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15686700000042

第42章 安庆保卫战

1858年,清军攻占九江,安庆成为太平军在天京上游的唯一屏障,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同时,曾国藩也在安庆周围聚集重兵,急欲夺取之。

1860年9月,太平天国领袖们决定发动西征,进军湖北,以解安庆之围。太平军分五路,分别由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率领,预定前两路次年春会师武汉,后三路牵制皖南、江西的湘军。

陈玉成在长江北岸,进攻六安、寿州均未成功,又试图直接援救安庆,也遭失败。后来,陈玉成又错过攻占武汉的良机,加上在长江南岸的李秀成由于安庆危急未能及时赶到湖北,因而太平军两路“合取湖北”的计划不得不放弃。这样,陈玉成只得率部再次直接援救安庆。

但这时李秀成仍在向武汉进发。他率军走安徽,打江西,进湖北,其前锋甚至一度进入武昌县。此时,李秀成得知陈玉成已回师东援安庆,便率部撤出湖北,折回江西。太平军攻取湖北的计划彻底落空。

杨辅清部的目标是进入赣北。但在江西转战数月,连下数城,不久都被湘军夺回,被迫放弃赣北,退回安徽。李世贤部未进入赣东,刘官芳部按计划应攻击曾国藩的祁门大营。这些计划也都由于进军不顺利而先后落空。

由于进军湖北失败,又没能牵制住皖南、江西的湘军和攻破曾国藩的祁门大营,曾国藩已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全力围攻安庆。而这时,在安庆仅有二万太平军守军,寡不敌众。安庆城危在旦夕。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军只得改而直接援救。1861年4月,陈玉成率部赶到安庆附近,围攻那里的湘军。同时,干王洪仁汗秈、章王林绍璋等也率军从天京出发,进至安徽桐城一带,并继续向安庆进军。

5月初,陈玉成与清军大战,不分胜负。洪仁秈、林绍璋部多次向安庆方向进军却均遭挫折。于是,陈玉成留一部在集贤关外赤风岭扎营据守,亲率数千人赴桐城救援洪仁秈。但是,陈玉成的援军未能改变洪仁秈部在桐城附近的不利态势,陈玉成走后,留在集贤关外赤冈岭的太平军营垒反而被湘军攻破,守军全部被歼。太平军的士气遇到极大的打击。不久,安庆城外围的其他太平军营垒也被攻克,安庆成了一座孤城。安庆城长期被困,粮食已极度缺乏,外面援军屡屡失利,守城军队士气涣散,许多人出城降敌。此后,陈玉成、杨辅清等部多方努力援救,都未能奏效。9月5日,安庆终于被攻陷,二万守城将士全军覆没。

安庆保卫战历时一年,太平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除了清军的力量较前几年有听加强的原国外,太平军将领意见不一、各自为战、力量分散、行动迟缓,也是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安庆失守后,太平军在天京上游的重镇全部丢失。天京失去了最后的屏障,腹背受敌。此后,太平军始终未能恢复主动,而清军在曾国藩指挥下步步紧逼。1864年7月,天京陷落,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失败告终。

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