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15686300000004

第4章 蔡伦造纸

人类很早就发明了文字。用什么来记载文字呢?我们的祖先先是将文字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后来又刻在竹板上,再写在绢上。而这些既不方便,也不普及,而且有谁买得起那么昂贵的绢呢?

我国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人会用植物纤维造纸了。他们把大麻等植物的皮捣烂,做成一种现在看来十分粗糙的纸。后来,人们又造出了以丝为原料的“丝絮纸”。但丝絮纸的原料很少,造价又昂贵,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用得起。到了东汉年间,有个在朝中当宦官的人,名叫蔡伦,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寻找一种更好的造纸方法。为此,他废寝忘食,四处求教。

有一天,蔡伦看到几个妇女在河边“漂絮”。他聚精会神地看着,追忆着丝絮纸的产生过程。原来,丝絮纸和蚕丝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起初,人们为了获得蚕丝,就把煮熟了的蚕茧,放在席子上浸到河水里敲打,经过敲打,丝与丝之间松开了,就可以抽丝,用丝来织丝绸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漂絮”。妇女们在“漂絮”过程中,经常发现好丝拿走后,剩下的破乱丝絮就在席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有人把这薄片揭起来晒干,用来糊窗户、包东西等等。后来,又有人发现在这上面可以写字。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乱絮重新捣烂,再摊平,用席子捞起来,晒干后做成专门的书写材料,并把它叫做“丝絮纸”。如今的“纸”字有“系”偏旁,就是因为纸的起源和丝有着密切的关系。

蔡伦又到造纸的作坊去察看,向造丝絮纸的工匠们请教。这样,他就了解和掌握了造纸的基本过程。蔡伦想:用大麻这类植物的皮造的纸太粗糙;用丝来造纸又太贵,何况也不容易找到大量的丝材。如果能把两种造纸方法结合起来,不就能造出又经济又实用的纸来了吗?

蔡伦大胆地找来成堆的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含有纤维成分的材料。他组织工匠用石臼把这些材料捣碎,做成纸浆。然后采用“漂絮法”用席子捞纸浆,捞出的纸浆在席子上形成薄薄的一片,晒干后就成了纸。

公元105年,蔡伦把第一批制造出来的新式纸献给了皇帝,并建议皇帝在全国推广这种造纸的方法。

从此,纸由贵重物品变成了普通识字人都用得起的书写材料,大大推进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进程。

就这样,蔡伦造的纸,成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的“灞桥纸”。经科学家分析化验,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西汉时的这种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