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15687000000012

第12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

春秋时,郑国的国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他的妻子武姜不喜欢大儿子,而偏爱二儿子段。她总想让段作为郑武公的继承人,但郑武公一直没有答应。

郑武公死后,按规定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郑庄公。

庄公刚刚即位,武姜就迫不及待地为二儿子段请求封地,并点名要“制”这个地方。郑庄公为难地说:“制是军事要地,不能封给个人,如果是其他地方,我一定答应。”武姜又要他把“京”这个地方封给段,郑庄公只好答应了。

段到了封地京以后,就招兵买马,加高城墙。这些很快引起了大臣们的忧虑,要郑庄公赶快去制止。

庄公说:“没关系,谁坏事干得多,他一定会自取灭亡的,慢慢再说吧!”

没多久,段又策动西部、北部的两个边疆城镇分裂出去。有人赶忙报告庄公。庄公仍然说:“没关系,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的!”

后来,段干脆把边疆这两个地方占据了,而且修整兵马,制造战车,并和住在国都的母亲商量好,以武姜作为内应,准备突然袭击庄公。

这时,郑庄公才对大臣们下令说:“现在可以行动了!”于是,他派出大部队很快平定了段的叛乱。“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后来成了成语。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是死亡。这个成语是说,坏事干得多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