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读懂领导学
15683600000019

第19章 科学安排工作提高办事效率(1)

领导要做领导的事

作为领导者,要统领全局,科学安排,运筹帷幄,决策正确,打造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团队。这个团队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人尽其才。

实现这个目标,提高管理效能,最根本的办法是领导者要做领导者的事。初一听,这好像是废话,其实却不然。无数管理实践表明,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许多领导者常常“不务正业”,爱做下属该做的事。这样一来,尽管他“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得焦头烂额,不但效率很低,还吃力不讨好。

领导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员工指明目标并明确分工。有了目标,你就能集中精力,带领大伙直奔前方。领导者需要为下属指引方向,需要让他们明白事情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向他们提示和警告,需要让他们弄清事实的真相,需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与其生存和成功紧密相连,还需要表明他们的贡献有多大,需要承认他们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未来。

领导者要将组织的长期目标转化为让下属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并为组织中每一个人指明方向。要达到目标,你必须明确重点。帮助下属把握目标,如果偏离方向,及时予以纠正。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向下属授权。一些领导者之所以成天忙忙碌碌却又忙不到点子上,其原因就是抓权太多。这些领导一方面抱怨事情干不过来,另一方面又事无巨细,什么事都要亲自管。当下属把矛盾上交时,他仍亲自去处理那些本应由下属处理的问题,陷在事务圈子里不能自拔。这种揽权于一身、唱“独角戏”的做法,与现代领导的工作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天津市有个著名的企业改革家就提出“分权而治,分级管理”,他平时只抓九个人,即四位副厂长、两位顾问,加上计划经营、质量管理两位科长和一位办公室主任。这些人再把权力一层一层地分下去,工作起来效率很高。过去一上班,办公室里就挤满了人,晚上又找到家里请示工作,商量问题。现在厂长办公室清静了,厂长可以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筹划长远建设和抓改革上,只用少量的精力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家里有了看书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可以不断汲取新知识,获得旺盛的精力。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领导者的负担,且增强了下属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利于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发挥下属的专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形成了合作共事、互相支持的积极局面。

其次,要尽量排除不必要的工作。领导者除了不要插手别人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外,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应在通常属于自己的工作中再作精简,也就是说只做那些非做不可的工作,而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则应尽量排除,少做无效劳动。例如:汇报工作或作报告时,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去背诵,以显示自己的记忆力,要减少头脑的储存负担,提高头脑的处理功能;有些报告在会前发给大家,不必在会上宣读,会上只对报告进行讨论;打电话能办的事就不写信,便条可以解决的就不写长信;应该由下级提出的办法便让下级准备,不替下级思考问题;办事前做好准备,搞好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扯皮和误工,等等。对那些非做不可的工作,也要综合起来考虑,哪些先办,哪些后办;哪些要重点抓,哪些只要过问一下就可以了;哪些事要专门去办,哪些事可以合起来办;哪些事用完整时间办,哪些事可以用零碎时间办;哪些事必须按规定程序办,哪些事可以用简便易行的办法办,等等。

再次,要善于自我约束。自我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要求领导者不直接干预下一级领导者的工作。领导者要学会“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领导要管理主要的,把具体工作分给下属。千万不要抢下级的活干,因为那样既浪费了自己的精力,又挫伤了下级的积极性,打乱他们的工作部署,造成依赖、埋怨或对抗情绪,使他们没有主见和责任感,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自我约束的另一个意思是要抓大事。领导者要不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浪费过多的精力。

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把自己约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不干预下一级别的事务。当然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上下级之间要互相帮助,密切协作。最主要的应当先把自己的分内事干好。如果把自己的事放下不管,却去干别人的工作,这与现代的专业化分工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不直接去管,这才是清醒的领导者。

不插手别的领导者和下属的工作,并不等于看到问题不闻不问,有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他人参考。对于自己下属的下属,一般应约束自己不去直接干预,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启发自己的直接下属去处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

工作安排要清晰明确

作为领导,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工作,化整为散,充分地发挥团队的作用。而安排工作并不是“一刀切”,或根据自己的喜好指派某某做某项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把工作化整为散的前提是安排工作必须清晰明确,确保下属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

是否善于合理安排工作是判断一个领导优秀与否的关键要素,这也是为下属创造发展机会的最好途径。为下属安排工作,或者说促进下属的发展,也是领导者的一项责任。那么,怎样安排任务才是合理有效的呢?

有效地安排任务,意味着领导在安排任务时,交代清楚要完成的是什么任务、该达到什么结果、有哪些可利用的条件、如何监管工作的进度,以及工作完成后对其进行验收的标准,然后鼓励下属对工作安排进行提问,并检查一下其对所授项目的认识程度,清晰安排工作和明确授权的意义、过程,会出现的问题和基本要求。这些都有利于下属出色地完成工作,从而达到领导预定的标准。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领导者——布置工作任务时三言两语地交代一下,然后就扔下不管了。从来不明确地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他以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东西,下属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懂得;或是有意识地不向下属交底,放任不管,而当下属的工作没有达到他所要求的标准时,就对下属横加指责。

比如,某领导者对秘书说:“给我致电张先生,约他下星期五到我的办公室来。”秘书小姐如言电约,但对方称下星期五要开重要会议,而他过两天便要到国外出差一星期,建议不如将约会往后推推。秘书想将张先生的话向领导转述,但是一连两天,领导均在休假,根本没有机会提及。待领导上班时,秘书才将张先生的话转达,此时张先生已远在英国。该领导者责怪秘书为何不早说,因为他找张先生就是要商谈有关他到国外后所托办的事。

工作目标是否能让人一目了然,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关键。秘书在张先生提及去外地时未能做出及时反映,完全是因为领导者的指令不明确,欠缺了提及找张先生的大概目的,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领导者安排工作必须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才能让下属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下属一般只会考虑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让他打电话他就打电话,不会考虑其他;他认为自己负责的只是某个工程的一个环节,而这单一的环节往往又不是领导所期望的。领导不能把一个事情的整体分派给很多下属去做,而不告之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目标是一项工作的基础。当目标明确了,每位成员心中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甚至当领导推荐的方法不可行时,他还能想出更有创造性的解决方式。与其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财力,去改正正在进行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如通过使其明确工作目标而规避问题的出现。

有的领导者为了刻意表现“弱化自己”的意识,喜欢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带有反问或者故意造成让他人做决定的感觉。比如,有些人喜欢在命令前加上“也许”的字眼,出发点是好的,却让下属感到无所适从。“也许明天该组织个民主生活会。”在下属听来,到底是安排,还是不安排?下属当然不敢反问:“到底是应该去做,还是不做?”这么问,无疑是批评领导者的指令不明确,但是不问清楚,又怕事后被领导者指责为擅作主张。所以,领导者发出指令、安排工作时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那么,在日常管理中,领导者怎样才能合理地进行工作安排,做到清晰明确呢?

(1)命令要明确

包括要做事项的目的、内容及有关的时间、地点,以及建议的处理方法等。要想发布清楚、简洁、明确而又容易让人听明白的命令,应遵循下面几条原则:要使命令适合要做的工作;使用简单明了的词句和术语;要点要集中;如果是一个书面命令,要考虑使用个人的语言,发挥领导的风格,不要过多顾及语法;如果是一个口头命令,要多说几遍。

(2)有明确的时限

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写明何项目标何时完成。时间表既适用于一个以上的目标,也适用于不断提高的标准,比如何时报告、何时反馈等方面。

(3)写在书面上

是将目标条分缕析地写出来,有激励下属的作用;二是还能及时回看,避免没听明白导致执行的错误。降低模糊性,避免混乱局面。

(4)及时沟通

安排工作是个长久的过程,在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领导与下属要及时沟通。许多领导认为工作时间以外,不应该让下属骚扰;以致下属有事要找时,却束手无策,这样又怎能有效率呢?

(5)在条件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目标

有时可能会因为一些意外因素,使实现目标的条件严重恶化,从而无法实现既定目标。这时,领导者应及时根据变化调整目标,重新安排部署,否则下属会因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而失去工作激情。

(6)重视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成员个人的利益和自身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可以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7)目标公开明晰

领导者在命令下属去做某事时,一定要附有一个明确公开的标准。工作目标公之于众,能大大增强每一个下属的责任感,并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领导者必须对项目保持一定的控制权,设定项目进度及成绩汇报的时间表,并进行定期检查以关注进度和及时发现问题。这可减少领导因工作安排不当而导致的风险。同时,组织成员也会因清楚了时间安排和有不时的工作检查而获益。

亲临指导,提高效率

重大事件发生时,有领导亲临指导,不仅能稳定人心,而且效果明显。现代领导者需要经常深入现场,可以对某种事件、问题、方案当场做出决定,推进工作进程,提高办事效率。

现场指导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经验性,二是灵活性,三是时效性,四是复杂性。在现实生活中,当领导者对遇到的问题真正了如指掌,而且在下属无法解决或不去解决时,现场指导的领导方式就是有效且必要的。这种领导方式一般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二是某一项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三是工作进程遇到了重大困难;四是需要运用领导现场协调和解决工作进程中的各种矛盾时;五是领导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失误引起了不良后果,需领导者出面挽回影响时;六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情况不太明了,条件不太成熟,需要到现场边观察边研究边解决时。现场指导的方式能够激发下属士气,督导完成工作,统一调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实际工作中,需要现场指导的范围远不止这六个方面,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发生的情境、下属的素质和自身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实施现场指导,由于直观指挥现场,各类矛盾尽收眼底,领导者容易犯一个毛病,那就是擅自打乱工作程序,既想抓西瓜,又舍不得扔芝麻;本级工作想管,下级的工作也想管。这是现场指导的大忌,弄得不好,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贻误了时机,也将影响工作效率。怎样在现场指导中既保证高度统一,又能尽职尽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呢?

(1)抓重要环节,实施有重点指挥

不为诸多矛盾所缠绕,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严格按分工、按权限工作。对于下一级职权范围的事,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无论其如何处置,都不能横加干涉,在其遇到困难时应主动为其撑腰。

(2)把现场决策与培养下属结合起来

领导者亲临现场指导时,不能光忙于作指示,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还要善于引导、启发下属自己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下次再遇到同类问题时知道“就该这么做!”

(3)要实事求是,不怕丢面子

领导者对现场中的问题不一定都有能力决断解决,对那些不宜现场决断的复杂问题,应持慎重态度,不要轻率地硬行现场决断,以免留下后患。

(4)要尽可能地掌握信息,尽快形成自己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及环境变化,并对执行的情况予以处置。只有认真查处工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才能使现场问题的解决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5)正确运用奖惩制度,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不必指责,以防干扰下级情绪。即使是批评,也应当注意场合,以暗示为主,劝导其自行改正,不能什么事都直接端出来。无论是表扬或批评,都要弄清事实,掌握好“度”。

(6)避免感情用事

现场指导情绪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遇到感兴趣的问题,精神愉快时,要杜绝信口开河,随意点头、决断;遇到讨厌的问题,心情不好时,切忌听不进逆耳之言。领导者应尽力排除非理性思考,不要把个人感情带到现场指导中去。

(7)力避“一言堂”

要创造和利用现场指导的民主气氛,尽可能地集思广益。对较重大问题的决断,要坚持科学态度,要按科学决策的程序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