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本文是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明道年间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时写的。
这是一篇寓言性的记事小品。作者受《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意为:举着钓鱼竿,跑到灌溉渠边,只能得点小鱼,难以钓得大鱼)的启示,并结合真实的生活实际——挖水池养鱼,因“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只能“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结果“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抒发了“大鱼”受困而“小鱼”得意的慨叹。这在当时朝廷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幸臣、宦官用事,贤才见斥的时代,此文有着深刻的寓意。
【原文】折檐之前有隙地[1],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2]。修竹环绕荫映,未曾植物[3]。因洿以为[4]池,不方
不圆,任[5]其地形;不甃不筑[6],全其自然。纵锸以浚[7]之,汲井以盈之[8]。湛乎汪洋,晶[9]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10]。予偃息[11]其上,潜形于毫芒[12];循漪[13]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14]。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15 ]也。乃求渔者之罟[16],市[17]数十鱼,童子养之乎[18]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19],盖活其小[20]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21]。嗟呼!其童子无乃嚣昏而无识[22]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23]。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释】[1]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隙地:空地。[2]方:方圆。非非堂:堂名,是欧阳修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在洛阳任职期间所建。[3]未曾植物:没有栽种过东西。植,种植、栽种。物,植物。[4]因:凭借,利用。洿(wū):低凹地。以:用。为:做成。[5]任:随,顺着。[6]不甃(zhòu):不用砖砌。甃,用砖砌物。不筑:不培土加固。[7]纵:用。锸(插):铁锹。浚:疏浚。此指疏浚水渠。[8]汲:引水,取水。盈之:指用水把池子灌满。[9]湛:清澈。晶:光亮。[10]若:那,指示代词。精彩:光彩鲜明。下入:指星星和月亮映入池水之中。[11]偃息:止息,休息。[12]潜形于毫芒:身影映入池中,惟妙惟肖,形象清清楚楚。潜形,指身影。毫芒,指毫末,比喻极其细微。[13]循:围绕。漪(yī):岸边。[14]渺然:形容遥远。江湖千里之想:《南史·齐竟陵王昭胄传》:“昭胄子同,同弟贲,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此用其意。[15]斯:这。穷独:困乏寡助,亦即孤苦之意。[16]乃:于是。渔者:打鱼人。罟(gǔ):鱼网。[17]市:买。[18]童子:小孩或佣人。乎:于,在。[19]斗斛之水:指池中水量不多。斗斛,数量词。不能广其容:无法增大水池的容量。[20]盖:统统,全。活其小者:养活其中的小鱼。[21]怪:感到奇怪。且:又,还是。以是对:用上面的话(即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来回答。[22]无乃:恐怕。无识:无知。[23]有若:像是。自足焉:对此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译文】在屋檐下的回廊前面,有一块空地,方圆四五丈,正对着非非堂。修竹环绕,绿荫掩映,不曾种植东西。我便利用这低凹之地做成水池。水池不方不圆,随它的地形而定;既不砌以砖石,也不培土加固,完全保持它原来的模样。用铁锹疏浚水渠,取井水把池子灌满,远近望去,清沏汪洋、清明光亮。微风吹来,清波涟漪;风静则水平如镜。夜晚,那星辰和月亮映入池中,光彩鲜明,十分美丽。我坐在池边休息,身影映入池中,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环绕着水池散步,仿佛漫游在浩渺的千里江湖之间。这足以驱散我胸中的忧隘并解除孤独、困乏的烦恼。
于是求到用网打鱼的人,买来数十条鱼儿,叫童子把它们放养在这水池里。童子认为池中水少,无法扩大它的容量,仅把那些小鱼放养了起来,却把那些大一点的鱼儿丢弃在一边。我奇怪地问他,他便用上述的理由来回答我。唉!这童子恐怕是愚蠢、胡涂而又无知了吧?我看到大一点的鱼儿枯涸在一旁,没有它们的生存处;而小鱼儿游玩嬉戏在这浅显、狭小的天地里,好像是很得意的了。对此我颇有感慨,于是便写了这篇《养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