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社会交往的15种礼仪
15677300000002

第2章 言谈礼仪

交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工具。交谈能使心灵的聪慧得到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交谈,同学们能互相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交谈还能使同学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

交谈是一门艺术,愉快的交谈使人身心愉悦;有益的交谈使人增长智慧。

谈吐,是指说话时的言词和举止。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言”。优雅而文明的谈吐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学习并掌握谈吐礼仪十分必要。

要点一:谈话的基本礼仪知识

1.谈话的姿态要端正。不论是站姿还是坐姿,和别人说话时一定要保持姿态端正,眼睛看着对方,切不可七扭八歪,懒懒散散,给人不重视、不礼貌的不良印象;

2.保持合理的谈话距离。谈话是一种交往活动,在谈话中保持合理的谈话距离对获得好的谈话效果非常重要。距离若太远,会使谈话双方产生距离感,使对方觉得生分而疏远;距离若太近,会让人感觉紧张、不自在,有拘束感,同样影响谈话效果;

3.注意谈话的态度。与人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谦逊,不扭捏造作,不粗暴无礼。埃里克·霍弗说过:“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

4.选择谈话的主题和内容。谈话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谈话时要注意选择有益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交流。与人交谈的内容要真诚实在,实事求是,不口若悬河,不夸大其词。反之,如果谈话漫无目的,内容空泛,既浪费时间也无法取得好的谈话效果;

5.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能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意图,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谈话时要说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以及原因,绕弯子或让别人猜测、揣摩你的心思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会造成误会;

6.要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场合等因素把握好谈话的分寸。谈话不是简单地“说”,不能毫无顾忌,没有分寸,应该注意谈话对象的年龄、身份、地位以及说话的场合等等,尽量让自己的谈话使别人感到愉快,不要提及一些别人忌讳或令人尴尬的话题,如疾病或死亡。

要点二:正确恰当的使用礼貌用语

1.敬语的使用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语的最大特点是,在日常生活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字用得最多。当青少年与宾客交流时,最好用“您好”开头,“请”字在中间,“谢谢”或“再见”收尾,“对不起”常挂嘴边。那个“请”字包含了对宾客的敬重与尊敬,体现了对他人的诚意,可以说“请走好”、“请稍等”等。

2.谦语的使用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

3.雅语的使用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青少年运用雅语常常是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要点三:赞美别人的礼仪

赞美别人时,要发自内心,让别人切实感受到你的诚意。

首先,态度要真诚,在赞扬别人时,要与对方有目光的交流,如果东张西望,就会给人以心不在焉、虚情假意的感觉;赞扬的话要实在,同时,要养成第一时间给别人以肯定的习惯,不要在有事求人时才称赞别人,太过功利的赞美才让人怀疑和不屑。

其次,具体的赞美较之抽象的概括的赞美,前者听起来更加真诚友好,对于不熟悉的人尤其如此。

第三,赞扬有时需要独具匠心。

第四,赞美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须雪中送炭。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或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这时候如果我们鼓励、赞美他,不仅可以使他振作精神,还可以大大增进彼此的友谊,他将充满感激之情,并将非常乐意对你报以真诚和善意。

第五,经常对别人说“谢谢”。感谢他人,实际上就是你对他人所做的事及其人格的尊重和赞美。感谢应不分巨细。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寻找感谢的机会并将你的谢意表达出来,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馨。

要点四:寒暄与问候的礼仪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与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在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老师、同学等比较熟悉的人,也应当跟其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没有礼貌、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今天天气真好”、“最近在学习什么业余课程”等。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以戏弄对方。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要点五:致谢的礼仪

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经常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为你付出了时间、精力或者劳动,你都应该表示感谢,即使这种帮助是极其微小的。

例如,当老师为你修改了错题时;当同学借给你文具用时;当父母为你盛饭夹菜时;当有人送给你礼物时;当有人在街上为你指了路时;当营业员把你要买的东西递给你时;当有人为你捡起你掉下的东西时,等等,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向人致谢是必不可少的。

致谢时要注意:

首先,致谢是理所应当的。当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提供了方便,理应致谢。因为当你对别人说“谢谢”两个字时,就意味着你已充分认识到别人为你提供的帮助。而忽略这一点,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至少,这会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你把别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或者别人会猜想是否你对他的帮助感到不够满意。

一句“谢谢”虽然简单,但是它可以给人以无限温暖和被理解的感觉。会说“谢谢”的人,给人以受过良好教育的感觉。经常“谢谢”不离口,会使你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益处。

尤其注意的是,在自己的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以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这些人为你付出了某种劳动、进行帮助,或提供了某些方便,也应该随即致谢,不要认为这是自己家里的人,不必太客气,说不说“谢谢”无关紧要。这样想是不对的。讲礼仪,礼貌周全,会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其次,致谢要真诚,发自内心。这就是说,任何人为你做了一些事,不管事情多么微不足道,也不管对方是你的家人、老师,还是你的同学、朋友,你都真诚地致谢,而不是敷衍了事地打发人家。

第三,及时向人致谢。当别人帮助了你时,你的反应要快,要及时地向对方致谢。致谢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口头致谢,可以是书面致谢,也可以是打电话致谢或由他人转达谢意等等。

第四,当面致谢时,要伴随着一定的体态语言。说“谢谢”时要伴随一定的体态语言,头部应轻松一些,目光应注视着你要感谢的人,而且应伴随着其真挚的微笑,这样致谢,在对方心里引起的反响更会强烈。

总之,学会并习惯于向人致谢,将有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点六:向别人提出请求的礼仪

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不有求于别人。“万事不求人”,实际难以做到。例如,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求老师或同学帮助;请求家长为自己购买某种物品等。提出请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请求的用语。我们通常使用的请求语,有“请”、“劳驾”、“有劳您”等一些词语。这些看似简单的请求语,实际上却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关系。

无论要求别人做什么,都应该“请”字当先。如果你有疑难需要别人指点,你应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商店里买东西,你对营业员说:“请您拿这支笔给我看看”;你要问路,一定要以“请问”开头。即使在自己家里,当你需要家人为你做什么事时,也应当多用“请”字。一定要养成多用请求语的良好习惯。

请求的态度。向人提出请求时,要态度谦卑,语气恳切,平等待人。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基本认识,就是当向人提出请求时,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决不能居高临下,而应当是语气恳切,平等相待。因为这是你在提出请求,对方并没有义务非得按你所说去做。即使是你邀请同学到你家去玩儿,也应说:“请你今天下午到我家去玩好吗?”你丝毫没有理由摆出一副施恩于人的样子。

请求的表述方式。提出请求时,要先道歉,再提出。这里的道歉不是主要意思,而是发挥领起的作用,表明自己的请求可能给对方增添了麻烦,事先表示歉意。如:“对不起,请问……”;“很抱歉,能不能麻烦您……”。

这样,在表示歉意之后,再提出请求,容易让人接受。

当别人拒绝了你的请求时。如果你提出的请求,被对方拒绝了,这时你应当理解、谅解。不能强人所难,也不能因为人家谢绝了你的请求,就给人家脸色看。接受请求与不接受请求完全是别人的自由,而且你必须同样表示谢意,否则是失礼的表现。

要点七:交谈中倾听的礼节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聆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聆听对方的谈话,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善于聆听对方的谈话,能有效提高谈话的效果。

注意自己的姿态。在听别人讲话时,首先应该坐姿端正,即使在家里和一些休闲的场合可坐得舒适些,也不可让自己七扭八歪,否则会使别人造成错觉,认为你对他不礼貌,或对谈话没有兴趣。

聆听对方谈话时要全神贯注,有耐心。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应该看着对方认真地听,不东张西望,不低头玩弄衣角,不走神或做与谈话无关的事,这首先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获得良好交谈效果的前提。这样的聆听可以清楚地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并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使你得到朋友;当他与你交谈的话题你不感兴趣时,请表现出你的耐心和修养,因为这可能对他却很重要,试着站在他的角度认真地听,也许会使你转变态度,即使你希望转换一个话题,也不要表现出你的不耐烦,巧妙地找出一个大家更感兴趣的话题兴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聆听对方谈话时要主动积极,过程中要及时反馈。要想使别人对你保持交谈的愿望,首先应该让自己从被动消极地听转化为主动积极地听,你的这种积极的态度会让对方有兴趣和你交谈。如果你只是一直在听,而没有任何反应,对方可能会认为你没有认真听他的谈话而失去与你交谈的兴趣。不妨在适当的时候简单重复一下他的问题或他的观点,不但可以验证自己是否正确领会了他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谈话内容,同时也传递给他一个讯息——我在认真地听。

不要随意插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很多同学喜欢在谈话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常抢话、插话,甚至认为爱插话是聪明的表现。随便插话是不礼貌的,这样做不但影响你专心领会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使别人谈话的思路被打断,不能完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情,因而引起他人的反感。

1.谈话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切忌说一些脏话或粗话;

2.涉及有关别人隐私的话题或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深究,不刨根问底;

3.一些谈话的小技巧可以使你获得伙伴们的友谊。如:

(1)和同学交谈时向敞开心扉,谈谈自己认为有意思或很重要的事。这样做会让感觉他很受重视,很被你信任,再加上有意思的话题就会让对你产生好感,愿意和你交谈;

(2)主动发出邀请。“来吧,和我们一起踢足球。”如果你喜欢和对方一起活动,不妨让对方知道,并邀请他加入你们都喜欢的活动中。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1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小人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持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