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15685200000017

第17章 送孟东野序

【题解】

孟东野:即孟郊(公元751—814年),字东野,唐湖州武康人。年轻时隐居嵩山,与韩愈为挚友。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考取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尉。序:赠序,临别赠言。

这篇序作于贞元十八年。当时孟郊从溧阳来到长安。在分别时韩愈写此序赠他。因为孟郊在溧阳任上常到郊外饮酒赋诗,政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因而孟郊愤愤不平。为了使孟郊能自我宽解,他写了这篇序送孟郊。文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强调文学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同时既肯定了孟郊“善鸣”,又希望他顺应自然,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忧喜。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1]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2]之;其沸也,或炙[3]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4]也者,郁于中而泄[5]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6]。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7],物之善鸣者也。维[8]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9],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10],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11]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12]。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3]。伊尹鸣殷[14]。周公鸣周[15]。凡载于《诗》、《书》六艺[16],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7],其声大而远[18]。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9]。”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20]。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21]。”臧孙辰、孟轲、荀卿[22],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23],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24]。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5],最其善鸣者也。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声数[26]以急,其辞淫以哀[27],其志驰以肆[28],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沅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29],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30]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31]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32]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注释】[1]挠:搅动,搅扰。[2]梗:阻塞。[3]炙:烧烤,引申为煮。[4]乐:音乐。[5]郁:积滞不通的样子。泄:发泄。[6]假:借。[7]指八种乐器。金:指钟。石:指磬。丝:指琴、瑟。竹:指萧、笛。匏(páo):指笙。土:指埙(xūn)。革:指鼓。木:指柷敔(zhù yǔ)。[8]维:发语词,无意义。[9]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推敚:推移。敚(duó):古“夺”字。[10]咎陶(gāo yáo):一作皋陶。传说是舜的臣子,掌刑狱。偃姓。[11]夔(kuí):舜时的乐官。[12]韶:韶乐,相传是夔所制的乐曲名。[13]五子:指夏朝国君太康的五个弟弟。《尚书·序》称:“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14]伊尹:商汤的臣子。名挚,是汤的妻子陪嫁的奴隶。后来辅佐汤讨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尚书·序》载:伊尹曾作《汝鸠》《汝方》《汤誓》《咸有一德》《伊训》《肆命》《徂后》《太甲》等篇。今《尚书》有《汤誓》《伊训》等篇。殷:即殷商,朝代名。契封于商,至汤灭夏,以商为国号,传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来或称商或称殷,或称殷商。[15]周公:即姬旦,据传,周朝的礼乐制度都是由他制订的。[16]六艺:指六经,即《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1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18]其声大而远:指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论、学说影响大,流传深远。[19]夫子:指孔子。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古时宣布政教法令,摇铃召集百姓来听。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语出《论语·八佾》,意思是以他来宣扬道德、学说,警醒民众。[20]庄周:即庄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的代表。作有《秋水》《逍遥游》《齐物论》等篇。荒唐:广大无边际。[21]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怀王时任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后遭靳尚等人诬陷,被放逐。顷襄王时再遭谄毁,贬于江南,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投汨罗江而死。他写了《离骚》《九歌》《天问》等诗作。他的诗篇文辞优美、想像丰富,对后世文学发展有巨大影响。[22]臧孙辰:臧孙,复姓,名辰。即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臧文仲既没,其立言。”孟轲:即孟子,字子舆,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和他的学生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学说,发展了儒家思想,其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卿:即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有著作《天论》《劝学》等三十二篇传世。也是一位儒家。[23]杨朱以下十四人都是战国时思想家。[24]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人,荀子的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丞相,为政多有施为,后为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著作有《谏逐客书》等。[25]司马迁:西汉时,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等。扬雄:字子云,西汉时著名辞赋家,著有《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等。[26]节:节奏。数:频繁。[27]淫:淫靡。哀:哀伤。[28]弛:放纵,松懈。肆:放肆,不守法度,不守规矩。[29]陈子昂、苏沅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这些人都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诗人。[30]浸淫:慢慢渗透,此处指接近。[31]李翱:韩愈的学生,长于作古文。张籍:韩愈的学生,擅长写乐府。[32]奚:疑问词,为何、如何。

【译文】

凡是事物有了不平的时候就要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是没有声音的,风一搅动它们就发出声音。水是没有声音的,风一激荡它就会咆哮。它掀起波涛,是由于水势受到阻遏;它奔流迅速,是因为受到阻塞;它滚滚沸腾,是由于用火煮它。金、石是没声音的,敲打它们就发出声音。人们发表言论也是这个道理,是因为心中有不平才不得不发表言论。人们歌咏是因为有所思念,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感触。凡是从口里发出声音的,总是都有不平之处吧!音乐,是人们把郁结在心中的感情发泄出来而形成的声音,选择那些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借它们来发出声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是万物中的善于发声者。自然界对于四时也是这样,选择四季中善于发出声音的借它来发声。因此,以鸟在春天啼叫,以雷在夏天轰鸣,以虫在秋天鸣叫,风儿在冬天呼啸。四季的互相更移必然有它的不平之处罢!

对于人也是如此,人的声音中精华的是语言,文采辞藻对于语言,又是它的精华了,更加选择那些善于辞令的人借他们来发表言论。在唐尧、虞舜时代,皋陶、禹是善于文辞的人,就借他们来发表议论。夔这个人不能以文辞发表议论,又自己借助韶乐来抒发感情。夏朝时候,仲康的五个弟弟以他们的《五子之歌》来抒发对仲康的劝诫。伊尹发表议论于殷商。周公发表言论,他们的声音很大传播很远。《论语》说:“天将以孔子为大铃,用他来宣扬仁义之道,警醒世人。”这能不相信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的汪洋恣肆的文辞来发表议论。楚国,是个大国,在它灭亡的时候,用屈原的诗歌来抒发感情。臧孙辰、孟轲、荀卿,他们是以仁义之道发表言论的。杨朱、墨翟、管仲、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是以他们的策略来发表言论的。秦国兴起的时候,李斯发表言论。汉代的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算是最善于发表言论的了。曹魏和晋的时候,写文章发表言论的赶不上古代,但也没有断绝。就以他们中的优秀者来看,他们的声音清丽而浮夸,他们的节奏紧密而急促,他们的辞章淫靡而哀伤,他们的倾向是松懈而不守规范,他们的文章杂乱没有章法。或者是天因为他们的德行丑陋不眷顾他们呢?为什么不发表他们擅长发表的呢?

唐朝有了天下以后,陈子昂、苏沅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以他们能够做到的来抒发胸臆。现在还在世的名望在他们之下的,是孟东野,他当初是用诗歌抒发感情,他的作品高于魏、晋,不松散可以达到古诗的水平,其他的已接近汉乐府了。与我交游的人中,李翱、张籍最为优秀。他们三人的作品实在好啊。也不知道是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而让他们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身体遭受贫穷和饥饿,思想经历痛苦烦愁,而让他们抒发自己的不幸呢?这三个人的命运,就决定于上天了。得到高的职位何必高兴?处在卑下的地位又何必悲伤?东野将到江南去供职,好像有什么耿耿于怀,所以我说说天命来宽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