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15687900000038

第38章 阿胶

传说唐朝时,山东阿城镇有一对年轻夫妻,当家的叫阿铭,妻子叫阿桥。他家原是穷苦人家,靠阿铭和父亲到外地贩驴发迹,日子过得挺红火。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虚弱,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良药,病情都不见好转。阿铭听人说天上的龙肉最好,地上的驴肉最佳,心想,让阿桥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其他伙计闻得肉香,也围拢来,见他在吃,这个也说尝尝,那个也说真香,围住肉锅下了手。他们越吃越不解馋,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这下,煮肉的伙计慌了,拿什么给女主人吃呢?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熬了足有半天的工夫才把驴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味美可口,不禁喜出望外。暗想,干脆把这驴皮胶送给女主人吃。她若问起来,就说煮的时间长了,驴肉化在瓦盆里,变成了这样子。伙计想罢,便把驴皮胶端去给了女主人。女主人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觉得非常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说来也巧,第二年,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由于伙计家贫,妻子怀胎期间营养不足,生产时几次昏厥,造成分娩后气血大亏,身体虚弱,危在旦夕。伙计急忙请来做郎中的舅舅开了许多补药,吃了也不管用。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于是,向阿铭阿桥夫妻要一头毛驴,他把头年煮驴肉熬驴皮的事儿细说了一遍。阿桥见伙计为妻子重病着急的样子,便向丈夫说:“咱家有那么多毛驴,不如给他一头试试。”阿铭听阿桥说得有理,便点头应允了。

伙计牵了头毛驴回家宰了,把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肌肤红润了。自此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中间传扬开了,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来卖,生意倒也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胶出售。可只有阿城当地熬出的胶才有疗效,其他地区制作的不但没有滋补功能,还引起了纠纷。

官司打到县里,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阿城勘查,经过实地调查,发现阿城镇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重量也沉重许多。县太爷十分惊喜,确定驴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在于此地得天独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后来,县令还将驴皮胶进贡唐王李世民。李世民赏赐给年迈体弱大臣,吃后都说此胶是上等补品。李世民大喜,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城镇。尉迟恭来到阿城,赏给阿铭阿桥金锅银铲,召集匠人将阿城井修整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里竖立了石碑。至今,亭中石碑上的碑文“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此重修阿井”的字样,仍依稀可见。

人们为了纪念阿铭阿桥,便把这驴皮胶称作“阿胶”。

阿胶是古今常用的名贵滋补剂,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阿胶为补血之佳品,尤为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习惯以山东省东阿县东阿井中的水熬成的驴皮胶的质量最佳。能补血,止血,滋阴润肠。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阴虚证及燥证。