点,做出妥善安排。

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时间,小学每学年二周,每天按二课时安排,六年共计204课时。初中,每学年二周,每天按四课时安排,三年共计144课时,高中每学年四周,每天按六课时安排,三年共计432课时,劳动技术教育课,应以劳动实践为主,也应适当安排一定时间讲授生产、技术原理,讲授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劳动实践时间应与讲授生产、技术原理时间连接安排,让学生学了就做,有利于学生完成由知到会的转化。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分散安排为宜,切忌集中;中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也可集中安排。

组织学生劳动,按学生参加的劳动项目,分小组进行。班主任是一个班的劳动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负责做好编组、教育动员、检查督促、总结评估等工作。学校领导要责成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机构和校办工厂、农场,制订出操作规程、安全纪律、劳动卫生等规章制度,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要指派专(兼)职教师和校办工厂、农场工人,担任班的或小组的技术指导,协助班主任做好检查督促、安全保护、成绩评定等工作。

五、学生劳动管理的过程

学生劳动的管理过程,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总结评估这样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制定计划

为了确保劳动技术教育的正常进行,且具有学校的传统特色,必须制定长远规划、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长远规划应由校长自己动手制订。此后,校长在制定学校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时,应按照长远规划提出学年或学期的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机构、校办工厂、农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并将这个总体任务和目标,分解成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机构、校办工厂、农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责成它们去完成。上述担负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学校下达的任务和目标制订自己的具体工作计划,报校长审批后执行。这是计划的整体性的客观要求,如果只有学校总的计划,而没有下属单位或个人的具体计划,学校计划就很难真正贯彻落实。

制订劳动技术教育计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要紧密联系实际,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教育委员会(包括原教育部)有关劳动技术教育的文件,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明确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和政策依据。要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至少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周密的调查:(1)本校的长远规划;开展勤工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学校人、财、物等方面的情况;(2)兄弟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经验教训;(3)社会政治、经济动态及其发展趋势;(4)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自然条件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做出决断,力求计划规定的任务,目标,能充分体现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本校实际。

计划规定的总体任务和目标,或者给下属部门和工作人员规定的具体任务与目标,都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并有所发展,偏高或偏低,都要挫伤积极性。在充分估计有利条件的同时,更要充分估计困难,宁可把困难估计得多些、大些,切忌对其困难估计不足,并且要设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这样才会主动。最后,还要有奖励措施,把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以激励人奋进。

2.实施计划人们主观上总是希望自己制定的计划能够顺利而圆满地实现。但是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需要研究解决。把劳动技术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项改革,这就产生了教育思想更新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以及如何争取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的问题。把劳动技术教育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又必然产生场地设备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育人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如何使产、供、销畅通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采取既坚定又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

3.检查计划实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督促。在这一管理环节中,学校领导应着重注意之点是:(1)是否存在未预见到的实际困难;(2)是否出现偏离劳动技术教育、勤工俭学活动的正确方向的问题;(3)是否有偏重偏轻的现象;(4)是否有违反政纪、法律、校规的问题;(5)学校各部门的活动是否协调;(6)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7)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是否正常,谁勤谁惰,谁优谁劣等等。通过检查,肯定成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批评不正之风,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采取有力措施,逐一加以解决,推动计划的全面落实。

4.总结评估总结的内容和类型,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从时间看,有学年、学期、阶段和班前或班后等总结。从内容看,有综合的、单项的(如劳动技术教育、生产、安全纪律等)总结。从人来看,有学校、工厂、农场、班级、班组、学校其他部门负责人和师生员工个人总结。从性质看,有经验性或工作性总结等,在总结这一环节中,像经验总结或学生、学期的综合性总结,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亲自动手,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工序,找经验总结尤其应该这样。其他总结,可责成有关人员去完成,但校长应在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事后,对各部门负责人的教师的总结,要认真阅读,并立卷存档。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的过程管理,也就是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的计划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四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基本环节,使整个管理过程构成一个封闭的通道,在这个通道内,就像电器产品中的磁力在一个封闭的铁芯里流通一样,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就得以协调而和谐的运转。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会出现“短路”,整个活动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完全停顿。

学生学籍管理

一、学生学籍管理的内容

指学校对学生所获得的学籍资格进行的管理。凡经过规定手续或升学考试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办理注册手续后即取得该校学籍。标志学生取得参加学习的资格。对学校来说则是组织管理学生的客观依据。逾期未办理注册或复学手续,以及因故退学或受到开除学籍处理者,则丧失学籍。

学籍管理是教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起着重要作用。学籍管理政策性很强,一定要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法令办理。

学籍资料反映学生在校时全面的系统情况。主要包括学籍卡片,健康卡片,新生入学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等。其中,学籍卡片最为重要。一般一式两页,分班装订成册。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每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操行成绩,健康状况,奖惩,出勤等均有专栏记载。每学期末由教务员和班主任登记一次。毕业时,一份存学校,一份装入学生档案。

学生入学,转学、复学、休学、退学等都要按规定办理手续,并记入学籍卡片、长期保存。使每个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有证可对,有据可查。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保留学籍学生因故中断学习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经学校批准保留学习资格。保留学籍以一年为限,期满可向学校申请复学。在此期间不离开在校生和休学生待遇,不得报考其他学校。

保留入学资格,对因故暂时不能入学校学习的新生,保留其在下一学年开学时间原录取学校申请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以一年为限,在此期间没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一年期满经复查合格者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逾期不办入学手续者,即取消入学资格。

2.勒令退学以行政手段强制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退离学校。仅次于开除学籍的一种行政处分。对于一学期旷课五十学时和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应予以勒令退学处分。经学校审批,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3.开除学籍对在政治、道德品质和组织纪律方面犯有严重错误或触犯刑律的学生所给予的最严重处分。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经说服教育无效,由学校审批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它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行政手段,一般不轻易用,其目的在于帮助犯错误的生明辨是非,纠正错误,促进其转化。被开除的学生学校不发给学历证明。

4.注册入学报到登记手续。既新生入学或在校生返校时,向所在学校登记备案,以取得或保持学籍。一经注册即为该校的正式学生。未经请假逾期不办理注册手续者以旷课论,超过两周以上者,新生取消入学资格,在校生则按自动退学处理。

5.升级由较低年级升入较高年级学习。即将学年学业成绩合格(包括经补考合格)的学生编入更高一个年级继续学习。升级制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正常的教学进程。

6.留级留在原来的年级重新学习。对经过补考学业成绩仍不合格;跟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一般在同一年级内不能连续留级两次,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不得超过两次,专科生只能留级一次。留级制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差生查漏补缺,巩固学业,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多出人才有积极作用。

7.跳级跨过本来应该经过的年级继续学习。使才学超群的学生免修教学大纲的某一段内容,连续提升两个年级。为升级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行跳级制,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得到发挥,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提供有利的条件。

8.降级升级的对称。将学业成绩特别差,留级学习仍有困难的学生编入低一年级补习功课,使其打好基础,以便继续学习。

9.转学将学籍由一个教育机构转入另一个教育机构,以便继续同一水平的学习,对有正当理由不能继续在原校学习者可以转学。转学学生经转出学校批准发给转学证明,由转入学校考核,按成绩编入相应班级。凡遇困难不能转入他校者,一月之内可返回原校学习。凡要求由一般学校转入重点学校者,由专科转入本科,由师范院转入其他院校,以及在最后一学期要求转学生(小学除外),不予转学。

10.休学学生因故需中断学习的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经学校批准暂时停止学习,保留学籍。学籍管理的内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1)因病经医学诊断需停课治疗者;(2)一学期内请假缺课达休学标准,跟班学习有困难者。(3)因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者。休学以一年为限(因病经学校批准可连续休学两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年。在此期间享受规定待遇,不得报考其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