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回味一生的历史故事
15686800000051

第51章 《石头记》记石头

香山的老人爱说:“《石头记》记石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原来,在乾隆年间,曹雪芹在正白旗写《石头记》。而曹雪芹写的这本书,就是一块顽石的故事。书的开始说女娲补天剩下一块顽石,被丢弃在青梗峰下,后来身入红尘,历经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直写到顽石归天,全书结束。

在京西正白旗村西不远,就是樱桃沟。樱桃沟里横卧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南北长四丈,东西宽两丈,高有一丈,远远望去,好像一个大元宝,人们就叫它“元宝石”。香山流传着几句顺口溜,说:“元宝石,不值钱。石上松,木石缘。”这块元宝石,不是真的宝石,是假(贾)宝石(玉),所以它才不值钱。曹雪芹就是仔细观察了元宝石,觉得它好像通了灵性,才写出了贾宝玉的故事。这就是“记石头”。

在樱桃沟下边的河滩里,有一种黑石头,叫画眉石。这种石头有一种特性,你摸摸它,手也染不成黑色,沾点清水研一研,能够画出黑道道,再用水一冲,才能把黑道洗掉。所以过去皇宫里的嫔妃宫女和满族旗人妇女,就拿来描眉用,别处妇女也有用它染发的。画眉石也叫“黛石”,黛石就是黛玉,曹雪芹用黛玉做他书里女主角的名字,写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悲剧故事。这不又是“记石头”吗?

离元宝石不远,还有一块两丈多高的大青石,青石上孤零零地长着一棵一尺粗细的柏树,树根把山石撑开了一道缝,扎到石头底下一股山泉里。泉水常年浇灌着柏树,柏树好像生长在大青石上。老百姓管这桩奇景叫“石上松”。曹雪芹受了这石上松的启发,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木石姻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石上松,木石缘”。这又是在“记石头”了。

曹雪芹在什么地方写他的《石头记》呢?有时候在正白旗村的家里写,有时候在峒峪村酒馆写,有时候在村西的山上写。在山上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樱桃沟。他总是把笔墨纸张包在小包袱里,围在腰间,漫步到山涧里,登上元宝石。这块大石头上面有一个凹坑,坑里又凸出来一块方石,好像桌面,曹雪芹就在这张“石桌”上写他的《石头记》。有时,他整天都在元宝石上写书,饿了就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泉水。就这样,前前后后花了10年工夫,才把书写完了。

曹雪芹的《石头记》已经流传了200多年。每当人们在樱桃沟看到元宝石和石上松的时候,就会想到曹雪芹刻苦著书的情景,对这位大文学家怀着很深的敬意。

曹雪芹(1715-1763年)是清代小说家。名霑(zha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也有说1764年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