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15685200000008

第8章 杂说 四

【题解】

《杂说》四则是一组托物喻意的小品文,属论说文范畴。本文为《杂说四》。

本文以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怀才不遇。强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使千里马被视为驽马而受凌辱。以此讽刺掌握用人大权的统治者对人才既不能赏识又不能善待和重用,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文章简短精炼,寓意深刻。

【原文】

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2]之手,骈死于槽枥[3]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4]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5]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尽其材[7],鸣[8]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1]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姓孙名阳。[2]奴隶人:受役使的人,此处指马夫。[3]骈(pián):并,併。槽枥(cáo lì):养马的地方。槽,马槽,盛饲料的器具。枥,马棚。[4]食:饲养。[5]等:等同、一般。[6]策:鞭策,驱使。[7]材:本能,指千里马的食量。[8]鸣:呼喝,指驭马的人呼喝马。

【译文】

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能辱没在普通马夫的手里,和一般马同死在马厩里边,不被称为千里马。

马之中能日行千里的,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小米,喂养马的人不知它能日行千里而以平常马一般给饲料。这匹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出来,甚至想要和普通马一般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能掌握它的特性,饲养它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呼喝它不能明白它的心意,拿着马鞭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是真的不能识别好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