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15685000000019

第19章 乞诛窜吕惠卿状(2)

【注释】 [1]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建议铸造银币及钱币,支持盐铁官营政策,制订“告缗令”,对田宅、货物、车船、畜产等征税,打击富商大贾。主办许多重大案件,用法严峻。[2]挟持巧诈:挟制朝政,巧言奸诈。[3]祟长犴狱:危害牢狱刑罚之事。指张汤为政苛酷,用法严峻。祟,作怪,暗中害人。犴,牢狱。[4]重足而立: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史记·汲郑列传》:“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5]唐德宗:李适,公元780—804年在位。[6]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唐德宗建中初年由御史中丞升任宰相,陷害忠良,排斥异己,搜刮财货,引起长安罢市。后又征收间架、除陌等税,百姓怨声载道。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失守,不久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又屡上疏斥其罪恶,被贬职,死于澧州。[7]流播:流离迁徙,同播迁、播越。[8]逐杞而后社稷复存: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因朱沘难赴朝,至奉天被卢杞所排,咫尺不得见帝,一怒之下顿兵不进,并上表极言杞之罪恶,德宗于是贬杞为远州司马。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遇赦移吉州长史,杞发誓必须再入朝,德宗亦打算启用之,但遭许多人极力反对,乃以杞为澧州别驾,死于此。[9]黩货:贪污财货,滥用财货。[10]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年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第二年拜相,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和豪商巨贾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新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亦有不足,遭旧党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1076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谥文。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11]傲诞:傲慢狂妄。[12]指擿教导:指出不足,教以新法。[13]青苗助役:即青苗法和助役法,青苗法详见《自齐州回论时事书》注释[9]。助役法:推行免役法时向原来的不应役户征收补助雇役经费的方法。原规定女户、单丁户、寺观等不应役,也不出钱,后推行此法,按照应役乡户免役钱减半征收助役钱。参见《自齐州回论时事书》注释[11]。[14]韩琦:字桂圭,河南安阳人,仁宗时进士,任右司谏,曾一次奏罢宰相、参知政事四人。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并称韩范。神宗即位后,出知相州等地,多次上疏反对王安石新法。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又上疏极言青苗之害,神宗袖其疏给执政看,并说“琦真忠臣也”。[15]惶遽(jù):很惊慌。[16]息肩:免除劳役。《南史·循吏传序》:“乃定乱之始,仍下宽书……于是四海之内,始得息肩。”[17]画劫:消除灾难。画,停止、中断。《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画,止也。”[18]诤臣:直言敢谏之臣。[19]靡然:一边倒的样子,喻指天下人灰心丧气、萎靡不振。[20]手实簿法:即手实法,亦称首实法,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其他财产作为征税根据的办法。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吕惠卿创制五等丁、户簿,规定申报项目极为广泛,尺椽寸土、鸡豚狗彘等细微财物也必须申报,如有隐瞒,许人告发,没收其财产,三分之一给告发者,民不堪其烦扰。不久罢除。[21]鸡豚狗彘:豚,小猪。彘,猪。此处泛指鸡鸭狗猪等牲畜。[22]告讦:告发别人的隐私。《汉书·刑法志》:“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23]保甲:即保甲法和保甲养马法,王安石新法之一。详见《自齐州回论时事书》注释[10]。[24]流入襄、邓者:襄,襄州,宋属京西南路,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邓,邓州,唐改荆州所置,治所在穰(ráng)县(今河南邓县)。[25]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少时因苦池为王安石所重,后反对新法。熙宁八年(1075年)上疏弹劾吕惠卿结党营私,被吕惠卿诬以谤毁罪,贬汀州。凡与之有交往或书信往来之人,均被诬治罪,从而兴起大狱。[26]王安国:王安石之弟,政见与其兄不同,素与郑侠友好,被牵连贬归田里。[27]噍(jiào)类:活着的人。噍,指能吃东西的动物,代指活人。[28]冯京:字当世,湖北鄂州咸宁人,仁宗时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反对王安石新法。[29]蔡延庆:字仲远,仁宗朝进士,神宗时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渭州,元祐中卒于工部侍部。[30]徐禧:字德占,官给事中,得吕惠卿看重。[31]迁延:拖延。《农政全书·营治下》:“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32]钜:巨的异体字。[33]纪:通“记”。[34]河陇:河西与陇右地区,相当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35]永乐之败:熙宁五年(1072年),徐禧建议修筑永乐城,九月,西夏以数千骑来攻,城陷落,徐禧等为乱军所杀。[36]耕葭芦、吴堡两塞生地:葭芦,宋地名,在陕西省北部。吴堡,宋地名,今陕西江北部、黄河西岸。两地均是北宋的西北边塞处生地(即未耕过的土地)。[37]稊(tí)稗:十分低劣的禾稻。稊,一种形似稗的草,实如小米。[38]张皇:夸大,夸张炫耀。《聊斋志异·公孙夏》:“区区一郡,何直得如此张皇?”[39]牒:公文,文件。此处名词动用,命令、派遣之意。转运司:专门管理水陆运输任务的机构。[40]馈运:运送的粮食,赠送的粮食。[41]不赀(zī):无法估计,无法计算。[42]肆诸市朝:肆之于市朝,古代刑罚之一,把人处死后并陈尸。诸,之于的合音。市朝,集市。[43]险薄:阴险刻薄。[44]闾阎:里巷的门,借指平民百姓。[45]卵翼之恩:养育庇护之恩。《左传·哀公十六年》:“子西曰:‘胜如卵,余翼而长之。’”常用于贬意。[46]胶固:坚固,牢固。[47]轧(yà):排挤,倾轧。[48]李士宁:北宋大臣,与王安国、郑侠友善,因郑侠事受牵连遭贬。[49]安石觉之,被召即起:王安石执政时,吕惠卿为了迎合他,极力推崇新法,故王安石相时极力举荐吕惠卿继任,不久执政。吕惠卿既得志,忌安石复用,便挖空心思策划陷害安石之计,王安石闻之滋怨。当时韩绛颛处中书,事多不决,且与吕惠卿多次争论,估计自己不能镇住惠卿,故密请帝复用安石,帝应允下诏,安石问命星夜兼程,七天就赶到了京师。[50]蹇周辅:字皤翁,仁宗朝进士,神宗时累官刑部侍郎。[51]安石由是得罪: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之再次拜相,力请解除机务,乃以使相判江宁府。吕惠卿从与安石的私人书信中摘录句子诬陷他,皇帝认为欺骗自己,故于熙宁九年(1076年)冬天免去了安石之职。[52]抉擿:摘取其过恶。[53]放麂违命:用典。春秋鲁人孟孙猎得一麂,叫秦西巴把它运回去,麂之母跟着车走,秦西巴不忍于是放了麂,孟孙大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三月,又把他召回做了自己儿子的老师,并说:“夫不忍于麂,又且忍吾子乎?”此用其意说明皇上用人应由此推及彼,知其仁然后委之重任。麂,幼鹿。[54]食子徇君:用典。春秋齐国丞相管仲病重,齐桓公问他群臣中有谁可以继任,管仲说“知臣莫如君”,齐桓公说“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此以易牙的杀子适君形容人的残忍,说明不可委之重任。[55]“栾布惟不废”句:栾布,西汉梁(今河南商丘)人,与彭越友善,越为梁王,封他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他奉使自齐还,哭祭彭越,为吏所捕,高祖释其罪,任为都尉。彭越,详见《三国论》注释[21]。[56]“李惟不利”句:李,唐初大将,本姓徐,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人。参加瓦岗军起义,兵败降唐。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李密,字玄邃、法主,京兆长安人,参加瓦岗军首领翟让信任,后杀害翟让成为首领,对瓦岗军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后失败降唐被杀。[57]“至于吕布事丁原”句:吕布,详见《三国论》注释[29]。丁原,东汉诸侯,吕布为其部下,任武猛都尉。汉灵帝末年董卓入京,杀宦者二千余人。董卓暗中叫吕布杀丁原,并收了他的部将。此后董卓与吕布誓为父子。[58]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本为凉州豪强,灵帝时任并州牧,灵帝末年受何进之命入京杀宦者二千余人,昭宁元年(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专横残暴,后被吕布所杀,暴尸于市。[59]“刘牢之事王恭”句:刘牢之,字道坚,彭城内史,时东晋内部纷争常起,牢之拥重兵多次干预朝政,后兵权为桓玄所夺自杀。王恭,字孝伯,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情高茂,素有宰辅之望,牢之初事之,后反叛。[60]司马元显:东晋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之子。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任征虏将军,时年十六岁,有隽才。刘牢之曾事之。[61]曹公:曹操。详见《三国论》注释[8]。[62]桓氏:即桓玄,字敬道,又名灵宝,桓温之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袭爵南郡公,隆安二年(公元398年)与兖州刺史王恭等起兵,反对专擅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后杀元显掌握朝政,代晋自立,后被刘裕起兵声讨,兵败被杀。[63]邓绾:字文约,曾举进士第一,任宁州通判,支持新法,为王安石所重,任御史中丞,后被贬虢州知州。[64]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后积极推行新法,累官御史中丞,曾力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为公论所恶。[65]蝮(妇)蝎:蝮蛇和蝎子,此泛指毒蛇。[66]睚眦:极小的仇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67]孤负:同“辜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常恐殒没,孤负国恩。”[68]:即质、斧质,古代腰斩人的刑具。《史记·项羽本记》:“孰与身伏质,妻子为戮乎?”《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君不忍加之以。”[69]四裔:边远的地方。[70]魑魅(chīmèi):传说中害人的妖怪,代指害人者。

【译文】

我听说汉武帝的时候,御史大夫张汤挟制朝政,巧辨奸诈,以迎合皇上的意愿,变乱了货币,危害牢狱刑罚之事,使天下人迭足而立,非常恐惧,几乎使天下大乱,汉武帝觉悟,杀了张汤,然后天下安定。唐德宗的时候,宰相卢杞妒贤嫉能,残害善良之辈,极力怂恿皇上征伐,助成了横征暴敛,使天下人相继反叛皇上,以至于流离迁徙,唐德宗觉悟,贬谪了卢杞,然后国家得以复存。小人天性倾邪,乐为不义之事,本性阴险狠毒,特别喜欢害人,如不死亡,最终必定酿成祸患。

我见前任参知政事吕惠卿,怀有张汤的巧辩奸诈,兼有卢杞的奸邪凶残,诡变多端,横行无度,见利忘义,贪得无厌。王安石初任宰相时,把他用为心腹。王安石是山野之人,强横负狠,傲慢狂妄,他对于为政之事,是愚昧不知,吕惠卿对之指擿教导,以有助于他的恶行。青苗法、助役法的施行,其计都出自吕惠卿之手。熙宁三年(1070年)韩琦最先指出了青苗法的害处,先帝神宗知道韩琦朴实忠诚,翻然醒悟,打算辞去王安石而推行韩琦的主张。当时的官吏们都听到了这个好消息,王安石也很惊慌失措,多次上表请求退位,天下人欣然有免除劳役的希望。吕惠卿当时正做小官,自知失去了势力,上奏章乞求召对,极力进献邪说,迷惑皇上的视听,巧言改变了皇上的意愿。他身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却摄取了内侍之职,亲自四处宣传,以抬高王安石,放肆地宣扬他的伪辩邪说,以此破坏韩琦等人的言论,并为王安石消灾除难而出谋划策,大抵多用刑罚牢狱,震动了天下。从此直言敢谏之臣闭口不言,有识之士灰心丧气,从而使天下萎靡不振。至于排击忠良,引荐任用奸邪之徒,惠卿所出之力,十占八九。此后又建立了手实法,使百姓尺椽寸土之财,检点搜刮无遗;鸡鸭狗猪之畜,掠夺殆遍;专门告发别人隐私,推究毫毛之产;各种刑罚交替实施,纸笔腾贵,百姓怨声载道,超过了青苗法、助役法之害。又因为保甲法的实行,给散了青苗法,百姓结甲奔赴官务,不剩一户,上下骚动,不安心于他们的生活,于是致使河北地区的住户流离迁徙,即使是上等富庶之家,也有驱车牛、挟金带银,流落到襄州、邓州两地的。很快又兴起大狱,以此恐吓威胁士大夫,如郑侠、王安国等人,仅仅保住性命而去。推原他们的害心,本来是想株连更多的人,陷害公卿,不仅仅如此!幸赖先帝神宗天资仁圣,每件事都加以抑制,所以吕惠卿才未能穷尽其恶,不然,安常守道的人再也没有活着的了。不久吕惠卿自己因贪污罪被降职,于是极力陈说边防之事,以迎合皇上的心意。他在延安,首先变更军中制度,杂用蕃人和汉人,在上与冯京持不同意见,在下与蔡延庆等人极力争论,只有党羽徐禧协助他,于是推行他的观点,违背自然规律,坏乱边政,至今成为祸患。西戎本无变乱,谎报军情,擅自率领大军进入敌境,竟然不见敌情,拖延而归,浪费资金粮草,丢弃的武器盔甲,数以万计。任意欺骗蒙蔽,坦若无人,立石记功,使西戎明确地知道了朝廷有吞灭西夏的意思,自此戎人怨怒反叛,边境骚动,河西与陇右地区困顿枯竭,国家疲惫不堪,(酿成)永乐之败。大将徐禧,本是吕惠卿从平民百姓中保荐提升的,自始至终与他意见一致,于是把边政交付与他,永乐之败的消息传来,震动了朝廷,从而招致不悦,当初的确是由于此。边境争端一生,至今成为祸害。到他移领河东之时,大发人力、牛力,耕种葭芦、吴堡两塞荒僻未耕之地,以重兵保护才敢播种,播下种子就回去,不敢再去看看。等到秋天收获之时,又以重兵防卫,收割所得大都是稊稗,(而且是)雨中收获,马上就腐烂了。吕惠卿夸大其数量,并下文与转运司做了工作移交,狂妄地说可以罢除粮食的运输了,其实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不可估计,而没有丝毫的好处,边臣畏惧,都不敢明说。这些就是吕惠卿为政事迹的点点滴滴,即使是把他处以极刑并陈尸于市,也不过分。至于他私下行为的阴险刻薄,不是人所能做的,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不肯接受他的余绪的。

王安石对于吕惠卿来说,有养育庇护之恩,有父亲老师之度。当寻求进位之时,则坚固为一体,相互开导,以欺骗朝廷。当他们权位已经相当、势力可以相轧时,反眼不认,互相吞噬,化为仇敌。王安石刚罢相时,以执政身份推荐吕惠卿。当他已经得至重位,害怕王安石再被启用,于是就对王安国、李士宁兴起了刑狱,以此促进王安石迅速归田。王安石发现了他的用意,神宗下诏启用便迅速回朝,不断相互攻击,致对方于死地。王安石的同党说吕惠卿叫华亭知县张若济借了豪民朱华等钱,置买田产,叫其舅郑膺请求夺取民田,叫僧侣文达请求夺取天竺僧房舍。朝廷派遣蹇周辅推审他的事情。狱讼将具而王安石罢相而去,所以事情就没有再追究,其案件在御史台,可以审查。吕惠卿说王安石相与为奸,拿出他的私信,有一封里说:“不要让齐年知道。”齐年,就是冯京。冯京和王安石都生于辛酉时,所以称为齐年。先帝仍从轻处理王安石的罪过,惠卿又拿出一封信,中有“不要让皇上知道”,王安石因此得罪于朝廷。吕惠卿与王安石,说肺腑之言,托付妻子儿女,长年相交,惟恐不深,所以虽然他的欺君之言现于书信,也没有疑忌疏远。吕惠卿在他平安无事时,已经一一收集记录,以准备危急时刻所用,一旦争夺利益,就互相摘取其过恶,不遗余力,必要致对方于死地。这是猪狗都不屑做的事情,而吕惠卿却做了,难道不羞耻吗?天下的人看见他在位,侧目而视,愤怒而畏惧他。皇上有人,想要他对自己忠诚守信,必须取决于他对父兄仁爱,对师友诚实,然后付之以事。所以从放麂违命之事而推测他的仁爱,就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从食子徇君之事而推测他的残忍,就可以知道他必有杀君之举。栾布惟独没有废弃彭越的命令,所以汉高祖知道他贤能,李惟独不贪图李密的土地,所以唐太宗赞许他的仁义。两人最终效力于两位国君,都成为名臣。为什么呢?存有仁心的人,没有什么事做不成,虽然国家和个人有区别,但忠厚之情却并无不同。至于吕布效力丁原却杀了丁原,效力于董卓却杀了董卓,刘牢之跟随王恭却反叛王恭,跟随司马显却反叛了司马元显,违背做人之理,成为大家都不信任的人,所以吕布被曹操诛杀,百刘牢之则被桓玄杀死,都是因为他们平生反复无常,其势不可留存。曹操、桓玄,是古代的奸雄,驾驭英雄豪杰,无所不作,然而推究利害,最终亦害怕这种人。如今朝廷选用忠信之人惟恐不及,却反吕惠卿安置在他们中间,犹如香臭并处,枭鸟与鸾鸟共栖,不仅仅是势不两立,更加之恶人必胜。何况从去年以来,朝廷废弃了吴居厚、吕嘉问、蹇周辅、宋用臣、李宪、王中正等人,有的是因牟取暴利,有的是由于滥用兵权,一件事危害百姓,都不能逃避惩罚。如今吕惠卿身兼多种罪恶,自知罪大,却想以亲居不封自免其罪,天下公论不肯赦免他。然而近日论事的官吏在论奏奸邪之人时,论及了邓绾、李定等人,微小之事必定检举揭发,但却没有谈到吕惠卿,大概是因为他凶悍奸诈、猜忌残忍如毒蛇,万一复用,极小的仇怨也一定会报复,所以论事的人不敢轻易说话。我愚蠢笨拙,缺少考虑,认为在此职位上有说话的责任,与元凶同处一时却畏避隐忍,将辜负朝廷,所以不怕死亡,呈献这些愚拙直率之言。请求陛下以圣意裁断,多少对之加以处置纵然是不处以极刑,也应追削官职,贬谪到边远的地方,以此惩戒害人之徒。恭谨地记下这些事情,使皇上知道,恭候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