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制度大全
15672700000039

第39章 学生管理概述(9)

评定成绩要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分数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的数量化的表示形式。等级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的质量化的表示形式,它们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评定不仅要看答案的正确与否,而且要注意答案的思维过程。要允许学生答案中的不同见解,特别是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要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探索,发挥创见。

西方国家有些教育者认为,采用“标准测验”或“客观测验”,可以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这些方法已在一些国家普通推行。每一门学科“标准测验”的编选,一般是先选定一些题目,测验一定数目的学生,对于题目的难易做初步了解,再按题目难易,重新编排题目的次序,进行测验;最后确定题目,成为定本,并用统计方法求出常模,这样就形成这门学科的“量表”。有了“量表”做标准,以后测验学生,只要把学生完成的试卷,同“量表”的常模加以对照,就可以确定学生的成绩。“客观测验”的试卷一般是由简答法、填充法、选择法、认指法等考题组成。因为它减少学生的书写,可以大量出题,测验范围较广;学生的解答基本上不受表达能力的限制;答案明确,可以防止教师的偏颇;批阅方便,即可用人工批阅,也可用电子计算机批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等。所以把它称为“客观测验”。

二、学生论文管理

学生论文与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学术能力的考查,也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形式有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选定毕业论文题目,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完成后,经评定成绩合格,才能毕业。本科毕业生中成绩优良者,按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答辩或评审。表明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方可授予学士学位。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一课题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一些国家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授予一定的学衔,如,建筑师、农艺师、摄影师等。中国把毕业设计和毕业考试结合起一,作为授予学士的依据。

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总结性作业。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授予学位的一个主要依据。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内容(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和结果的讨论(总结),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或博士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参加论文答辩。中国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论文,组织答辩,就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做出建议,根据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并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三、学生考试管理

考试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一般包括期中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有三种:口试、笔试和操作考试。其中,口试,可以较深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成绩。笔试,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多用于检查基本知识或记忆的题目;开卷考试则多用于创造性、综合性的题目;操作考试则用于检查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中国教育史上,考试曾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西汉、魏晋南北朝的选士,虽以选举为主,但也有考试。隋唐以后的科举则以考试为主。自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达1300年之久。不论是西汉、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还是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选士的标准无形中成为学校的培养目标;考试的内容便成为学校的教育内容。由于当时的考试只注重贴经墨义,考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记问之学,因而影响了人才的培养,使得学生只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善于文辞而缺乏实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中国在考试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如在考试形式上,不但有笔试,还有口试、答辩式的形式等,并注意到他们各自的利弊而设法相互弥补。另外,还注意到用考试推动学校教学内容的扩充,推动教育的发展。

当代中国,学校的考试一般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考试的安排、方式的选择和内容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选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要在考试前,教师要预先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端正他们对待考试的态度。考试时,一般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核,要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考试学生的知识,着重在检查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考核学生的能力,主要在于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有些学科还重视操作能力的考核。能力的考核,还要把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考试后,须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考试质量的反馈信息,对改进以后的考试,使之科学化、合理化是必不可少的。考试质量的检验,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进行。定性分析是对考试做出基本估价;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试卷的效度、信度、难度的计算和分析来反映考试质量。

四、学生考查管理

它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一般包括日常考查和总结性考查。前者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数量和质量,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和掌握好所学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日常考查的方法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和实践性作业等。

口头提问是常用的一种考查方式。它的特点是便于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反应和回答的质量,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启发或追问。为了提高回答的质量,在提问时,教师要明确说明回答的要求,并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检查书面作业,包括课内书面作业和课外书面作业。它可以使教师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质量,并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较广泛的问题同时考查班级的每个学生。

实践性作业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把所学知识和科学原理运用于实践;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时,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总结性考查,借以了解他们掌握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种考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考查一般要求及时评定,及时指出优缺点,并进行分析。把日常考查与总结性考查联系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

五、学生学位管理

它是国家或高等学校以学术水平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称号来表明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学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学位的授予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训练和考核的基础之上。获得学位,不仅是国家给予获得者的一种荣誉和鼓励,也是获得者学习成绩和学术水平的客观标志。

中国的学位制,严格说来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已有类似今日学位制的涵义。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正式设进士科,实行以策取士,这是科举取士的开始。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而且科目繁多,武则天统治时期已有殿试。宋代大体沿用唐制,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普遍,而考试最多者为进士科。由“道”(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考试合格者称“贡士”和“举人”,送中央礼部考试,及格者称“进士”。明代科学制度尤为完备,省试取中者称“举人”;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清代科举制与此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