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居家自疗手册
15678900000008

第8章 亟待走出的高皿压认识十大误区

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相当高。对于这位潜伏在身边的“敌人”,要早预防、早排查,早治疗,力争“化敌为友”。因此,仅仅认识它是不够的,必须彻底了解它,防御它,不让它在我们的身体里扎根,这才是对生命真正负责的态度!

生活中,虽然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高血压病,但能够了解高血压,并正确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人却很少,很多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都存在着种种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误区一:忽视疾病,认为血压高不要紧

由于高血压病程缓慢,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很多高血压患者得病多年,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或者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因初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无多大影响,便认为高血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甚至认为年纪大了,血压高一点儿是正常的。

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抱有这样的认识,是极其危险的。高血压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其治疗效果就越好,否则,不但难以控制病情,还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危害生命健康。

2.误区二:忽视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很多高血压患者用药、锻炼、饮食等各种防治环节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注意心理卫生和保健,情绪波动大、多疑、多虑甚至个性怪僻。殊不知,高血压病本身就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要想稳定血压,必须要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

3.误区三:过分依赖药物,认为药物万能

有些高血压患者过分依赖药物的降压作用,认为药物是万能的,只要坚持服药就能降压、控制好血压。殊不知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况且,高血压的治疗是综合疗法,需要将药疗、食疗、运动治疗、物理按摩、心理治疗等方法有机结合,单纯依赖药物降压,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4.误区四:不重视辅助治疗的功效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知道运动、饮食等辅助治疗有利于稳定和控制病情,但能坚持运动、合理饮食等综合治疗方法的却很少。事实上,辅助治疗不能被忽视,在高血压病的早期及预防并发症过程中,辅助治疗起着主导性作用。

5.误区五:认为高血压是父母遗传造成的

有些人认为,父母都患有高血压,“命中注定”自己早晚也会患高血压,于是,不重视预防,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从医学上讲,原发性高血压固然与遗传因素有关系,但后天的因素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遗传倾向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发病,即使父母都患有高血压,只要自己了解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高血压的。

6.误区六:孩子在生长发育期多吃有益无害

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生长发育期“营养不良”,一味地为孩子增加营养,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有些孩子更是成了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的常客,变成了一个个小胖墩。

孩子在发育期多吃有益无害的认识绝对是错误的,研究发现,很多青少年胖墩的血管壁已开始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变胖,体内就会分泌出过多的胰岛素,使人总有饥饿感,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出生时低体重的儿童,更易出现肥胖、血脂、血糖、代谢异常及高血压这种“代谢综合征”,严重者会发展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高危病症。

7.误区七:凭自我感觉判断病情轻重

为数不少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习惯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病情,只要血压正常,不头痛、不头晕,就认为可以不用服药或减少药量。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自觉症状与血压的高低、病情的轻重并不一定是平行的,病情的轻重应以医生的检查诊断为准,凭自我感觉判断病情、不难受就不吃药,这是片面而又很危险的认识。

8.误区八: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患者在治疗高血压时,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能把升高的血压快速降下来。殊不知,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也会使患者感到头晕、乏力,还可以诱发脑血栓的形成,正确的降压原则应该以缓慢、持久、适应为宜。

9.误区九:只要能保护血管就能降压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脉通等保护血管的药即可不用服降压药,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合理地降压,才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靠服用维生素等所谓保护血管的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达到降压目的。

10.误区十:自己就能治疗高血压

部分高血压患者喜欢根据广告、根据周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来决定自己吃什么药。殊不知,高血压的治疗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的病情、治疗的方式或侧重点也不一样。患了高血压必须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判断,病情属于哪一型、哪一期,是否合并有其他并发症,是否需要加用其他药物等,都应由医生做出详尽的判断,而不应自行判断,自己买药,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广告来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