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但是除了变化的本原以外,还要有一个变化者的细节,这个细节,可以说,造成了各个单纯实体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13这个细节应当包含着单元或单纯物里面的繁多性。因为既然一切自然变化都是逐渐的,就有的东西变,有的东西不变;因此在单纯的实体中一定要有多方面的牵涉和关系,虽然它并没有部分。
14这个包含着、代表着单元或单纯实体里的繁多性的过渡状态,无非就是知觉;我们应当把知觉与统觉或意识仔细分开,这是在下面就会看到的。就是在这一点上,笛卡尔派有非常严重的缺点,他们认为觉察不到的知觉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认为只有心灵才是单子,既没有什么禽兽的灵魂,也没有什么别样的“隐德来希”,他们同普通人一样把长期的昏迷与严格的死亡混为一谈,而且陷入经院学者的偏见,以为灵魂完全与肉体分离,甚至赞同那些思想乖谬的人的意见,主张灵魂有死。
15使一个知觉变化或过渡到另一个知觉的那个内在本原,可以称为欲求;诚然,欲望不能总是完全达到它所期待的全部知觉,但它总是得到一点,达到一些新的知觉。
16当我们发现自己所觉察到的最细小的思想也包含着对象中的多样性时,我们就在自己身上经验到单纯实体中的繁多性了。因此,凡是承认灵魂是单纯实体的人,都应该承认单子中的这种繁多性。贝尔先生也不应当在这一点上发现什么困难,像他在《辞典》里的“罗拉留”条中所写的那样。
17此外也不能不承认,知觉以及依赖知觉的东西,是不能用机械的理由来解释的,也就是说,不能用形状和运动来解释。假定有一部机器,构造得能够思想、感觉,具有知觉,我们可以设想它按原有比例放大了,大到能够走进去,就像走进一座磨房似的。这样,我们察看它的内部,就会只发现一些零件在彼此推动,却找不出什么东西来说明一个知觉。因此,应当在单纯的实体中,而不应当在复合物或机器中去寻找知觉。因此,在单纯实体中所能找到的只有这个,也就是说,只有知觉和它的变化。也只有在这里面,才能有单纯实体的一切内在活动。
18我们可以把一切单纯实体或创造出来的单子命名为“隐德来希”,因为它们自身之内具有一定的完满性;有一种自足性使它们成为它们的内在活动的源泉,也可以说,使它们成为无形体的自动机。
19如果我们愿意把一切具有我刚才所说明的一般意义下的知觉和欲望的东西都统统称为灵魂的话,那么,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就都可以称为灵魂;可是,既然感情是一种比一个单纯的知觉为多的东西,所以我同意认为“单子”和“隐德来希”这两个一般的名称对于单纯的实体是足够了,单纯的实体仅仅是有知觉的,而我们只是把那些具有比较清晰的知觉而且有记忆伴随着的单纯实体称为灵魂。
20我们在自身之内经验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什么都不记得,也没有任何清楚的知觉,像我们陷入昏迷或酣睡而无梦时就是这样。在这种状态中,灵魂与一个单纯的单子并无显著的区别,但这种状态不是持久的,所以当它摆脱这种状态时,它仍然是一种较高的东西。
21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那时单纯实体是没有任何知觉的,根据以上所说,这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单纯实体是不能消灭的,它也不能没有特殊状态而存在下去,特殊状态不是别的,就是它的知觉。可是当我们有许多细微的知觉,而其中一个清楚的也没有时,我们就是昏迷了;譬如当我们向同一方向继续旋转若干次,便发生一阵晕眩,可以使我们不省人事,使我们什么都分辨不出。死亡可以使动物在一段时间内处在这种状态中。
22既然一个单纯实体的任何现在状态都自然地是它以前状态的后果,那么,现在中就包孕了未来。
23所以,既然我们从昏迷中醒来时觉察到自己的知觉,所以我们在觉醒之前应当是有知觉的,但我们一点也没有觉察到。一个知觉只能自然地从另一个知觉而来,正如一个运动只能从另一个运动而来一样。
24由此可见,我们的知觉中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可以说高级的和有较高趣味的东西,我们就总是处在昏迷状态之中。这就是一切赤裸裸的单子的状态。
25我们也见到,自然给予了动物一些高级的知觉,特别关怀它们,给它们配备一些器官,可以收集很多光线或很多空气波动,以便使它们凭着结合作用而具有更大的效能。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嗅觉、味觉和触觉中,甚至发生在我们并不知道的大量其他官能之中。我在下面即将说明,灵魂中所发生的事如何就代表着这些器官中所发生的事。
26人的记忆供给灵魂一种连接性,这种连接性与理性相仿,但是应当与理性分开。我们就曾见到,动物遇到某个东西刺激它,而它对这个东西在过去又有过相似的知觉,它就凭借着它的记忆中的表象,期待着过去那个知觉中所遇见过的事,并且怀抱着与当时相似的情绪。例如,当我们拿棍子指着狗时,狗就想起棍子给它造成的痛苦,叫着跑了。
27刺激并推动动物的那种强烈的想象,或者是由于过去的知觉的巨大而产生,或者是由于过去的知觉众多而产生。因为一个强烈的印象每每立刻造成一种效果,和长期的习惯或许多反复出现的知觉所造成的一样。
28人的知觉的连接,只是根据记忆的原则而生成的。就这一点说,人的活动是和动物一样的,很像经验派的医生,只有单纯的实践而没有理论,我们在四分之三的行为上,只不过是经验派。例如,当我们期待明日有白天时,就是经验派的做法,根据的仍是一向总是如此,仅此而已,而只有天文学家才用理性来对这一点作出判断。
29使我们与单纯的动物分开,使我们具有理性和各种科学,将我们提高到认识自己和上帝的东西,则是对于必然和永恒的真理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之内的所谓“理性灵魂”或“精神”。
30也是凭着关于必然真理的知识,凭着关于这些真理的抽象概念,我们才提高到具有反省的活动。这些活动使我们思想到所谓“我”,使我们观察到这个或那个在“我们”之内。而由于我们思想到自身,我们也就思想到存在、实体、单纯物或复合物、非物质的实体和上帝本身,理解到在我们这里是有限的东西在上帝那里则是无限的。这些反省的活动给我们的推理提供了主要的对象。
31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大原则上,即是矛盾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判定包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
32以及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33也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当一个真理是必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分析法找出它的理由来,把它归结为更单纯的观念和真理,一直到原始的真理。
34数学家们就是这样用分析法把思辨的定理和实践的法则归结成定义、公理和公设。
35最后,有一些单纯的观念,我们是不能给它们下定义的;也有一些公理和公设,总之有一些原始的原则,是不能够证明的,也不需要证明。这就是“同一陈述”,其反面包含着显然的矛盾。
36然而充足理由也必须存在于偶然的真理或事实的真理之中,即存在于散布在包含各种创造物的宇宙中的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在创造物的宇宙中,由于自然界的事物极其繁多,以及物体可以无穷分割,所以对特殊理由的分析是可以达到无穷的细节的。有无数个现在和过去的形象和运动,构成了我现在写字的动力因素,也有无数个现在和过去我的心灵的倾向和禀赋,构成了目的因素。
37既然这全部细节本身只包含着另外一些在先的或更细的偶然因素,而这些因素又要以一个同样的分析来说明其理由,所以我们这样做是不能更进一步的。充足的理由或最后的理由应当存在于这个偶然事物的系列之外,尽管这个系列可以是无限的。
38所以事物的最后理由应当在一个必然的实体里面,在这个实体里,变化的细节只是卓越地存在着,和在源泉中一样,而这个实体就是我们所谓的上帝。
39这个实体乃是全部细节的充足理由,而这种细节也是全部联系着的:只有一个上帝,并且这个上帝是足够信任的。
40我们也可以断定,这个唯一、普遍和必然的最高实体,既然没有任何东西在它以外独立存在,既然是从可能有的存在物得出的一个单纯结论,就应当不可能有任何限制,并且应当包含着全部可能有的实在性。
41由此可见,上帝是绝对完美的,完美性不是别的,就是严格意义下的最高量的积极实在性,它排除有限制的事物所具有的限度或限制。在没有限制的地方,就是在上帝那里,完美性是绝对无限的。
42由此可见,创造物有它们由于受上帝影响而得来的完美性,但是它们也有由于它们自己的本性而来的不完美性;所以不能没有限制,因此创造物与上帝的区别就在这一点上。(这些创造物的原始的不完美性的一例,就是物体的自然惰性。)
43同样真实的是: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在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理智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因为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存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44然而应当说,如果在本质中或可能性中,或者在永恒真理中有一种实在性,则这种实在性便是建立在某种存在的和现实的事物中,因而也就是建立在必然实体的存在中;在必然的实体里面,本质是包含着存在的,换句话说,在必然的实体中,凡是可能的都是足以成为现实的。
45只有上帝(或必然的实体)有这种特权,即是如果它是可能的,它就应当是存在的。既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那不包含任何限制、任何否定,因而也不包含任何矛盾的东西的可能性,那么,仅仅由这一点便足以先天地认识上帝的存在了。我们曾经用永恒真理的实在性证明过上帝的存在,我们也曾后天地证明过上帝的存在,因为偶然的事物是存在的,而这些偶然事物只有在必然的实体中才能得到它们的最后理由或充足理由,必然的实体则是从自身而具有其存在的理由。
46然而不能像有些人那样想象,以为永恒的真理既是依赖上帝的,所以是任意的,是依赖上帝的意志的,像笛卡尔似乎就是这样主张,以后波瓦雷先生也是如此。这种看法只不过对于偶然的真理说是正确的,偶然真理的原则是“适宜”或“对最佳者的选择”,至于必然的真理,则只是依赖上帝的理智,乃是上帝的理智的内在对象。
47因此只有上帝是原始的统一或最初的单纯实体,一切创造出来的或派生的单子都是它的产物,可以说是凭借神性的一刹那的连续闪耀而产生的,神性是受到创造物的容受性的限制的,对于创造物说,有限乃是它的本质。
48在上帝之中有权力,权力是万物的源泉,又有知识,知识包含着观念的细节,最后更有意志,意志根据那最佳原则造成种种变化或产物。这一切对应于创造出来的单子中的主体或基础,知觉能力和欲望能力。不过在上帝之中这些属性是绝对无限或完满的,而创造出来的单子或“隐德来希”,则只是按照具有完满性的程度而定的一些仿制品。
49创造物之被称为对外活动,是就它具有完满性而言;它之被称为受另一物影响,是就它的不完满而言。因此说单子具有能动性,是就它具有清晰的知觉而言;说它具有被动性,是就它具有混乱的知觉而言。
50说一个创造物比另一个创造物更完满,意思就是说,我们发现这个创造物中有一种成分,可以用来先天地说明另一创造物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因由,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说它对另一创造物起作用。
51但是在单纯的实体中,只有一个单子对另一个单子所发生的理想的影响,它只是通过上帝为中介,才能产生它的效果,因为在上帝的观念中,一个单子有理由要求上帝在万物发端之际规范其他单子时注意到它。因为一个单子既然不能对另一个单子的内部发生一种物理的影响,那就只有靠这种办法,一个单子才能为另一单子所依赖。
52因为这个缘故,在创造物之间,能动与被动是相互的。因为上帝比较两个单纯实体,发现每一个中间都有使它适应于另一个的理由,因此就某个方面说是能动的,从另一个观点看来则是被动的。说它能动,是由于我们清楚地知道其中有一种成分,可以说明另一个中间所发生的事情;说它被动,是由于其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因由在另一个我们清楚地知道的成分中。
53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而只能有一个宇宙存在,这就必定有一个上帝进行选择的充足理由,使上帝选择这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54这个理由只能存在于这些世界所包含的适宜性或完满性的程度中,因为每一个可能的世界都是有理由要求按照它所含有的完满性而获得存在的。
55其所以最佳者存在,理由就在于智慧使它为上帝所认识,上帝的善使上帝选择它,上帝的权力使上帝产生它。
56这种一切事物对每一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以及每一事物对一切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使每一个单纯实体具有表现其他一切事物的关系,并且使它因而成为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
57正如一座城市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便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好像因观点的不同而成了许多城市,同样情形,由于单纯实体的数量无限多,也就好像有无限多的不同的宇宙,然而这些不同的宇宙乃是唯一宇宙依据每一个单子的各种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种种景观。
58这就是获得最大可能的多样性和可能最大的秩序的方法;也就是说,这就是获得最大可能的完满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