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15687900000022

第22章 益母草

从前,有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在生儿子时落下产后瘀带、腹痛等病,儿子都十几岁了,她的病还不见好。儿子从小没有父亲,是母亲把他拉扯大的,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儿子看见母亲面黄肌瘦、身体虚弱,可还每天挣扎着纺线,就说:“妈,您别这么硬撑着啦,请个医生看看吧!”

“傻孩子!”母亲哭道,“缸里没有隔夜的粮,哪有钱请医生看病啊!”

儿子说:“那就从采药人那儿买些药吃吃吧。”

母亲说:“算啦,反正你快成人啦,我能活一天是一天,别花冤枉钱啦!”

“妈,您为我辛苦了半辈子,我得让您后半世享福。说什么也得先治好您的病。”

儿子说完就去找采药人,他把母亲的病状说了。采药的人配了两剂药,卖给他。母亲吃了这药,10来天没犯病。儿子挺高兴,又去找采药人:“你能不能把我母亲的病根除掉?”

采药的人笑笑说:“行啊,我包治。不过,得先讲好价钱。”

“你要多少钱?”

“500斤大米,10两银子。”

“呀!”孩子吓得直伸舌头,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米和银子呢?可是,没有钱人家就不给药,没药母亲的病就好不了……这孩子想来想去,忽然有了办法。他说:“钱和米都好办,就不知你能不能把人治好?”

“当然能啦。”

“那你先治病。等我妈病好了以后,我照数给银子和大米。”

“行啊!不过,咱们到时候说话得算数。”采药的叮嘱了一句,他心想:到底是孩子,我要这么大的数目,他也不知道还价!这回可捞了个大便宜 。

孩子又问:“你什么时候给我挖药去啊?”

“这你甭管!明天早晨来拿药。”

采药的回家了。那孩子在后边悄悄跟着,藏在采药人家门外的大树上。半夜,人们都睡了,那孩子却不敢眨眼,熬了一整夜。

天快亮时,他听到有开门的声音,只见一个人影朝北走去。那孩子急忙从树上爬下来,跟在后边。采药的人很狡猾,走几步一回头,生怕有人跟着他。那孩子也挺机灵,他远远看了一会儿,猜出采药的要到3里外的圩埂去,就凭着两条快腿,绕道儿跑到前边去等着。

采药的人果然在3里外的圩埂停下脚步。他四下一望,没一个人影,就蹲下挖药。其实,那孩子早躲在不远的小树后,盯着他呢。采药人挖出几棵药草,又怕被人看见挖了什么,就把那些药草的花和叶子揪下来,扔进河,然后回村了。

孩子等那人走远,就跑上圩埂。那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哪一种可以当药呢?孩子不知道。尽管他发现地上有些窟窿,但弄不清挖药的人到底挖走了什么。后来,他想起采药人往河里扔过东西,就跳下河。孩子在河中捞了一些花和叶子,又到圩埂上对照着寻找。他找到一种叶子像手掌形状,有的开着淡红花,有的开着白花的药草。孩子就挖了一些。

回到家,母亲责备说:“你这一夜上哪儿去啦?”

儿子说:“我给您找药去啦。”

正说着话呢,挖药的送来两包药草,说:“今天吃一剂,明天吃一剂,过后,我再送来。”

孩子等他走后,把纸包打开,只见药都捣烂了,根本认不出原来的模样。他闻了闻,跟自己挖来的一个味儿。孩子就把这药放到一边,用自己挖来的药煎成汤,给母亲喝了。

过了两天,母亲的病又有些好转。

第三天,采药的又来送药。孩子笑着说:

“真对不起!我算了半天,怎么也凑不够上回说定的钱和米数。这种药太贵,我妈吃不起。你把上回吃的两剂药钱拿去,以后不要送药来了。”

采药的一听快到手的钱要飞,急忙说:“你妈不吃我这药,病还得厉害,恐怕活不过中秋节了。”

“咳!有钱治病,无钱挨命,谁让我们没钱呢!人穷没办法,只好等船沉啊!”

挖药的无话可说,拿着两剂药的钱走了。

孩子呢,每天去圩埂挖药,回家煎汤给母亲吃。吃来吃去,母亲的病全好了,也能下地干活了。

孩子认识了这种药草, 却不知它的名字。后来,为了不忘母亲得过这种药草的好处,就管它叫“益母草”了。

益母草,又名坤草、益母花等,唇形科草本植物。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性微寒,味苦辛,可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