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15685000000006

第6章 自齐州回论时事书

【题解】

本文选自《栾城集》卷三十五。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辙上书言事,得召对延和殿,不久任职制置三司条例司。时王安石为宰相,推行青苗法,苏辙以书议之,力陈不可,触怒朝廷,被外放,除河南推官,后又徙官齐州掌书记。从外放至齐州回朝,历时七年。本文即写于从齐州回朝之时。文中力陈新法之弊,表明自己的态度,言辞激切,不改初衷,为国之情,极为诚恳。

【原文】

臣自少读书,好言治乱。方陛下求治之初,上书言事,陛下不废狂狷[1],召对便殿,亲闻德音,九品贱官,自此始得登对论事[2]。当此之时,陛下好问之声震动海内,愚贱之人[3]笃信寡虑,以为天下之事可得徐陈遍举、指顾[4]而定矣。既而误蒙泽恩,受职条例[5],抗论[6]得失,与有司不合,得请外补,于今七年,而天下之治安终未可见,臣窃疑之。

伏惟陛下天生圣德,聪明睿知[7],不学而具,其于谋虑措置,曾何足云。然自顷岁以来,每有更张[8]。民率不服,盖青苗[9]行而农无余财,保甲[10]行而农无余力,免役[11]行而公私并困,市易[12]行而商贾皆病。上则官吏劳苦,患其难行;下则众庶愁叹,愿其速改。凡此四者,岂陛下之圣明有所不知耶?臣以为非也,陛下之圣明无所不知。何以言之?二年以来,陛下屡发英断,废置大吏,数其罪愆[13],明示臣庶,凡天下所共疾恶者,陛下无一不知。由此观之,凡天下之所共怨苦者,陛下何所不察?今者皇天悔祸,启道圣意,易置辅相[14],中外踊跃,思覩宽政[15],而历日弥月寂寞无闻,众心皇皇[16],如久饥而不得食。臣虽愚陋,窃独为陛下恨[17]也。

陛下自即位以来,求治之心常若不及,意将以尧舜之隆平[18],易汉唐之浅陋,不幸左右不明,陵迟[19]以至于此,天下之人,孰不知之?今也既知其不可用而去之,又循其旧而不改,将遂代之任咎[20],此臣之所以为陛下恨也。且今天下之安危,智者不再计矣。水旱连年,死者将半;遗民饥困,盗贼满野;疆场未宁,军旅在外;府库空竭,边饷寡少。事之可忧者何可胜数?术之不效,断可见矣!然陛下独迟迟而不决,意者已为之而已废之,恐天下有以窥其深浅耶?臣闻人主之德如天,天之于物也,炽然而旱,赤地千里[21],草木皆死,可谓虐矣。然至雷雨时作,膏泽洋溢,百谷奋起[22],民复粒食[23],鼓舞圣德而忘旱之虐,何者?度量广大,改过无疑也。如使密云而不雨,既雨而中止,迟疑犹豫,久而不忍,则天之生物尽矣。《传》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24]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今陛下诚先治其心,使虚一而静[25],湛乎彼我得失[26],莫能婴[27]也。去恶如去尘诟,迁善如救饥渴,与民一新[28],罢此四事:青苗之既散者,要[29]之以三岁而不休息;保甲之既团[30]者,存其旧籍而不任事;复差役以罢免之条;通商贾以废市易之令。行之期年而观之,苟民不安居,水旱复作,盗贼复起,财用复竭,诚有一事以忧[31]陛下,臣请伏罔上之诛,以谢[32]左右。陛下诚不信臣,数年之后亲受其弊矣。古人有言曰:“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33]?”惟陛下为社稷筹之。

臣谨列四事之害,画一[34]以献,不胜愚忠愤懑之诚,干犯[35]天威,伏俟钺[36]。臣辙诚惶诚恐,昧死[37]上书。

【注释】

[1]狂狷:狂者激进,狷者拘谨保守。狂狷是偏义复词,皆偏于一己,泛指偏激。[2]登对论事:登朝论政事,喻指得以提拔任朝官。[3]愚贱之人:苏辙自喻。[4]指顾:迅速,言时间之短。[5]受职条例:指神宗熙宁二年上书言事后受职于制置三司条例司一事。[6]抗论:直言论对,言论上相对抗。[7]睿知:睿智。知,通“智”。[8]更张:本意是把琴瑟之弦放松后重新配好。引申为更改、改变。[9]青苗:即青苗法,亦称常平给敛法或常平敛散法,北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之一。熙宁二年,王安石为相,实行青苗法。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借以补助耕作,称青苗钱。借户贫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贫富之差分五等,一等可借十五贯,末等可借一贯,春夏两次所借随当年夏秋两税于六月和十一月归还,每期取息二分,亦有取息三、四分的。此法始得于河北、京东等地,后推行天下,但收效不大。元祐元年(1086年)废止。[10]保甲:即保甲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立之。王安石认为先王以农为兵,如想公私财用均不匮乏,即应罢除募兵制,推行民兵制,于是立保甲法。其法规定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大保,设大保长;十大保为都保,设正副都保。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授之弓弩,教之战阵。此法先行于京都地区,后遍行天下,但禁令苛急,往往去而为盗。[11]免役:即免役法,亦名募役法或雇役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其内容是使民出钱,募人充役,行于熙宁三年十二月。其法根据民之贫富,分五等输钱,名为免役钱;官户、女户、寺观中单丁未成年者,亦按等级输钱,名助役钱;所输钱的多少按所雇役值的多寡而定,并在此基础上增取二分,以备灾缺时用,称免役宽剩钱。先试行于京都一带,后遍行天下。元祐元年废止。[12]市易:市易法,王安石新法之一,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实行。宋代豪商控制同行,操纵市场,对外地小商运来之货常压价收购,高价卖出,从中牟取厚利。熙宁三年保平军节度推官王韶在陇西古渭寨用官钱设市易司,控制西北边境贸易。王安石参照其法,在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务),以内库资金由市易司平价收购市上可售但滞销的货物,缺货时卖出。商贾向官购货可用财物作抵贷借官款,定期归还。官府所需货物,统由都市易司供应。此法对平抑物价,遏止豪商大贾牟取暴利和增加政府收入均有一定作用,但亦有不少弊病。元丰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13]罪愆:罪过,罪行。[14]易置辅相: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罢相,故曰。[15]覩:睹的异体字。[16]皇皇:通“惶惶”,不安之意。[17]恨:遗憾,遗恨。[18]尧舜:传说中上古时的两位贤明君主。隆平:隆盛太平,盛平。[19]陵迟:即陵夷,衰颓之意。《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颜师古注曰:“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颓替若丘陵之渐平也。”[20]遂:终于,竟然。任咎:承担责任,担当过错。[21]赤地千里:极言旱灾之严重。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2]奋起:振起,复苏。[23]粒食:以谷物为食。《礼记·王记》曰:“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24]《传》:即《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亦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25]虚一而静:亦写作“虚壹而静”,反映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荀子·解蔽》曰:“必何以知?曰:虚壹而静。”[26]湛乎彼我得失:湛,深知。乎,于,介词。彼我得失,改过与不改过之间的得与失。[27]婴:困扰,束缚,羁绊。[28]一新:一心,同心。[29]要:大体上,总体。[30]团:组织或聚集起来的团体等。[31]忧:使……忧,使动用法。[32]谢:谢罪。[33]惭:羞愧。语见《左传·昭公三十一年》。[34]画一:又作划一。划分一一之意。指逐一排列,一一排列等。[35]干犯:触犯,冒犯。[36]钺(fū yuè):古代杀人的武器,泛指刑戮,同“斧钺”。《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钺之诛。”[37]昧死:冒死。

【译文】

我从小读书,喜欢谈论治乱之事。当陛下求治的初期,曾上书谈论政事,陛下不因我狂放自傲而废弃我,且召对于便殿,使我亲耳聆听到陛下的德音,我这九品贱官,从此才得以登朝对论政事。在那时,陛下好问的美名震动天下,我辈愚贱之人深信不疑,缺乏深思,认为天下的事都可以慢慢陈述,全部实施,天下亦可迅速安定了。不久误蒙陛下恩泽,任职于制置三司条例司,直言论对天下得失,与有司意见不一致,于是得准补外官,至今已七年,但天下治安之迹却终不可见,我对之心存疑虑。

陛下天生圣德,聪明睿智,不学而具备一切才能,对政务的安排考虑,没必要逐一提及。但从近年以来,每当有什么改变,百姓常常不服,大体都是因为青苗法施行而公民没有多余财物,保甲法施行而农民没有富余力量,免役法施行而国家个人同受困扰,市易法施行而商人们均受其害的缘故。在上则官吏劳苦,担忧这些法令难以推行;在下则百姓愁苦哀叹,希望它们迅速改变。上述这四项法令,难道凭陛下的圣明还有所不知吗?我认为并非如此,凭陛下的圣明应是无所不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两年以来,陛下多次发出英明圣断,废黜重要官吏,历数他们的罪过,明确昭示臣民百姓,大凡天下大家均痛恨的人,陛下没有不知道的。由此看来,大凡天下人们都为之怨苦的事,陛下还有什么不明察的呢?如今苍天对其所造成的灾祸表示悔恨,启发疏导陛下圣意,改换了宰辅之臣,中外之人欢心雀跃,均盼着一睹宽容之政。然而,虽过很久却仍寂寞无闻,使人心惶惶不安,犹如长期饥饿而没有东西吃。我虽愚笨鄙陋,但心中独为陛下遗憾呀。

陛下自从即位以来,求治之心常恐不及,希望以尧舜之时的盛平景象,取代汉唐两代的庸浅鄙陋之气,不幸左右之臣不明达,使国之颓败以至于到了如此地步,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如今既然知道其人不可用并已罢弃了他,但又遵循其旧制而不加以改变,且将代之承担责任,这就是我之所以替陛下感到遗憾的原因。况且如今天下的安危,明智之人已不再思虑了。近年来水灾旱灾连年不断,死者将近半数;侥幸存活之人饥寒困苦,盗贼随处皆是;战场没有安宁,军旅常年在外;府库财物空竭,边地粮饷匮乏,天下可忧之事哪里数得完啊?为政之术不见成效,是断然可见的!然而陛下惟独迟迟而不决断,所想之事已经做了但又废止了,难道是怕天下有人窥见其本意吗?我听说皇上的圣德犹如苍天,苍天对于万物,炽然而干旱,大地寸草不生,草木均枯死,可以说是很暴虐的了。但到了雷雨出现,膏泽遍布,百谷振起复苏,百姓又可以谷物为食之时,天下之人为其圣德所鼓舞而忘却了干旱的暴虐,为什么呢?无疑是因其度量广大,乐于改过的缘故。如果只使天空阴云密布而不下雨,即使下雨但中途而止,迟疑不决,犹豫不定,长久不施恻隐怜物之心,那么天下的生物就会全部毁灭了。《左传》上说:“君子的过错,就如日食和月食一样。其过错人人都会见到,其改过时亦会人人仰望它。”如今陛下的确应该整理一下自己的心境,虚心、专一且冷静地观察一切,深知改过与不改过之间的得与失,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束缚你了。摒弃恶迹犹如去除尘垢,布施善政犹如解救饥渴,与民同心,罢除这四件事:已经解除了青苗法的人家,大体上以三年的时间不要休息;因实行保甲法而已聚集在一起的人,保留他原来的户籍但不任之以事;恢复差役法并罢除免役法令;沟通商贾间的联系使其自由贸易并为除市易法。这样实行一年然后观察效果,假如百姓仍不得安居,水灾再发生,盗贼再出现,财用再枯竭,的的确确还有一件事搅扰陛下,那么我请求以欺骗圣上之罪重惩我,以此谢罪于群臣。陛下如真不相信我,那几年之后将亲受其害。古人有话说:“不能忍受一时的羞愧,而要终身羞愧吗?”希望陛下为国家着想。

我恭谨地列举了四件事的危害性,并逐一排列以呈献陛下,不胜愚忠愤懑之诚心,冒犯了天威,敬等刑戮。臣苏辙诚惶诚恐,冒死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